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醫學會

(1915年成立的學術性社會組織)

鎖定
中華醫學會是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業務上接受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和管理。 [3] 
中華醫學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黨和政府聯繫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是發展中國醫學科學技術和衞生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3]  ;通過組織學術會議、出版高質量的學術期刊、開展科普活動、發展網絡媒體和開闢醫生論壇等形式,傳播並普及醫學科學知識;通過組織醫學科學技術評審和重大臨牀專項等工作,促進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通過學術培訓、遠程授課等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通過組織雙邊互訪和學術論壇開展國際合作項目,促進國際多邊或雙邊醫學交流。 [4] 
截至2018年5月,中華醫學會擁有近70萬名會員、 89個專科分會、478個專業學組。 [4] 
中文名
中華醫學會
外文名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簡    稱
CMA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42號
現任領導
馬曉偉(會長)

中華醫學會歷史沿革

中華醫學會籌備階段

1910年,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幫辦(相當於副校長)伍連德博士,在上海登報徵求同仁,倡議成立中國西醫師自己的醫學團體。
1914年5月,伍連德聯絡顏福慶、俞鳳賓、刁信德、肖智吉、古恩康、黃瓊仙等醫師,在上海聚會,商議發起組織中華醫學會,會上“同人等以為此事刻不容緩,乃將其具有與會資格之醫生酌擬多名”。
1915年2月,中國博醫會在上海召開年會。2月5日,當時已是中國博醫會會員的21位醫師,趁出席中國博醫會大會的機會,在上海一家飯店召開會議,正式宣佈成立“中華醫學會”,大會選舉產生了學會第一任領導集體。7月3日,中華醫學會獲當時設在北京的教育部批准立案。 [20] 

中華醫學會前期發展

1917年1月24—30日,中華醫學會第二次大會在廣州大馬路青年會及嶺南學校大會堂與中國博醫會大會同時舉行。大會對會章進行討論修改,刪去了會員分級的規定,並決定吸收在華外籍醫師入會,名稱為“同志會員”。有關會員權利條款規定,凡是會員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9] 
1920年2月21—28日,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大會與中國博醫會大會在北京協和醫學校同時舉行。大會聯合決議向各國政府聲明,嚴禁嗎啡和鴉片等毒藥的製造和輸出。大會還聯合組織參觀了有關設備展覽。 [30] 
1922年1月31日—2月4日,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大會在上海四川路青年會召開。大會在青年會童子部設立展覽,陳列了世界上最新出版的醫學書籍以及新的醫療器械與藥品。 [31] 
1924年2月7—12日,中華醫學會第五次大會在南京東南大學召開,大會通過決議,建議政府扶助學校衞生計劃,重視兒童體格檢查,預防學生視力不正及沙眼;與中國博醫會就翻譯醫書進行合作,以利將來用中文教授醫學。 [28] 
1926年2月16—22日,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大會在上海西藏路時疫醫院內召開,大會修改會章,規定各支會選舉一人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增設執行委員5人,《中華醫學雜誌》中、英文總編輯為當然執行委員;凡欲入會者先填寫志願書,並須有2名以上會員簽名介紹,徵求全體會員意見後,由會員審查部評議,如有兩票以上反對則不能入會;會費每人每年加至6元。大會安排了衞生展覽及醫療器械、藥品、醫學書籍展覽。 [27] 
1928年1月26日—2月2日,中華醫學會第七次大會在北平紅十字會醫院召開。大會通過議案,建議政府編訂中國藥典,保護現有各醫學機關,採用中華醫學會擬訂的都市醫政之評判標準作為中國各地辦理醫政之大綱等。 [26] 
1930年2月2—8日,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大會在上海四川路青年會舉行。大會決定增設法醫委員會和衞生教育委員會。10月,根據中國博醫會提出與中華醫學會合並的要求,牛惠生主席與朱恆璧總幹事到北平、濟南、南京等地支會當面徵求意見,並於1932年3月16日—4月13日以通信投票方式徵求會員過半數同意。1932年4月15日,兩會執行委員會在上海香港路4號銀行俱樂部召開聯席會議,公推顏福慶擔任會議主席,正式宣告兩會合並。 [25] 

