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槿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

鎖定
黃槿(Talipariti tiliaceum (L.) Fryxell)錦葵科黃槿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無毛或疏被星狀絨毛;葉近圓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具細圓齒,托葉長圓形,早落;花單生葉腋或數朵花成腋生或頂生總狀花序,花萼杯狀,披針形,花冠鐘形,花瓣倒卵形,密被黃色柔毛;蒴果卵圓形,具短緣,被絨毛;種子腎形,具乳突; [6]  花期6-8月,果期8-9月。 [7] 
黃槿原產於熱帶美洲,在中國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十分普遍。黃槿喜光、喜温暖濕潤氣候,適應性特別強,也略耐陰、耐寒、耐水濕、耐乾旱和瘠薄,對土質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肥沃潤濕的土地上生長茂盛。黃槿的繁殖方式多為播種或扦插。 [8] 
黃槿味甘、淡,性涼,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9]  黃槿的嫩葉可炒食、煮湯。 [10]  黃槿有防風固灘的作用,也可作為綠化樹種,因其木質堅硬緻密、耐腐蝕,宜作造船、建築及傢俱用材,它的樹皮纖維可制繩索。 [11] 
中文名
黃槿
拉丁學名
Talipariti tiliaceum (L.) Fryxell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錦葵目
錦葵科
黃槿屬
黃槿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保護級別
無危(LC) [5] 

黃槿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喬木,高4-10米,胸徑粗達60釐米;樹皮灰白色;小枝無毛或近於無毛,很少被星狀絨毛或星狀柔毛。葉革質,近圓形或廣卵形,直徑8-15釐米,先端突尖,有時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具不明顯細圓齒,上面綠色,嫩時被極細星狀毛,逐漸變平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葉脈7或9條;葉柄長3-8釐米;托葉葉狀,長圓形,長約2釐米,寬約12毫米,先端圓,早落,被星狀疏柔毛。
花序頂生或腋生,常數花排列成聚散花序,總花梗長4-5釐米,花梗長1-3釐米,基部有一對托葉狀苞片;小苞片7-10,線狀披針形,被絨毛,中部以下連合成杯狀;萼長1.5-2.5釐米,基部1/3-1/4處合生,萼裂5,披針形,被絨毛;花冠鐘形,直徑6-7釐米,花瓣黃色,內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長約4.5釐米,外面密被黃色星狀柔毛;雄蕊柱長約3釐米,平滑無毛;花柱枝5,被細腺毛。蒴果卵圓形,長約2釐米,被絨毛,果爿5,木質;種子光滑,腎形。花期6-8月。 [1]  [12] 

黃槿生長環境

黃槿喜光、喜温暖濕潤氣候,適應性特別強,也略耐陰、耐寒、耐水濕、耐乾旱和瘠薄,對土質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肥沃潤濕的土地上生長茂盛。 [8]  生於沿海沙地、河港兩岸。 [2] 

黃槿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熱帶國家;在中國分佈於江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台灣、廣東和福建等省。 [1]  [13] 
黃槿 黃槿

黃槿繁殖方法

黃槿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播種繁殖扦插繁殖

黃槿播種法

黃槿
黃槿(3張)
採種:種子於12月至翌年1月成熟,當果呈黃褐色或褐色,即將開裂時進行採收。果採回暴曬至果裂,抖出種子,曬乾後進行幹藏。種子千粒重約12克。 [2] 
播種方法:育苗地應選擇坡度平緩、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苗牀高15 釐米左右,純淨黃心土加火燒土(比例為4:1)作育苗基質,用小木板壓平基質,用撒播方法進行播種,播完種子後,用細表土或乾淨河沙覆蓋,厚度約0.3-0.5釐米,以淋水後不露種子為宜,用遮光網遮蔭,保持苗牀濕潤,播種後約20天種子開始發芽,經30天左右發芽結束,發芽率約40-50%。當苗高達到3-5釐米,有2-3片真葉時即可上營養袋(杯)或分牀種植。用黃心土87%、火燒土10%和鈣鎂磷酸3%混合均勻作營養土裝袋。覆蓋遮光網遮蔭,種植40天后,生長季節每月施1次濃度約為1%複合肥水溶液,用清水淋洗乾淨葉面肥液;培育1年苗高約40-60釐米,地徑約0.7釐米,可達到造林苗木規格標準。 [2] 

