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523年

鎖定
1523年是癸未年(羊年);明嘉靖二年;越南統元二年;日本大永三年。
中文名
1523年
甲子年
癸未年
時    代
1520S
大事件
瑞典脱離卡爾馬聯盟

1523年大事記

瑞典脱離卡爾馬聯盟,導致卡爾馬聯盟解散。
1523年西陵峽瓦崗發生一次大崩塌,山裂石滾,堆積江中,大江斷流,形成新灘,即今青灘
1523年,中國大旱。赤地千里,餓殍載道。

1523年出生

方有執,生於1523年,明代傷寒學家。
上杉憲政,出生於大永3年(1523年),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歷代擔任室町幕府關東管領職務山內上杉氏的領主。
毛利隆元,出生於1523年(大永3年)、卒於1563年(永祿6年(陰曆)8月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安藝國大名毛利元就的長男。

1523年逝世

唐寅(1470—1523年),又名唐伯虎,唐寅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世,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船長(逝於1523年9月),同時是葡萄牙商人及官員。
毛澄(1460年-1523年),字憲清,號白齋,晚年更號三江,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屬江蘇)人。早年喪父,由祖父毛弼撫養,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癸丑科狀元,當年祖父正好百歲,雙喜臨門,地方官建造“人瑞狀元坊”。
鄭善夫(1485年-1523年),字繼之,號少谷,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明代儒學家(陽明學),詩人。
朱彌鍗(逝於1523年)是唐藩王朱芝址之子,初封潁昌王,成化二十三年襲封為唐王
足利義材(義稙)(1466年9月9日-1523年5月23日)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10代徵夷大將軍

1523年故事

(1)番茄原產於墨西哥,探險家於1523年帶返歐洲,因當時的番茄為黃色,故意大利人稱之為 “金蘋果”。當時有人認為番茄有強烈催情作用,甚至假設夏娃在伊甸園給亞當吃的禁果其實是番茄。美國人早年更一 直視番茄為催情劑,禁止傳教士使用。
(2)搶劫阿芝台克人黃金 16世紀初期,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美洲,劫掠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他們通過海運將這些財寶運回西班牙。1523年,法國海盜葡萄牙海域第一次搶劫了速度緩慢的西班牙運寶船。那次,海盜們劫掠了三艘裝滿黃金、珠寶以及外來動物的寶船,這些東西都是西班牙人從美洲阿芝台克人的最後一位皇帝蒙特蘇馬二世那裏劫掠來的。從那以後,西班牙人獲得靈感,開始在海面大興劫掠。西班牙政府最後甚至發放“海盜許可證”,為劫掠提供合法保護,而海盜則需要和政府“分享”成果。
(3)中葡西草灣之戰 1523年 嘉靖二年(1523年)的西草灣之戰,對明軍來説取勝得比較順利,正史中不但寫明瞭戰爭經過,而且還有戰果。寇犯新會西草灣的是葡萄牙人麥羅·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領下援助屯門的武裝船隊,中國人稱其為別都盧,隸屬於葡萄牙駐印度總督。
(4)明朝1523年的爭貢之役
大明帝國的朝貢貿易史稱勘合貿易。所謂勘合,是帝國發給海外國家的朝貢許可證。朝貢尚需許可,足顯我大皇帝陛下撫御四夷的中華神威。這種政治掛帥的朝貢貿易,有着極其繁瑣複雜的規定,為了顯示天朝對蠻夷向化的讚賞,帝國政府往往高於市價十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收買"貢品"。這也就難怪在苛刻條件下"蠻夷"們還對朝貢樂此不疲了。
對於那個不理會大明國書的小國日本,此時內戰已經結束。室町將軍足利義滿統一了南北,社會經濟與秩序開始恢復,枯竭的財政以及皇室與大名們對奢侈品需求的增長,使日本在1401年遣使赴明。想要獲得這些中國貨除了走私,只有嚮明政府"納貢"。通過納貢,不僅可以得到超過貢品價值的賞賜,還可以隨貢船攜帶貨物到中國進行貿易。豐厚的回報讓日本各大名為了朝貢權明爭暗鬥,終於,爭貢事件爆發了。
隨着日本"應仁之亂"的結束,控制幕府的大名大內氏在朝貢權的爭奪上日趨白熱化。1523年,大內氏用正德勘合派遣了兩艘進貢船入明,細川氏聞訊後,也馬上派出一隻朝貢船帶着弘治年間的勘合趕赴中國。由於細川氏所帶勘合已經過期,細川使團中的一名華裔宋素卿通過賄賂市舶太監賴恩,獲得了近港驗貨的優先權。
在歡迎宴會上,細川氏的代表鸞岡瑞佐坐於首席,而大內氏的宗道謙設被安排在次席。這一安排激怒了大內使團,,歡迎宴會很快就演變成武士鬥毆。會後,大內氏使團索性開啓暫存武器的東庫,攻入細川使團的駐地,斬殺了鸞岡瑞佐,之後燒燬了館驛與細川使團的船隻,沿餘姚江追殺明軍護衞的宋素卿。在追殺未果返回寧波的途中,大內使團一路燒殺擄掠,100多人如入無人之境。在寧波劫掠一番後,奪船逃入大海。這期間,備倭指揮劉錦,千户張鏜戰死,指揮袁某被擄。
事件發生後,帝國政府立即裁撤了浙江,福建二市舶司,堵絕了日本的朝貢往來之路。最後的門縫被堵死了,剩下的就只有走私了。這一事件還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那就是自此日本開始輕視中國,也為後來日本侵略朝鮮埋下了伏筆。