中華醫學會兩會合並

1932年9月29日—10月6日,中華醫學會與中國博醫會合並後的第一次大會,即中華醫學會第九次大會在上海愛文義路李斯特研究院召開,此次大會除邀請國內著名醫學專家前來參加外,為打破學術界國際界限,並分函通知了各國著名專家,邀其共同出席,實已含有國際性學術會議性質。大會臨時添設教育和醫藥用品兩個陳列所,分別陳列醫藥標本模型、圖表、照片、書報統計等名貴成就展示和藥品及器械。 [24] 
1934年3月31日—4月7日,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大會即合併後第二次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討論通過中華醫學會組織法。 [23] 
1935年11月1—8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大會即合併後第三次大會在廣州召開禮,到會全體人員參加了三大紀念活動。大會共舉行內科、外科全體會各一次。醫史研究者王吉民、伍連德、李濤以及外籍會員伊博恩、胡美(EdwardH. Hume)等共同發起成立醫史委員會。1936年2月,經中華醫學會批准,由學會主席朱恆璧主持,在上海開會成立醫史委員會,王吉民任會長、李濤任副會長。1937年4月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大會上,醫史委員會正式定名為醫史學會。1941年初成為國際醫史學會會員及常務委員,為該會第一個加入國際學術組織的專科學會。 [22] 
1937年4月1—8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大會即合併後第四屆大會與中國生理學會大會、中國病理學及微生物學會大會、中華麻風救濟會大會在國立上海醫學院聯合召開。為了促進中國各學科的發展,在分組會議上新成立了12個專科學會(研究會)。期間,由總會撥款、醫史學會組織的中國醫史文獻展覽會開幕,同時大會通過了王吉民關於《籌設中國醫史陳列館芻議》。會後,醫史學會以中國醫史文獻展覽會多數出品人捐贈的展品為基礎,先在中華醫學會會所圖書館旁特闢一室,於1938年7月承辦建立了中國最早的中醫史專業博物館-“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 [21] 
1940年4月1—6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大會即合併後第五次大會在昆明金碧公園昆華醫院召開,根據1934年第10次大會牛惠生會長的建議,經會員書面通過的會章新條款規定,大會先召開會員代表會議,會議聽取並通過了金寶善會長關於抗日戰爭期間學會工作情況的總結報告,以及董事會、理事會和各委員會的工作報告。會議正式修改會章規定,並發表宣言,強調了救護傷病第一、推廣農村衞生、奠立公醫制度、宏育專門人才、精心研究學術、發揚國產藥物等重大醫療衞生問題。 [32] 
1943年5月11—15日 中華醫學會第十四次大會即合併後第六次大會在重慶歌樂山中央衞生實驗院禮堂召開,代表大會決議根據《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通過修訂會章,改會長製為理監事制,代表會議閉會期間理事會為最高執行機構,理事會不開會時由常務理事會代行其職權。 [2] 
1946年10月,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大會即合併後按計劃應舉行,後因時局動盪,交通困難,遂改於1947年5月5—10日在南京黃埔路一號中央衞生實驗院召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2次,研討提案29件,修訂《中華醫學會章程》,增設團體會員。大會討論通過了“中華醫學會各科專門學會組織通則”,規定各專科學會得以中華醫學會總會或支會會址為會址;各專科學會均設會長、副會長、秘書、會計各一人,從會員中選舉產生;各專科學會會員資格由各專科學會另定。 [33] 

中華醫學會建國以後

1950年8月23—27日,在第一屆全國衞生會議閉幕後、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簡稱科代會)閉幕前,在北京中法大學召開了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大會即第八屆大會。大會確認,第一屆全國衞生會議制定的“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的衞生工作方針,也是中華醫學會今後工作的總方針。 [34] 
1952年12月14—17日,繼第二屆全國衞生會議之後,在北京北大醫學院召開了中華醫學會第十七次大會(即第九屆大會)。大會在中國即將進入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形勢下,着重討論了繼續協助政府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推動醫務工作和羣眾運動相結合、加強學術研究工作、推動醫學界學習先進醫學等問題,並通過了給維也納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及抗美援朝前線衞生工作者的致敬電,號召廣大會員通過保障和增進人民健康來保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順利進行。 [35] 
1956年7月23—29日,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印尼和港澳13名醫學專家及在京的蘇聯、美國、羅馬尼亞、朝鮮醫師應邀參加了大會。周恩來總理於27日下午接見全體代表,並同大會主席團成員及印尼、港澳來賓進行了親切談話。 [44] 
1984年2月29日—3月6日,中華醫學會第十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和通過了白希清會長所作的第十八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紮紮實實辦好學會,為發展中國醫學科學事業作出貢獻》。討論修改和通過了新的會章。 [37-38] 
1989年2月24日—27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了吳階平會長代表上屆理事會作的工作報告,總結了前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後的工作方針和任務;會議代表審議通過了中華醫學會的新會章,進一步轉變觀念,明確了學會的性質和宗旨。 [41-42] 
1994年3月1—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於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就陳敏章會長代表二十屆理事會作的工作報告、中華醫學會會章修訂草案進行了討論。 [43] 
1999年4月9日—11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代表們分組討論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章程修改草案,對學會5年來的工作成績給予了肯定,同時對學會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章程的部分章節提出了修改意見。大會通過了工作報告和修改後的章程。 [40] 

