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雕工

(杜士元作品)

鎖定
《雕工》是杜士元創作的作品。
中文名
雕工
作    者
杜士元

雕工原文

乾隆初年,吳郡有杜士元,號為“鬼工”,能將橄欖核或桃核雕刻成舟,作“東坡遊赤壁”:一方篷快船,兩面窗隔,桅杆兩,櫓頭稍篷及柁篙帆檣畢具,俱能移動。舟中坐三個人,其巾袍而髯者為東坡先生,着禪衣冠坐而若對談者為佛印,旁有手持洞蕭啓窗外望者,則相從之客也。船頭上有童子持扇烹茶,旁置一小盤,盤中安茶杯三盞。舟師三人,兩坐一卧,細逾毛髮。每成一舟,好事者爭相購得,值白金五十兩。然士元好酒,終年遊宕,不肯輕易出手,惟貧困極時始能鏤刻,如暖衣飽食,雖以千金,不能致也。高宗聞其名,召至啓祥宮,賞賜金帛甚厚,輒以換酒。士元在禁垣中,終日悶悶,欲出不可。忽詐痴逸入圓明園,將園中紫竹伐一枝,去頭尾而為洞簫,吹於一大松頂上。守衞者大驚,具以狀奏。高宗曰:“想此人瘋矣。”命出之。自此回吳,好飲如故。餘幼時識一段翁者,猶及見之,為餘詳述如此。餘嘗見士元制一象牙臂擱,刻《十八羅漢渡海圖》,數寸間有山海、樹木、島嶼、波濤掀動翻天之勢,真鬼工也。

雕工譯文

乾隆初年,吳郡有一個人叫杜士元,外號叫“鬼工”,他能夠將橄欖核或桃核雕刻成小船。那小船刻的是東坡遊赤壁的故事:一塊方形的船篷覆蓋在船艙上面的快船,兩扇船窗,兩根桅杆,船槳竹蓬以及船舵竹篙船帆桅杆都一一具備,並且都能夠轉動。船中坐着三個人,其中戴着頭巾穿着長袍有鬍鬚的是東坡先生,穿着袈裟戴着僧帽坐着好像在和東坡交談的是佛印,旁邊手拿洞簫開窗向外面張望的,就是和他們一起來的客人了。船頭上有一個童子拿着扇子煽爐煮茶,童子的身旁放着一個茶盤,茶盤內放有三隻茶杯。船上三個水手,兩個坐着,一個躺着。紋路雕刻得比頭髮還細。
杜士元每雕刻好一枚小船,喜好的人都爭着購買,值白銀五十兩。但杜士元喜歡喝酒,整年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不肯輕易動手,只有到了貧困之極時才肯雕刻。如果他有衣穿有飯吃,即使出千兩銀子,也買不到他的核舟。

雕工字詞解釋

作:雕刻
畢:全部
具:具有、具備
俱:都
若:好像
從:跟從
置:放置
逾:超越、超過
惟:只有
極:十分
雖:即使

雕工杜士元

杜士元(生卒年不詳) 吳郡(今蘇州)人,清代核雕工藝家,活動於乾隆(1736—1795)年間。能將橄欖核或桃核,雕刻成舟形,雕工精細;所雕人物、禽獸,富有天然趣味,整體意境幽雅。因其好遊蕩,嗜酒,不肯輕易動手製作,每鐫一核舟成,人們都以白金五十兩的高價爭購。曾雕“蘇東坡赤壁賦”核舟,舟作一方篷快船,其中窗簾、桅杆、檐頭、艄篷、舵、篙、帆、檣等都能移動,舟中雕東坡、佛印、吹簫客,船頭有扇茶爐的小童僕,旁邊有一放三隻茶杯的小盤。舟中三人,兩坐一卧,精細絕倫。又善在象牙上作浮雕,曾製作過一具象牙臂擱,上刻《十八羅漢渡海圖》,在數寸大小中間,卻有山海、樹木、島嶼、波濤,有掀天動地之勢。雕品為時人所愛,風靡一時。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記載,乾隆帝弘曆曾召他入京,居啓祥宮,專為宮廷鐫刻。世有“鬼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