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煖

鎖定
馮煖(xuan)緣何一彈鋏。《戰國策·齊策》載,齊人馮煖寄食孟嘗君門下,自謂無能,寄食中因不滿孟嘗君的供食曾三彈鋏,孟嘗君改變對他的供食。後來,馮煖為孟嘗君出謀獻策,使孟嘗君鞏固了他的政治地位。馮煖初為孟嘗君的食客時,左右賤之,食以草具,馮煖彈鏤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本    名
馮煖
所處時代
戰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人
身    份
戰國士人
馮諼,一作馮煖、馮驩 [1]  。戰國時齊國人。家貧無以為生,寄於孟嘗君門下為食客。自言於孟嘗君無好無能,遭人輕賤。後以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三次倚柱彈劍而歌,孟嘗君皆允其所求。曾為孟嘗君收債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得息錢十萬,乃召薛民欠債者合券,矯命盡焚其券,債民大喜,為孟嘗君沽名釣譽。後齊湣王信讒言,罷孟嘗君相,使歸於薛,薛民扶老攜幼迎於道中。他又替孟嘗君遊説於魏,使魏王禮聘孟嘗君,齊湣王恐孟嘗君背齊赴魏,復其相位。此後孟嘗君為相無微細之禍,皆馮諼之力。引自《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848頁。
馮煖彈鋏
……
謎面原一設問句,句中一彈鋏應別解為第一次彈鋏,馮煖第一次彈鏤,原因是孟嘗君的下臣只給馮煖粗飯充飢,食不見魚。謎底食物、鮮魚中鮮字讀音為xiān,意為新鮮,現鮮應別讀成“xiǎn”解釋為“少”“缺乏”。謎底應別解為“所食的東西缺乏魚饌、葷食。”面底一問一答,扣合嚴謹不失法度,謎底利用一字多音別解是早立之法,前設解鈴、系鈴之格,古法新用,謎味甚濃。
愚以為此謎有三巧:“一曰,借典之巧,用《戰國策》中大家熟悉的典故,無故作高深之態,倒是增加猜謎者對該典故的理解;二曰設格之巧,所設驪珠格,隱藏謎目貼切自然,底目意義連貫,絲絲入扣;三曰覓底之巧,所覓謎底為眾所周知的食物·鮮魚,思常人之不能想,“神遊物外”,化平淡為神奇。
馮煖彈鋏。馮煖乃齊人,貧乏不能自存,為孟嘗君門下的食客。因未被孟嘗君重視,故待遇較低。馮煖於是彈鋏,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待食有魚後,繼之又彈唱到:“長鋏歸來呼,出無車”。孟嘗君命人“為之駕”。過了一段時間,馮煖還彈鋏唱到“長鋏歸來呼,無以為家”。孟嘗君使人給其食養母,無使乏,於是“馮煖不復歌”。馮煖接連三次彈鋏,直抒不平之氣,其要求先後都得到了滿足。為報答孟嘗君,馮煖為之赴薛地收債義市,當孟嘗君罷相歸薛時,百姓攜老扶幼,相迎於道上。馮煖還為孟嘗君“營造三窟”,幫助孟嘗君恢復相位,使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
參考資料
  • 1.    馮諼  .學習強國.2020-03-15[引用日期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