中華醫學會新的世紀

2005年4月11—1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90週年慶典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一致通過了第22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醫學會章程》的決議。 [36] 
2010年4月2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接見與會代表,並在開幕式上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發表了重要講話。 [46-47] 
2015年12月1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100週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並講話。 [48] 
2021年5月18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中華醫學會章程》、《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關於提案審理工作情況的彙報》。 [1] 

中華醫學會組織體系

中華醫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中華醫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其職權是:(一)制定和修改中華醫學會章程;(二)選舉和罷免理事;(三)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和人選;(四)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五)決定中華醫學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六)通過提案和決議;(七)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八)決定終止事宜;(九)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時,須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報業務主管部門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中華醫學會理事會黨委是黨在學會理事會層面設立的黨的工作組織,發揮學會對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作用,把醫學科技工作者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中華醫學會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每屆任期五年。理事會職權:(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或決定;(二)選舉或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五)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六)決定副秘書長和中華醫學會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七)決定各類會員的除名;(八)審批年度學術計劃和工作計劃;(九)領導中華醫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十)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會議需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可召開。其決議需經到會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理事會會議每年召開一次,特殊情況可採取通訊形式。
中華醫學會設常務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九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每屆任期五年。常務理事由理事會從理事中選舉產生。常務理事人數不得超過理事人數的三分之一。常務理事會會議需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可召開,其決議需經到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常務理事會會議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必要時可提前或延期召開,特殊情況可採取通訊形式或網絡會議形式召開。 [3] 

中華醫學會組織成員

  • 個人會員
普通會員
普通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獲得執業許可的住院醫師、助教、實習研究員、助理編輯、技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從事與醫學專業有關工作,具備以上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者。
專科會員
專科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中華醫學會普通會員中,取得主治醫師(或相應)技術職務後,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要求,從事本專業工作五年以上者;經過專科醫師培訓已取得專科醫師資格者,或通過專科資質培訓且合格者;取得本專科副主任醫師或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者;符合經中華醫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審定的專科分會規定的其它條件者。
專家會員
專家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從事本專業工作20年以上的專科會員,取得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或相應職稱,具有較高的學術威望,熱心中華醫學會和所在專科分會工作,能履行專家會員義務者;任專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副主編及以上職務,在本專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者;符合經中華醫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審定的專科分會規定的其它條件者。
資深會員
資深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在學科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年齡在75歲以上的專家會員,能履行資深會員義務者。
名譽會員
名譽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著名的外籍醫學專家和中國台、港、澳地區的著名醫學專家,支持中華醫學會工作,對中國醫學科技事業發展有重要貢獻者,或非醫學界的外籍專家和知名人士,支持中華醫學會工作,對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醫學交流做出重要貢獻者。 [3] 
  • 單位會員
單位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學會以及與中華醫學會專業有關,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與中華醫學會專業有關、自願參加中華醫學會活動,支持中華醫學會工作,具有一定社會影響,有一定數量科技人員,依法成立並登記的社團,醫療衞生、醫學教育、醫學研究機構、醫藥企業單位。 [3] 

