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0年

鎖定
公元80年,中國人發明了龍骨水車;而歐洲第一架方形板葉的龍骨水車制於16世紀,是直接以中國的設計為模式而製作的,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中文名
公元80年
外文名
80 AD
中國紀年
東漢建初五年
干支紀年
庚辰年
對應朝代
東漢
大事記
龍骨水車出現

目錄

80年紀年

庚辰年(龍年);東漢建初五年。

80年大事件

章帝建初中(公元80年前後)徵為大將軍車騎,青州刺史,不就,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徙居南越,永元三年(公元91年),郭丹表薦,闢司徒公右長史東海王從事中郎,遷會稽太守”。如果公元26年,作為長子的蔣穎能“南奔淮陽”,其年齡至少應在十五、六歲以上,也就是説出生於公元10年前,那麼,蔣穎“安帝延光四年三月徙居南越”時,年齡當在115歲以上,按當時的人均壽命,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建初中(公元80年前後)徵為大將軍車騎,青州刺史,不就”,時年50歲上下;“永元三年(公元91年),郭丹表薦,闢司徒公右長史東海王從事中郎,遷會稽太守”,時年60歲上下;“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徙居南越”,時年95歲左右。當然,“郭丹表薦”是不可能的,因為郭丹早於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八十七歲時就死掉了。公元80年 - 古蹟
古羅馬圓形大劇場(Roman Colosseum)於韋斯帕西恩皇帝年間開始建造,至公元80年由提圖斯皇帝舉行落成典禮,直至圖密善皇帝年間完成。古羅馬圓形大劇場座落在埃斯奎利諾山和卡利安山間的泥地上,它是第一座建於羅馬的、永久的圓形劇場。周圍環繞着羅馬著名七座山丘中的另外三座:卡埃利安山、埃斯奎裏山和帕拉丁山。在這裏,羅馬皇帝和貴族以及有錢的公民經常觀看角鬥士與野獸搏鬥。大劇場的規模很大,可容納55000名觀眾,但他們必須按等級而坐。建築宏偉的規模和壯觀的氣勢、適用和高效的演出組織以及大流量人羣的控制,使其成為古羅馬人偉大建築的豐碑之一。
科洛塞競技場(又譯羅馬鬥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於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鬥獸場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徵。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鬥獸場的外觀像一座龐大的碉堡,佔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10.7萬觀眾。像所有羅馬的建築一樣,其基本結構是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這是當年用鬥獸、英競技、賽馬、戲劇和歌舞表演的場地。這座雄偉的建築堪稱建築的楷模。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裏的一個人工湖。競技場的工程由維斯帕西亞諾皇帝於公元72年~75年開工興建,由蒂託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