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宇翱

鎖定
陳宇翱, 1981年4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啓東市王鮑鎮,物理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物理學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3]  [6]  [17] 
陳宇翱於1998年獲第2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同年被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於2002年畢業;2004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獲碩士學位;2008年於德國海德堡大學天文與物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因茨大學物理所做博士後研究;2011年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2013年被歐洲物理學會授予菲涅爾獎;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9年獲首屆科學探索獎 [2-5] 
陳宇翱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實驗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線性光學量子信息處理、冷原子系綜量子存儲、基於光晶格的超冷原子量子調控 [3]  [11] 
中文名
陳宇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啓東市王鮑鎮
出生日期
1981年4月
畢業院校
海德堡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3年獲得菲涅爾獎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位
博士

陳宇翱人物經歷

1981年4月9日,陳宇翱出生於江蘇省啓東市久隆鎮(今屬王鮑鎮)。他從小學開始學習成績就名列前茅,小學六年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小學畢業時,他以學區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升入了久隆鎮繼述初中讀書。初二時,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比賽獲二等獎。初三時,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數學競賽均獲二等獎 [8] 
1995年,被免試選送進入江蘇省啓東中學就讀,並在班上擔任物理課代表 [9]  。高一時,獲得全國第四屆周培源力學競賽二等獎 [7]  [8] 
1997年,高二時的陳宇翱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江蘇省賽區一等獎第一名、全國總決賽理論競賽第三名;10月,代表江蘇省參加第1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總決賽獲一等獎第一名,併入選由17人組成的國家中學生集訓隊 [7]  [8] 
獲得奧賽金牌時的陳宇翱(左) 獲得奧賽金牌時的陳宇翱(左)
1998年5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經過集訓後脱穎而出,入選國家5人代表隊,代表中國去冰島參加第29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總決賽;7月9日,獲得第2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實驗、總分兩項第一;同年,被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專攻物理專業 [7]  [8]  [6] 
2002年,作為潘建偉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第一個學生,正式參與量子操縱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7]  ;6月,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 [4] 
2004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碩士學位 [4]  ;同年,在德國最高博士生獎學金“德國電信精英獎”資助下,陳宇翱跟隨潘建偉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7] 
2008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天文與物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4]  ;畢業後,留在海德堡大學物理所擔任研究助理;11月,進入美因茨大學物理所,以博士後的身份在布洛赫教授的實驗室繼續從事量子研究 [7] 
陳宇翱
陳宇翱(3張)
2009年8月,美因茨的實驗團隊整體搬遷到位於德國慕尼黑的馬普量子光學所,陳宇翱隨之到該研究所,並被任命為項目負責人 [4]  [7] 
2011年年底,全職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 [3]  [7] 
2013年,出任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助理 [14] 
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5] 
2017年,入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37] 
2021年6月30日,獲得“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7] 
2023年10月,獲得第二期騰訊“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資助 [5] 
2024年2月8日,新華網發佈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宇翱等人基於強相互作用的均勻費米氣體,首次觀測到由多體配對產生的贗能隙,朝着理解高温超導機理邁出重要一步。2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47] 

陳宇翱主要成就

陳宇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宇翱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研究,致力發展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等多個量子信息研究方向。首次實現五、六、八、十和十二光子量子糾纏,一直保持着國際領先地位,在發展高亮度糾纏源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百公里級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及雙向糾纏分發,推動了星-地遠距離量子通信的發展。在以上成果的基礎上,作為項目工程總師,陳宇翱教授和同事們一起完成了國家發改委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工程,結合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空間尺度最大、規模最大的星地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3]  。利用八光子簇態實驗實現了量子計算中容錯率最高的拓撲量子糾錯;利用十比特糾纏首次實現超高分辨的精密測量;系統性地發展了長壽命、高效率的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利用量子隱形傳態首次實現光量子比特和原子比特之間的量子接口,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量子中繼器 [10] 
2017年,陳宇翱等人首次實驗實現了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在實驗中演示了圖像的反事實傳輸 [29]  ;首次在實驗上直接觀測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縛分子與自由原子間發生的態態的化學反應,實現了可控態態反應動力學的探測 [28]  ;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通過主動控制兩類任意子之間的交換和編織,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 [26]  ;利用參量下轉換光源實現了基於線性光學的量子中繼器中的嵌套糾纏純化(nested purification)和二級糾纏交換(two-hierarchy entanglement swapping)過程 [27] 
2018年,陳宇翱等人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和超高損耗下的貝爾不等式檢驗 [25] 
2019年,陳宇翱等人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中,首次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觀測到了極寬的d波勢形散射共振,並間接證明了d波分子超流的存在 [24] 
2020年,陳宇翱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佈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 [19] 
2021年,陳宇翱等人用超導量子比特,對五量子比特糾錯碼進行了實驗探索,在超導量子系統上驗證了用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量子糾錯碼的可行性 [18] 
2022年,陳宇翱等人首次在處於強相互作用(幺正)極限下的費米超流體中觀測到了熵波衰減的臨界發散行為,揭示了該體系存在着一個可觀的相變臨界區,並獲得了熱導率與粘滯係數等重要的輸運係數 [15]  ;利用“墨子號”首次實現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 [16] 
2024年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宇翱、戴漢寧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了萬秒穩定度和不確定度均優於5×10-18(相當於數十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的鍶原子光晶格鍾。據公開發表的數據,該系統不僅是當前國內綜合指標最好的光鍾,也使得中國成為第二個達到上述綜合指標的國家。 [45] 
2024年2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佈一項量子模擬技術在高温超導研究中的重要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姚星燦、陳宇翱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製備出極低温的純淨量子模擬體系,通過操縱基本粒子的配對,在物質的普通狀態和超導態之間觀測到了由預先配對的原子所形成的贗能隙。這個發現為高温超導理論框架中的電子預配對假説提供了支持,朝着深入理解高温超導的機理邁出了重要一步。 [46] 
  • 學術論著
根據2023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據,陳宇翱在七個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1篇,其中《自然》8篇、《科學》3篇、《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和《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總計20篇,《美國科學院院報》3篇,《物理評論快報》47篇 [5] 
  •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名稱
出版社
2018年8月
科學出版社
2019年9月
《量子飛躍:從量子基礎到量子信息科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42] 
  • 科研項目
項目週期
項目名稱
2013年5月6日至2016年5月31日
光晶格中的量子模擬與量子計算
2013年5月13日至2017年8月31日
簡併費米-費米混合氣體在光晶格中的量子仿真研究
2013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
2013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安徽配套
2013年7月22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項目-山東配套
2013年9月30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光晶格中玻色費米簡併混合及極性分子的製備
2015年1月2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2016年1月14日至2018年12月31日
“精密測量物理”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調研費
2017年12月19日至2017年12月21日
中以量子遙感/科技研討會-陳宇翱
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空間微重力超冷量子氣體
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研究
2018年1月6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軍民融合組網研究
2018年1月15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哈伯德模型量子模擬
2018年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軍民融合組網研究-cx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摻雜費米哈伯德模型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
2019年9月30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線性光學量子信息處理
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光頻標樣機
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星載超穩激光子系統 [38] 
  • 科研獎勵
根據2023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據,陳宇翱主持和參與的研究成果均3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自然》雜誌分別評選的年度亮點,7次入選由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6次入選由教育部、科技部評選的年度進展 [5] 
時間
項目
獎勵
2016年1月8日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39] 
  • 專利成果
根據2022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據,陳宇翱參與完成專利共13項 [41] 