中華醫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開展醫學學術交流,組織重點學術課題探討和科學考察等活動,密切學科間、學術團體間的橫向聯繫與協作。
(二)編輯出版醫學學術、技術、信息、科普等各類期刊、圖書資料及電子音像製品。
(三)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組織會員和醫學科技工作者學習業務,不斷更新會員和醫學科技工作者醫學科技知識,提高醫學科學技術業務水平。
(四)參與開展畢業後醫學教育及專科醫師培訓、考核等工作。
(五)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醫學衞生科普宣傳、健康教育活動,提高人民羣眾醫學衞生知識水平,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六)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開展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鑑定工作,制定、更新和推廣臨牀診療指南和臨牀技術操作規範。
(七)開展醫學科技項目的評審工作,開展臨牀應用新技術的論證工作,開展醫學科技決策論證,提出醫藥衞生科技政策和工作方面的建議,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八)發展與國(境)外醫學團體和醫學科技工作者的聯繫和交往,開展與國際、台港澳地區醫學學術交流與合作。
(九)開展醫藥衞生科技諮詢與服務工作,舉辦醫藥衞生科技展覽,促進醫學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通過與臨牀實踐相結合,促進新藥、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等的合理使用與不斷創新。
(十)按照規定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評選獎勵優秀醫學科技成果,包括學術論文和科普作品等,主辦中華醫學科技獎的評審與獎勵工作。
(十一)發現、推薦和培養優秀醫學科技人才。
(十二)宣傳、獎勵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醫務人員。表彰、獎勵在醫學科技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會員和在學會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學會工作人員。
(十三)向黨和政府反映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依法維護會員與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十四)開展學風和醫學倫理道德建設工作。
(十五)承辦政府有關部門委託的工作任務。 [3] 
  • 資產管理
中華醫學會經費來源:(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中華醫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有關決議收取的會員會費;(二)國(境)內外個人或單位、企業、團體的社會捐贈;(三)中國科協和衞生行政部門撥款;(四)有關部門資助;(五)在中華醫學會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六)學會基金;(七)利息;(八)其他合法收入。
中華醫學會經費用於中華醫學會業務範圍的活動和事業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中華醫學會開展表彰獎勵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中華醫學會經費管理:(一)中華醫學會實行常務理事會領導下的民主理財管理體制,經費收支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二)中華醫學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財務審計制度,保障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三)中華醫學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專職會計人員。會計不兼任出納。會計人員要進行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四)中華醫學會資產管理執行國家有關財務制度,接受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及財政、審計、税務等部門的監督。(五)中華醫學會在理事會換屆改選或更換法定代表人前,必須進行財務審計。
中華醫學會的資產屬公有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挪用。 [3] 

中華醫學會建設成就

中華醫學會活動交流

  • 綜述
截至2018年5月,中華醫學會加入了42個國際性/區域性醫學組織,並與4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副省級城市地方醫學會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學會出版發行191種紙質、電子系列醫學期刊,每年主辦、承辦近200個國際國內醫學學術會議。 [5] 
  • 國際抗疫交流與援助
2020年2月下旬,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分別向美國胸科學會(ATS)、美國胸科醫師協會(CHEST)、歐洲呼吸病學會(ERS)、亞太呼吸病學會(APSR)等9個對口國際組織致函。此後,呼吸病學分會與國外同行進行了數場高級別的專家對話,介紹了中國疫情防控經驗。此外,呼吸專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海外COVID-19防控工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梁宗安教授和範紅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華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郭禹標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胡成平教授先後分赴意大利、塞爾維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參加國際抗疫,他們在中國以外分享了中國抗疫經驗,也為當地的華人華僑提供了服務。 [10] 
  •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
2021年5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2021)——複雜PCI治療和洞見暨亞歐醫學會合作網絡探討會在線上召開;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主辦,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理事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協辦,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承辦。會議以複雜PCI為契點,承接亞歐醫學會合作網絡的重任,邀請亞太和歐洲醫學學會成員和醫生們共同討論臨牀研究設計和結果、分叉病變和CTO等複雜冠脈病變的治療等話題。 [50] 
  • 中國-瑞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聯合行動計劃
中國-瑞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聯合行動計劃由中國科協設立,旨在動員中瑞兩國多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推動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應對重大傳染病的有效策略,圍繞防疫抗疫搭建中瑞科技交流合作新平台,推動無國界無歧視無障礙的學術交流,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2021年4月24日,“中國-瑞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聯合行動計劃”學術交流項目暨急診醫學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學術交流會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此次活動受中國科協委託,由中華醫學會與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承辦,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協辦。 [51] 