1523年歷史記載

毛澄致仕
毛澄(1461-1523),字憲清,號白齋,晚更號三江,直隸崑山人。弘治六年(1498)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間,歷禮部尚書。正德十二年(1517)七月,武宗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遊幸宣府,毛澄力諫不報。正德十四年二月,武宗又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朱壽,往兩畿瞻東嶽,毛澄歷陳五不可,亦不報。世宗即位,欲崇其所生,復抗疏力爭。澄端亮有學行,論事侃侃不撓,世宗敬憚,雖數忤旨,而恩禮不衰。嘉靖二年(1523)二月三十日力請歸,舟至興濟而於閏四月初十日卒,年六十三,贈少傅,諡文簡。有《毛文簡集》。
廟制之爭
嘉靖二年(1523)二月,太常卿汪舉上言,提出安陸興獻王廟宜用十二籩豆,其制如太廟。世宗命楊廷和集議樂舞,禮部侍郎賈泳會公候九卿上言:“八佾既用於太廟,安陸樂舞似當少殺,以避二統之嫌。”世宗命“仍用八佾”。於是,何孟春給事中張翀、黃臣、劉最,御史唐僑儀、秦武等,南京給事中鄭慶雲各上言力爭,不報。
楊廉致仕
楊廉(1452-1525),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江西豐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授南京户科給事中。改南京兵科,遷南京光祿寺少卿。正德初改太僕卿,歷順天尹,遷南京禮部右侍郎。世宗即位,就遷禮部尚書。嘉靖二年(1523)三月初三日致仕,嘉靖四年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少保,諡文恪。楊廉與羅欽順相友善,為居敬窮理之學,文必要六經,自禮樂錢穀至星曆算數,具識本末。學者稱月湖先生。有《伊洛淵源新增》、《皇明名臣言行錄》、《月湖集》。
宮中建醮
嘉靖二年(1523)四月,暖殿太監崔文以禱祀誘世宗崇奉道教。於乾清宮、坤寧宮、五花宮、西暖閣諸處各建齋醮,連日不絕,同時命十餘名太監於宮中習經學道,賞賜無數。大學士楊廷和喬宇給事中周琅、張崇、張汝、安磐等交章上疏,彈劾崔文,停罷齋醮。世宗不予理睬。閏四月,因天下災荒,給事中鄭一鵬上疏主罷齋醮。其疏説:自正德十六年以來,宮中除常膳外,少有其他支用。自齋醮興,乾清、坤寧諸宮,以及西天、西番、漢經諸廠,乃至五花宮,西暖閣、東次閣均建齋醮,禱祀不休。鄭一鵬奏改西天廠為寶訓廠,以貯祖宗御製書;西番廠為古訓廠,以貯五經、子、史諸書;漢經廠為聽納廠,以貯諸臣奏疏,供世宗“經筵之暇,遊息其中”。世宗以天時饑饉,暫罷齋祀。
增鹽商中納之課
嘉靖二年(1523)五月十三日,世宗以鹽價日高,命量增各商中納之課。規定:年遠者每個增一錢五分;近者增一錢七分。令具好數支掣,不得影射重複規利。
議處籌備糧餉
嘉靖二年(1523)五月二十五日,户部尚書孫交上言,議處籌邊糧餉。他説:議處糧餉,籌邊至計。但今太倉銀少,運司鹽引開中略盡。核查各邊糧草實在之數,不足支一年之用,無煩再發。今宜及時召商糴賣本色,分貯要害,以防不測。其有勢豪高價佔寓罔利的,嚴加懲處。且令各府州縣將應輸京邊糧草,加緊運送原定倉庫。世宗準允付有司施行。
邊方巡撫久任
嘉靖二年(1523)六月初五日,給事中劉世揚上言:出任邊方巡撫,職任極重,時刻應付不測。然以前調動頻繁,不利御邊,亦難使其展盡方略,以安諸鎮。因此,各邊巡撫並命久任,以責成功。世宗準允,且諭吏部,今後邊方巡撫當令其久任。十一月,又定巡撫久任有功,四年以年,賜敕增秩。
林俊致仕
林俊(1452-1527),字待用,號見素,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上疏請斬妖僧繼曉,並罪中貴梁芳,謫姚州判官。弘治元年(1488),擢雲南副使。弘治五年,調湖廣,後起南京右僉都御史。正德時,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四川。世宗即位,起工部尚書,改刑部。朝有大政,必侃侃陳論,持正不避嫌。因屢見恪,遂於嘉靖二年(1523)七月二十二日致仕。“大禮”議起,與楊廷和合,又因世宗杖決大臣,乃數上疏力救。六年四月卒,年七十六。弘治七年夏六月,《明倫大典》成,追論林俊附和楊廷和罪,削其官。隆慶初復官,贈少師,諡貞肅。有《見素文集》、《西征集》。