黃槿扦插法

黃槿
黃槿(5張)
3-4月,採集半木質化穗條,穗條長8-12釐米,保留4-5個芽,上部帶1-2片葉片,插前下端點蘸生根粉或用生根水浸泡4小時,純淨黃心土作育苗基質,睛天進行扦插,用遮光網遮陽,用薄膜覆蓋保持苗牀濕潤,插後約30天開始生出不定根,扦插成活率可達70%。根長至2釐米時可上袋(杯)種植,也可不移苗直接在插牀培育,但扦插時應控制密度。種植40天后施濃度約為1%複合肥水溶液,用清水淋洗乾淨葉面肥液;培育1年苗高約25-35釐米,地徑約0.5釐米。 [2] 

黃槿栽培技術

黃槿栽植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黃槿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黃槿 [3]
黃槿喜生於深厚、濕潤、疏鬆的土壤,以中下坡土層深厚的地方生長較好。栽植株行距2米×3米或2.5米×3米,造林密度89-111株/畝。造林前先做好砍山、煉山、整地、挖穴、施基肥和表土回填等工作,種植穴長×寬×高規格為50釐米×50釐米×40釐米,穴施鈣鎂磷肥1千克或漚熟農家肥1.5千克基肥。如混交造林,可採用株間或行間混交,黃槿與其他樹種比例為1:1至1:2為宜。裸根苗應在春季造林,營養袋苗在春夏季也可造林。在春季,當氣温回升,雨水淋透林地時進行造林;如要夏季造林,須在大雨來臨前1-2天或雨後即時種植,或在有條件時將營養袋苗的營養袋浸透水後再行種植。有條件淋水的地方需澆足定根水,春季造林成活率可達95%以上,夏季略低。若作園林綠化種植,宜移植一次,至第3年春,苗高1.5釐米左右、地徑2釐米以上可出圃栽植。 [2] 

黃槿撫育

造林後3年內,每年4-5月和9-10月應進行撫育各1次。撫育包括全山砍雜除草,並擴穴鬆土,穴施漚熟農家肥1.5千克或施複合肥0.15千克,肥料應放至離葉面最外圍滴水處左右兩側,以免傷根,影響生長,3-4年即可鬱閉成林。 [2] 

黃槿主要價值

醫藥:黃槿味甘、淡,性涼,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9] 
黃槿
黃槿(5張)
食用:黃槿的嫩葉可炒食、煮湯。 [10] 
經濟:樹皮纖維供製繩索,木材堅硬緻密,耐朽力強,適於建築、造船及傢俱等用。 [1] 
黃槿 羅連/攝
黃槿 羅連/攝(3張)
觀賞:四季常綠,樹冠呈圓傘形,枝葉繁茂,花多色豔,花期甚長,為常見的木本花卉,是優良庭園觀賞樹和行道樹;亦可盆栽觀賞,做成樁景亦甚適宜。可在公路、道路兩旁列植用於行道樹,在庭園中叢植作庭蔭樹,在公路中間分隔帶中列植作第二林層綠化樹。 [2] 
生態:黃槿為強抗鹽植物,能大量富集銅、鋅和鎘,其抗重金屬能力很強。其生存力極強,耐鹽鹼,能抵禦風害,可作為海岸防沙、防風、防潮的樹種,在海岸帶羣植作防風固沙林。適合在中國廣東全省公路、鐵路、江河和沿海生態景觀林帶中列植或片植作基調樹種。 [2] 
參考資料
  • 1.    黃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張方秋,潘文,周平等主編.廣東生態景觀樹種栽培技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06,第199-201頁
  • 3.    圖片檢索 |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21]
  • 4.    黃槿 Talipariti tiliace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5.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16]
  • 6.    黃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30]
  • 7.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第1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2,第207頁
  • 8.    徐英寶,鄭永光主編;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學會編,廣東省城市林業優良樹種及栽培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04,第151-152頁
  • 9.    杜同仿,黃兆勝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下,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01,第886頁
  • 10.    尉義明責任編輯;王瑞江,中國熱帶海岸帶野生果蔬資源,廣東科技出版社,2019.05,第81-82頁
  • 11.    劉濤,中國常見海洋高等植物圖鑑,海洋出版社,2018.12,第77頁
  • 12.    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 13.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二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年09月:第42-4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