中華醫學會科普活動

  • 西部行(基層行)公益活動
“中華醫學會西部行(基層行)公益活動”是從2005年起,中華醫學會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而主辦的,旨在推動西部地區、基層地區、貧困地區醫學科學發展和人才培養,提高人民羣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的一項公益性活動。項目由原衞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原會長張文康任團長,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任副團長,由知名臨牀專家、藥學專家和科普專家組成專家團隊,根據基層地區具體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學術講座、科普報告、查房義診、手術演示、政策分析,以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調研等活動。 [11]  在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下,組織開展了支持基層地區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的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活動,幫助廣大基層醫療衞生工作者,同時也為當地的百姓提供寶貴的就診機會,並以此行動進一步帶動整個醫療衞生行業投身基層、服務西部,努力為全國醫療衞生機構之間、上級醫生、專家與基層之間建立長久合作關係搭建橋樑。 [12] 
  • 健康大講堂
“健康大講堂”是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科普分會具體承辦,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健康863網、中華醫學會電子音響社協辦。同時得到在京眾多媒體的積極支持。是一項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公眾開展的系列健康教育公益活動。其目的是宣傳、普及有關健康方面醫學科學知識,增強人民的健康意識,提高自主健康的能力,達到健康促進的作用。 [13]  截至2016年,由中華醫學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公益性科普活動——“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已連續舉辦9年。先後邀請鍾南山等60多位院士及知名專家進行健康科普講座,為百姓提供與權威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平台,並藉助網絡、電視等媒體進一步傳播。 [14] 
  • 藍光行動
“藍光行動”是衞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圍繞聯合國糖尿病日開展的糖尿病防治宣傳行動。2010年7月21日,“藍光行動”在京正式啓動。 [15]  中華醫學會於聯合國糖尿病日前後,在全國各主要城市開展“藍光行動”大型系列科普公益活動,舉辦公眾和患者教育、糖尿病篩查、義診諮詢等科普公益活動,並於11月14日糖尿病日前後,在全國上百所城市同時用藍色燈光點亮當地標誌性建築物,以喚起全社會對糖尿病的重視。 [14]  為了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的認識,響應國際糖尿病聯盟和中華醫學會發起的號召,2020年11月8日晚,聯合國糖尿病日暨“藍光行動”活動在廣州市舉辦,地標建築廣州塔點亮藍光。 [16] 

中華醫學會學術期刊

根據2021年6月官網顯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醫學期刊已達140餘種,發行至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國外近千種醫學期刊建立了長期交換關係。在歷屆國家期刊獎的評選中,中華系列雜誌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評選和“雙效期刊”評選中,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有多種入圍。在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中,中華醫學雜誌社獲獎。 [19]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
中華臨牀營養雜誌
中華炎性腸病雜誌(中英文)
中華醫學雜誌
藥物不良反應雜誌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中華兒科雜誌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英文)
中華實驗眼科雜誌
中華眼科雜誌
中華新生兒科雜誌(中英文)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
中華外科雜誌
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誌(中英文)
中華實用兒科臨牀雜誌
中華內科雜誌
兒科學研究(英文)
中華解剖與臨牀雜誌
7中華婦產科雜誌
胰腺病學雜誌(英文)
生物安全與健康 (英文)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中華血液學雜誌
國際病毒學雜誌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中華骨科雜誌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勞動衞生職業病雜誌
國際兒科學雜誌
中華放射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誌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中華傳染病雜誌
國際呼吸雜誌
中華病理學雜誌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國際護理學雜誌
中華神經科雜誌
中華手外科雜誌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誌
中華精神科雜誌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誌
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中華胰腺病雜誌
國際泌尿系統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貧困所致傳染病(英文)
國際免疫學雜誌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誌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生殖與發育醫學(英文)
國際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糖尿病雜誌
中華轉移性腫瘤雜誌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誌(英文)
英國醫學雜誌中文版
生物組學研究雜誌(英文)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創傷雜誌
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
慢性疾病與轉化醫學(英文)
中華燒傷雜誌
國際外科學雜誌
世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英文版
中華肝臟病雜誌
國際眼科縱覽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網絡版)
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
國際遺傳學雜誌
母胎醫學雜誌(英文)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國際生物製品學雜誌
中華醫史雜誌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
國際腫瘤學雜誌
中華腫瘤雜誌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
國際移植與血液淨化雜誌
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麻醉學雜誌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
國際醫藥衞生導報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中華疼痛學雜誌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中國醫師進修雜誌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中華皮膚科雜誌
中華地方病學雜誌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中國基層醫藥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
中國實用眼科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中華臨牀感染病雜誌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
中國醫師雜誌
中華實驗和臨牀病毒學雜誌
中華小兒外科雜誌
中國綜合臨牀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腫瘤研究與臨牀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
白血病·淋巴瘤
健康世界
中華眼底病雜誌
中國實用醫刊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
中國臨牀實用醫學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
中華腎臟病雜誌
智慧醫學(英文)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心血管病探索(英文)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中華創傷骨科雜誌
感染性疾病與免疫(英文)
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中華神經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誌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中華血管外科雜誌
參考資料來源 [49] 

