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江

(韓國小説家、評論家)

鎖定
韓江,韓國著名作家,1970年生於韓國光州,2016年她憑藉小説《素食主義者》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2018年她憑藉新作《白》第二次提名布克國際文學獎,又憑藉《少年來了》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短名單。 [1]  2023年韓江憑藉最新小説《不做告別》獲得法國梅迪西斯外國小説獎 [5-6] 
中文名
韓江 [2] 
外文名
한강、Han Kang [1-2] 
國    籍
韓國 [2] 
出生地
韓國光州 [2] 
出生日期
1970年 [2] 
畢業院校
延世大學國文專業 [2] 
職    業
作家,小説家 [2] 
代表作品
《素食主義者》
《少年來了》 [2] 
主要成就
2016年布克國際文學獎 [1] 
2023年梅迪西斯外國小説獎 [5-6] 
職    稱
教授

韓江人物簡介

《素食主義者》英文版 《素食主義者》英文版 [3]
韓江成為作家可謂水到渠成,她14歲即確定要成為一名作家,她的家庭更是“作家之家”。
韓江的父親韓勝源是韓國著名作家,韓江的哥哥韓東林、弟弟韓江仁也都是小説家。韓江獲得大獎後曾在採訪中説自己是作家,兒子和女兒也是作家,這些成就都歸功於愛人,她稱愛人洪榮熙為“作家制造家”。
韓江的丈夫洪榮熙是韓國慶熙網絡大學的教授兼著名文學評論家,他評價妻子是“每一個句子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對自己異常嚴格,具有驚異文學鋭角、激烈文學追求的人”。父親韓勝源則評價女兒早已超越了自己,韓江作為年輕一代的文學感受能力是他所望塵莫及的。看着韓江的小説,有時不覺為她的作品驚歎,自己都感到嫉妒。
韓江曾説自己從小除了書本外什麼都沒有,整天沉浸在讀書之中,青春期以後開始細細琢磨自己所讀的書的含義,後來自然而然開始有了寫作的慾望。她決定用寫書來向這個世界提出問題和求解問題。 [2] 
《少年來了》英文版 《少年來了》英文版
深受父親韓勝源的影響,韓江早早地擁有了文學感覺。韓江對生與死、人生與痛苦有着超出同齡作家的深刻理解,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父親韓勝源的影響,尤其是韓勝源對佛教的理解以及韓勝源的佛教題材的小説對她的影響是巨大的。韓江曾表示雖然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但在20歲以後的10多年時間裏曾深深地沉浸在佛教之中。韓江的小説集《植物妻子》中的小説《童佛》、《紅花叢中》都有有關佛教的故事
韓江的小姑是美術大學畢業生,在回答記者為何作品具有強烈繪畫特性時,韓江回憶説小時候自己經常當小姑的繪畫模特,韓江常用畫家繪畫來比喻自己的創作,強調它倆的共同點,都是一種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3] 

韓江個人作品

《素食主義者》 《素食主義者》
韓江1993年以詩歌作品步入文壇,1994年發表短篇小説《紅錨》步入小説文壇,1999年以中篇小説《童佛》獲得第25屆韓國小説文學獎,2000年獲文化觀光部的《今天的年輕藝術家獎》(文學部門),2005年《蒙古斑》(《蒙古斑》為獲獎作品《素食主義者》的組成部分之一)獲第29屆李箱文學獎,2010年長篇小説《起風了,出發吧》獲第13屆東里文學獎,2014年《少年來了》獲得第29屆萬海文學獎,2015年短篇小説《一片雪花融化的瞬間》獲得第15屆黃順元文學獎。 [3] 
擔任《素食主義者》翻譯的狄波拉·史密斯評價説,韓江非常多產,每年寫一本書,這在韓國小説家中很不尋常。“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不同,但又都屬於同一個方向的寫作。所有的作品都來自同一個寫作動力:在一個暴力橫行的世界,探索創造一個純真世界的可能性。她建立了獨特的自我風格:她筆下的角色可以無比殘暴,同時無比善良。她的筆法很自控,但不是紀實報道式的冷漠。 [3] 
《植物妻子》 《植物妻子》
《素食主義者》2004年就已在韓國出版,還曾被拍成同名電影。該書的英譯本2015年1月在英國出版,這也是韓江的第一本被翻譯成英文的小説。
《素食主義者》通過描寫一名女性對韓國守舊傳統的叛逆抵抗,探索人內心抑壓的瘋狂與傷痕而備受關注。小説由《素食主義者》、《蒙古斑》、《樹火》這三個部分構成,屬系列小説,更換着不同的視角刻畫出了女主人公“英惠”的痛苦抗爭歷程,分別以三種不同的視角敍述,成就了這部“凝練、優美又令人不安的小説”。主人公永惠是一名普通的韓國家庭主婦,因為一個夢境,突然決定戒吃肉類,成為素食者,而永惠的行為也變得越來越奇怪。一段看來正常的男女關係,在暴力、慾望、羞恥的驅動下,變得愈加恐怖。 [3] 
韓江曾提及自己的《素食主義者》的靈感來自韓國20世紀30年代的被稱做“天才”、“鬼才”的作家李箱(1910-1937)的筆記中的一句話。韓江説:“李箱寫過一句話説:‘我認為:只有人,才是(真正)植物’,我時常記住這句話,不曾忘懷,結果真的寫成了想成為植物的人的故事”。此外,《素食主義者》與韓江之前的短篇作品《植物妻子》也有着聯繫,其《植物妻子》中有內容談到一個女人會逐漸變成植物。韓江説:“看完這個故事後,才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一定要再好好利用這個形象。”
玄鹿 玄鹿
當年在《素食主義者》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寫作期間,韓江因為手關節疼痛不能電腦打字寫作,只能用手寫作。有位女學生分擔了她的打字錄入,韓江在作家自序中特為這位學生致謝。
在獲得大獎後,韓江表示《素食主義者》重點講述主角想成為植物,遠離人間爭逐,以拯救自己擺脱人性黑暗面。“通過這麼極端的故事,我感到我可以提問……最難的人性問題。”她説,自己的作品皆非大眾化或商業化,而是“質問人間的複雜格鬥”。韓江還表示,《素食主義者》止步於拋出“我們能否忍受暴力和美麗混淆的世界”的問題,但該問題引出了“我們要不要過這種日子”、“過日子應該專注於人性的哪一面”等新的問題。
“琢磨這些問題後,我最近想到過日子該着眼於人性中明亮而具有尊嚴的一面,基於這種想法撰寫了新作《白色輓歌》。”據悉,韓江尚未出版的新作《白色輓歌》版權日前已售至英國與荷蘭,也將由狄波拉·史密斯翻譯。
韓江作品多產,除家人外,韓江有她獨具捕捉創作靈感的慧眼,能夠在瞬息中抓住創作靈感。她的靈感有可能來自她的個人生活,也來自前輩作家、同行作家和其他朋友。例如,《火蠑螈》的靈感就來自她12歲時坐船看到鯷魚羣經過船底時的情景,韓江説當時這一情景特別神奇,像一束光從遠處通過船底又消失在遠處,後來在自己最為黑暗和痛苦的歲月裏,這一場景又像一束光一樣閃現在她的腦海裏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