王縝卒於官
王縝(1463-1523),字文哲,東莞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正德初,出為山西右參政,歷福建布政使,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諸府。因忤中貴,調鄖陽巡撫,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世宗即位,陳正本十事。嘉靖二年(1523)四月,擢南京户部尚書,同年八月十七日卒於官,年六十一。
再核莊田額數
世宗以查核各官莊田數目與舊額數不同,下户部再核。户部尚書孫文奏陳:舊額之多的,以奉旨清查退給除豁,地短少之數,乞請俟年豐將原報低窪地土,查有水退堪種及生蘆葦的,量徵子粒以補。嘉靖二年(1523)九月初九日,世宗降旨,令查弘治、成化間原數,及時奏報。
朱輔逝世
朱輔(?-1523),弘治九年嗣成國公、爵,任南京守備,因乞養母回京,歷掌左、中二都督府事,提督三千營操練。正德十一年(1516)充總兵官、佩平胡將軍印率師赴白羊口御虜。次年赴南京,仍任守備。時寧王作亂,立有守禦功。正德十六年召還回京。嘉靖二年(1523)九月二十二日卒。贈太傅,諡恭僖。朱輔位上公,服食雅素,喜吟誦,有儒者之風。
孫交致仕
孫交(1453-1532),初名蛟,字志同,號九峯,安陸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弘治初薦擢吏部員外郎、郎中,後遷太常少卿提督回夷館。正德初擢光祿卿,正德三年(1508)進户部右侍郎提督倉場。不久即改吏部。吏部尚書張彩依附劉瑾,不聽其規勸,怒調南京。劉瑾伏誅,召拜孫交户部尚書。嘉靖二年(1523)十月十五日,加太子太保致仕,十一年卒於家,年八十。諡榮僖。有《晚節園集》。
彭澤致仕
彭澤,生卒年不詳。字濟物,號幸庵,蘭州人。弘治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正德初,起知真定。歷遷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擢右都御史。偕威寧伯仇越討平劉惠、趙鐩等於河南。總督川陝,復破平川,進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與王瓊忤,乞歸,斥為民。世宗初,起兵部尚書。部事積壞已久,澤核功罪,杜幹請,兵政一新。嘉靖二年(1523)十月二十三日,以疾加少保致仕,嘉靖後因張璁、桂萼方疾楊廷和,遂逮陳九疇廷訊,戍邊,澤復奪官為民,家居鬱郁而卒。諡襄毅。
遣宦官提督織造
禮科給事中章僑奏陳:道路傳聞,鎮守浙江太監梁珤,遣人挾貲營管織造。若此事為實,官民受害,不可勝言,請戒梁珤,勿生事端。不久,內織染局太監刁永以皇上用袍服、兩宮服御為由,求遣內官提督織造。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十四日,世宗降旨:依成化、弘治年間例,遣內織染局宦官二員,前往蘇杭等五府提督織造事宜。為此,部院大臣、九卿科道官紛紛上疏諫止。大學士楊廷和建言:今日直隸、浙江、水旱異常,百里之內斷絕炊煙,賣兒鬻女,動以千計,至於相視痛哭、投水而死,不計其數。若再遣宦官提督織造,不僅逼勒逃亡,且恐激成他變。將來事勢,尚不可料。世宗不聽,反令蔣冕快速擬敕。蔣冕亦具疏請止,世宗仍不納,而敕亦久不進。世宗責其怠慢,而將冕寧引罪,終不奉命。即使如此,世宗固執己見,遣宦官提督織造事宜,堅持施行。
撤馬兒罕貢使至京
嘉靖二年(1523),撒馬兒罕貢使至京師因貢使入境一切飲食、道途費用,均由明廷支付,所以使臣在途者遷延隔歲,在京者伺候同賞,光祿、郵傳費用過大。由禮官奏請,撒馬兒罕宜遵制五年一貢,並限定貢使入京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