中華醫學會人才培養

中華醫學會獎項設置

  • 中華醫學科技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是全國醫藥衞生行業科學技術獎,包括醫學科學技術獎、醫學科學技術普及獎、衞生管理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衞生政策獎、青年科技獎等獎勵內容。中華醫學會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鼓勵團結協作、聯合攻關,鼓勵自主創新,鼓勵攀登醫學科學技術高峯,促進醫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促進醫學科學知識等的普及與推廣,促進衞生管理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促進衞生政策的研究與實踐,促進醫學科技成果為人民健康服務,加速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設立中華醫學科技獎。 [8] 

中華醫學會教育培訓

  • 中華醫學會基層衞生人才培養
為貫徹落實國家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和國家多部委頒佈的《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相關文件精神,提升中國縣級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推動縣級醫院人才培養。受國家衞生計生委委託,中華醫學會於2016年開始籌備,並於2017年正式啓動了“中華醫學會基層衞生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該項目是學會為基層的醫療衞生事業、為人民羣眾健康所做的一件實事,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學會“黨建強會”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堅持加強基層和緊缺人才培養,以精準扶貧提供科技助力為目標開展項目的實施工作,支持貧困地區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為更好推進健康扶貧、精準脱貧,為貧困地區和基層醫務人員能力提升做更加務實的工作。 [9] 

中華醫學會文化傳統

中華醫學會形象標識

中華醫學會會徽為,外部輪廓呈杏花形,中心為蛇和杖,蛇纏繞在杖上,背景為中國地圖,其下為中華醫學會成立的年份“1915”。圖內上、下方的文字分別為中華醫學會的中、英文名稱。 [3] 

中華醫學會精神文化

  • 宗旨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結組織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國家科學技術和衞生工作方針,崇尚醫學道德,弘揚社會正氣等等。堅持民主辦會原則,依法維護會員與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提高醫學科技工作者專業技術水平,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繁榮與發展,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促進醫學科學技術隊伍的成長,促進醫學科技與經濟建設相結合,為會員和醫學科技工作者服務,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 辦會方針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圍繞國家各個時期的科學技術研究重點和衞生工作有關任務開展工作。樹立依靠科技進步,面向經濟建設的思想。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反對學術不端行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患者和受試者,倡導“求實、創新、協作、奉獻”的科學精神。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加強中西醫團結合作。發揚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優良傳統。 [3] 

中華醫學會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理事會會長
趙玉沛
理事會副會長
王偉 王辰 王健 喬傑 李五四 李為民 李國勤 李清傑
餘豔紅 陳賽娟 尚紅 鄭樹森 封國生 高福 赫捷
理事會秘書長
王健
參考資料來源 [5-6] 

中華醫學會社會評價

中華醫學會自創立以來,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髮展壯大,已經成為在醫學界具有廣泛影響的重要學術團體,成為推動中國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華醫學會堅持學會宗旨和民主辦會原則,緊緊圍繞國家醫療衞生工作的各項任務,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提高醫學科技水平、繁榮醫療衞生事業、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的信賴,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好評。 [17]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評)
中華醫學會為維護人民羣眾健康、繁榮發展衞生事業,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45]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華醫學會繼承和發揚愛國為民的優良傳統,團結和帶領各專科分會和廣大會員逆行出征、持續奮戰,展現了臨難不避的擔當、高超專業的造詣,為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評)
中華醫學會成立百年,見證了中國從缺醫少藥到病有所醫、從“東亞病夫”走向健康中國的歷史進程。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醫衞工作者秉持愛國情懷,報國為民,救死扶傷,積極參與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為維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9]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評)
中華醫學會在開展學術交流、推動醫學科技進步、促進科學技術普及推廣、促進醫學科技人才成長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18]  (《光明日報》評)

中華醫學會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3日,入選中國科協發佈的中國特色一流學會擬支持學會名單,擬支持金額為95萬元。 [52] 
2021年11月,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被中國科協授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53] 
2021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5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