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齋宮

(日本齋宮)

鎖定
齋宮,一詞的原意,考察「齋宮」一詞的原意,最初是指「齋王所住之宮(如同京都的皇宮)」,後來漸漸開始指代「齋王」自身。 除去傳説時代,「齋王制度」自天武天皇(てんむてんのう)之女,大來皇女(おおくのひめみこ)開始,至南北朝被廢,一共延續了660年。
中文名
齋宮
原    意
考察
現    意
指代“齋王”自身
國    家
日本
延續時間
660年
齋宮 齋宮
除去傳説時代,「齋王制度」自天武天皇(てんむてんのう)之女?大來皇女(おおくのひめみこ)開始,至南北朝被廢,一共延續了660年崇神天皇在位時,天照大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的祭祀是與倭大國魂神(やまとのおおくにたまのかみ)一起在皇宮中進行的。但是,考慮到將兩位神祇合於一處祭拜多有不敬,因此朝廷決定把天照大神的御座移往倭的笠縫邑,並讓崇神天皇的女兒?豐鍬入姬命(とよすきいりひめのみこと)主持祭禮。這就是最早的齋王。因為齋王本身是神祇的依代(よりしろ),所以又稱「御杖代(みつえしろ)」。
垂仁天皇朝,年老的豊鍬入姬齋王卸任,垂仁天皇之女?倭姬命(やまとひめのみこと)繼承其位。這位倭姬
便是日本古代英雄日本武尊(又名倭見命)的叔母。她重新尋找鎮座天照大神的祭址,在宇陀~近江~美濃一帶訪察,最終到了伊勢。在那裏,倭姬命得到神諭,遵天照大神之旨建造了神社(即伊勢神宮的前身),同時於五十鈴川岸邊附築了供齋宮淨身的宮殿。這就是「伊勢齋宮」的由來。
日本傳説中的齋宮,指侍奉伊勢神宮神靈的內親王。開始崇神天皇在位時,令皇女豐鋤入姬在倭元笠縫邑祭祀天照大神。後垂仁天皇在位時,開始由倭姬代替豐鋤入姬作為伊勢的齋宮進行侍奉。這以後雖然有時中斷,但是每逢天裏即位時,常常是選定未婚的內親王前去傳奉。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後醍醐天皇治世期間。派遣去伊勢之前,先要在宮城內的初齋宮裏閉門齋戒,然後再去宮城外的野宮裏齋戒沐浴3年之後,才能去伊勢國多氣郡的齋宮。在臨行前,天皇要召見齋宮並賜予一把額前梳子。這種梳子叫離別梳子,伊勢之行叫羣行。途中每到一處都要進行袚祭。齋宮慣例是在天皇駕崩或讓位時才能解任。但是也有因其父母喪亡或患病而被解任的。也有因過失被解任的。如盤隅皇女就是因在任期間與皇族男子交往犯了錯誤被解任的。 [1] 
參考資料
  • 1.    (日)茂呂美耶:《傳説日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