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666

(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2666》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貝託·波拉尼奧。 [1] 
中文名
2666
作    者
羅貝託·波拉尼奧
譯    者
趙德明
出版時間
2012年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8100718

2666內容簡介

《2666》分為五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五個獨立又彼此呼應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學評論家。四位(三男一女)當代歐洲文學評論家,他們的命運因一位名叫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德國作家而聯繫在一起。這四位學者在各自的國家翻譯、研究阿琴波爾迪,最終在國際文學研討會上相識併成為好友,隨後,一種羅曼蒂克的感情在這一女三男之間漸漸萌發……一個偶然得來的小道消息讓人相信阿琴波爾迪最近忽然在墨西哥現身。於是,這四位評論家中的三位飛往墨西哥,來到一座名叫聖特萊莎的破敗城市……
第二部分,阿瑪爾菲塔諾。一位住在聖特萊莎的哲學教授,阿瑪爾菲塔諾,正在一天天地接近神經錯亂的邊緣。他的妻子勞拉因為迷戀一位住在精神病院裏的詩人離他而去,如今他獨自和十七歲的女兒住在這個墨西哥邊境的荒涼小城。有一天,他決定把一本在整理書箱時偶然發現的幾何學著作懸掛在院子裏的晾衣繩上,為的是看一看這本抽象的數學著作“如何抵禦大自然的攻擊”、“如何戰勝沙漠天氣”,“這樣風可以在書頁間遊走,選擇它感興趣的問題,翻動並撕下那些書頁”。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筆名叫奧斯卡·法特的美國黑人記者出場,他就職於一家紐約的雜誌,因為一場在墨西哥舉行的拳擊比賽被派到聖特萊莎進行採訪。在這裏他邂逅了一羣當地的媒體人,還結識了阿瑪爾菲塔諾的女兒。法特得知,這座邊境城市正在受到連環謀殺案的威脅,不斷有當地婦女遭到殺害、強姦,然後被棄屍野外。法特試圖採訪、報道這些駭人的命案,卻發現困難重重……
第四部分,罪行。整部小説篇幅最長,也是最為黑暗的部分。作者將聖特萊莎接連發生的殺人案血淋淋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不寒而慄。作者記錄了從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超過100位女性在聖特萊莎遭到謀殺的案例,警方一直未能破獲這些命案,也無法阻止這些案件的繼續發生……
第五部分,阿琴波爾迪。阿琴波爾迪終於現身。而他的故事要從童年講起。這裏講述了一個出生於海邊農村的孩子如何迷戀一本名叫《歐洲沿海地區的動植物》的書、如何成為一個日趨敗落的莊園裏的少年僕人、如何開始讀小説、如何入伍走向“二戰”戰場、如何在戰爭中經歷種種奇遇、如何在戰後成為一名作家、如何讓自己落入不得不隱姓埋名的境地、如何與發生在墨西哥的謀殺案發生聯繫、如何決定前往聖特萊莎…… [2] 

2666作者簡介

著者:羅貝託·波拉尼奧 (Roberto Bolano,1953—2003) 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餘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説,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説、四部短篇小説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讚譽。
譯者:趙德明,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翻譯家,青島大學外語學院特聘專家。最早將巴爾加斯·略薩譯介到中國的人。 [2] 

2666目錄

本書作者遺產繼承人説明
第一部分 文學評論家
第二部分 阿瑪爾菲塔諾
第三部分 法特
第四部分 罪行
第五部分 阿琴波爾迪
初版附言
譯後記
附錄 《2666》初探(趙德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