陳宇翱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2020年9月14日,陳宇翱培養的博士李正達的博士畢業論文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21] 
  • 教學成果獎勵
時間
成果
獎勵
2023年7月21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打造量子科技交叉人才培養體系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3] 

陳宇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1994年
全國中學生英語比賽二等獎 [8] 
1995年
全國中學生物理、數學競賽二等獎 [8] 
1996年
全國第四屆周培源力學競賽二等獎 [8] 
1997年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江蘇省賽區一等獎第一名、全國總決賽理論競賽第三名 [7] 
1997年10月
第1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總決賽獲一等獎第一名 [7] 
1998年7月9日
第2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8] 
1998年
吳健雄物理科學營獎狀 [8] 
2004年
德國電信精英獎 [7] 
2013年4月9日
2013年6月19日
2013年9月28日
2014年1月26日
2015年3月29日
2016年6月1日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31] 
2016年7月28日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會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員會青年科學家獎 [32] 
2017年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37] 
2019年11月2日
2020年1月16日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主要完成者) [22] 
2021年6月30日
“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7] 

陳宇翱社會任職

時間
任職
2015年8月23日
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 [43] 
2019年12月20日
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23] 
2022年7月20日
中國物理學會秋季會議組委會委員 [44] 
2023年
“2022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40] 
-
《Photonics Research》副主編 [12] 

陳宇翱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陳宇翱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陳玉飛部隊退伍,後到久隆印刷廠當副廠長,母親是印刷廠的職工 [7] 
  • 成長曆程
陳宇翱三歲時在堂姐陳銘的引導下已能學背誦唐詩了,四歲時已能熟練地背誦《唐詩三百首》中的近百首詩和 《三字經》全文了。五歲時上了小學一年級,老師怕陳宇翱年幼學習成績跟不上,結果上學兩三個星期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班上前三名 [8] 
初中時,父母為陳宇翱訂閲了《中學生物理》《英語園地》《少年報》等十多種報刊雜誌。家長和親友給他的零花錢,他從不亂花,總是存着,用來購買書籍 [8]  。初升高時,父親陳玉飛動過一個念頭,準備讓陳宇翱放棄考高中,直接讀中專。倔強的陳宇翱拒絕了,陳玉飛也沒有堅持 [7] 
  • 專業選擇
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後,陳宇翱陷入迷茫,在連續轉換了幾次專業方向後,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專攻方向。2001年的一個晚上,與潘建偉的一次促膝長談,從天文地理到人文歷史,從科學研究到人生理想。堅定了陳宇翱從事量子研究的決心 [7] 

陳宇翱人物評價

領取菲涅爾獎 領取菲涅爾獎
陳宇翱是中國科學院培養出來的傑出的科學家。量子通信技術是世界各國比拼的科技前沿技術,而由於有一批像陳宇翱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成為量子通信領域的世界勁旅 [36] 白春禮評)
如果把量子世界的一個個未知奧秘比喻成“魔盒”,那麼陳宇翱對基於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縱的可拓展量子信息處理研究正是那把“開啓魔盒的鑰匙”。正是有了陳宇翱這樣在量子世界巔峯不斷攀爬挺進的青年科學家,在實現量子通信的長跑競賽中,中國得以晉身為“第一方陣”選手 [3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評)
以潘建偉、陳宇翱等為代表的一批領跑者,通過發展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引領和推動了中國的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研究的潮流,奠定了中國在該領域極具特色的國際優勢 [6] (《南通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