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裸裂尻魚

(動物)

鎖定
黃河裸裂尻魚,別名:小嘴湟魚、小嘴巴魚、魚景魚,拉丁文名: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Kess-ler).鯉科裸裂尻魚屬;棲息於高原地區的黃河上游干支流和湖泊柴達木水系。以攝食植物性食物為主,分佈於蘭州以上黃河水系的干支流,兼食部分水生維管束植物葉片和水生昆蟲
中文學名
黃河裸裂尻魚
拉丁學名
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Kess-ler)
別    名
小嘴湟魚
小嘴巴魚
魚景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鯉形目CYPRINIFORMES
鯉科Cyprinidae
裸裂尻魚屬Schizopygopsis
黃河裸裂尻魚
分佈區域
分佈於蘭州以上黃河水系的干支流

黃河裸裂尻魚形態特徵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
體側扁而形長。頭鈍錐形。吻鈍圓,吻皮稍厚。口弧形,下位。下頜前緣具角質利鋒。唇狹窄,唇後溝中斷。口須缺如。體裸露無鱗。側線完全。體背青灰色,腹部灰黃色,背部密佈淺褐色小斑點;胸、腹、臀鰭青灰色,略帶紅色;背鰭尾鰭青灰色,尾鰭具藍灰色邊緣。

黃河裸裂尻魚生活環境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5張)
棲息於高原地區的黃河上游干支流和湖泊柴達木水系。越冬時潛伏於河岸洞穴或岩石縫隙之中,喜清澈冷水。分佈海拔常在2000-4500m高度。以攝食植物性食物為主,常以下頜發達的角質邊緣在沙礫表面或泥底刮取着生藻類和水底植物碎屑,兼食部分水生維管束植物葉片和水生昆蟲。最小性成熟個體雄性體長16.1cm,體重35g,精巢重1.8g,3齡雌性21.5cm,體重108.1g,卵巢重4.7g,4齡雌性個體體長32.2cm,體重462.5g,絕對懷卵量12882粒。

黃河裸裂尻魚分佈範圍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
分佈於蘭州以上黃河水系的干支流和附屬水體,如嶽古宗列曲、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黃河干流,包括瑪多縣達日縣瑪沁縣久治縣、貴南、尖扎、同德、同仁、貴德共和曲溝等,支流大通河有祁連默勒曲、大通縣北川湟中西寧南川湟水等以及柴達木盆地諾木洪河、香日德河、託索湖、阿拉克湖等水域。 測量最大個體體長達330mm以上,為產區主要經濟魚類。

黃河裸裂尻魚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黃河裸裂尻魚的肉。

黃河裸裂尻魚功 效

祛瘀止痛、通經調經、排膿消炎。

黃河裸裂尻魚主 治

治胃脘痛、月經不調、瘡癤、腸痛。
性味歸經:苦、鹹,寒。、胃、大腸四經。

黃河裸裂尻魚用法用量

黃河裸裂尻魚 黃河裸裂尻魚
內服:沖服,適量。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後,除去內臟洗淨鮮用。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系用動物志》。

黃河裸裂尻魚胚胎髮育

黃河裸裂尻魚成熟卵卵徑(2.3±0.1)mm,卵為淡黃色、微粘性,吸水後失去粘性;受精卵在(16.5±0.7)℃下歷時約165h20min,經過卵裂階段、囊胚階段、原腸胚階段、器官發生階段、出膜階段等一系列過程孵化出膜。初孵仔魚全長(10.1±0.2)mm。128細胞期開始出現卵黃運動,隨後運動加劇,但在器官發生階段不明顯。1尾雌魚孵化出的1.4萬尾仔魚中有約1.1萬尾為雙頭。雙頭魚有3種形態,發育至第21天全部死亡。 [1] 

黃河裸裂尻魚人工繁殖

2萬粒黃河裸裂尻魚受精卵在水温8.6℃~14.5℃的人工孵化試驗,結果孵化出仔魚1.5萬尾,孵化率為75%。 [2] 
核型分析
黃河裸裂尻魚二倍體染色體數目為2n=92,核型式為24m+24sm+22st+22t,NF=130。黃河裸裂尻魚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體,可能起源於䰾亞科中某些原始類型。 [3] 
參考資料
  • 1.    黃河裸裂尻魚胚胎髮育和雙頭魚形態初步觀察 鄧思紅; 陳修松; 譚中林; 李達付; 刑開豔; 李雪梅; 肖文淵 水生態學雜誌 2014-07-15
  • 2.    黃河裸裂尻魚人工孵化及胚胎髮育觀察 申志新; 王國傑; 唐文家; 楊成; 王振吉; 王思德 青海農牧業 2009-09-30
  • 3.    黃河裸裂尻魚染色體核型的初步研究 陳燕琴; 楊成; 趙娟; 李柯懋; 唐文家; 王振吉 水產科學 200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