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涅爾獎

鎖定
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是以19世紀最偉大的光學家菲涅爾命名,每兩年頒發一次,主要授予在量子電子學量子光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2005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獲得該獎,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2013年4月,年僅32歲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宇翱獲得該獎,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二位中國科學家,頒獎儀式將在5月14日舉行。2017年,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獲得該獎,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三位中國科學家,頒獎儀式於6月27日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歐洲量子電子學與量子光學大會上舉行。
中文名
菲涅爾獎
外文名
Fresnel Prize
頒獎機構
歐洲物理學會
頒獎時間
兩年一次
頒獎領域
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
中國獲獎者
潘建偉、陳宇翱、陸朝陽

菲涅爾獎獎項介紹

菲涅爾獎由歐洲物理學會設立,以19世紀最偉大的光學家菲涅爾命名,是量子電子學量子光學領域青年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目前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獎勵2名35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各一名。 [1] 

菲涅爾獎中國獲獎者

菲涅爾獎潘建偉

獲獎
2005年,歐洲物理學會致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授予他2005年度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以表彰他在量子態隱形傳輸量子糾纏純化以及多光子糾纏等量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做出的傑出貢獻。頒獎儀式將於2005年6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歐洲量子電子學與量子光學年會上舉行。
人物介紹
菲涅爾獎獲得者——潘建偉教授 菲涅爾獎獲得者——潘建偉教授
潘建偉教授1970年生於浙江省東陽市,199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9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潘建偉多年從事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貢獻有:首次實現量子態隱形傳輸,量子糾纏互換,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糾纏,量子糾纏純化。其中五光子糾纏實驗完全在國內完成,並於去年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從1998年以來,潘建偉的上述主要工作已經被學術同行引用1700餘次。
2005年4月20日,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潘建偉領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小組關於13公里自由空間糾纏光子分發的研究成果,這一成果為實現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奠定了實驗基礎。英國《新科學家》以“長城—開啓全球化量子通信之密匙”為題報道了這一工作以及他們未來的研究計劃。

菲涅爾獎陳宇翱

獲獎
陳宇翱因在光子冷原子的量子操縱以及在量子信息量子模擬等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被授予2013年度菲涅爾獎,頒獎儀式將於2013年5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2013年歐洲量子電子學與量子光學年會上舉行。
人物介紹
2013年32歲的陳宇翱教授是中國科大近年來培養的優秀青年人才之一。1998年,在江蘇啓東中學讀書期間,就在第2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一舉奪得實驗第一、總分第一兩個獎項,填補了中國學生從未在國際物理奧賽中取得過實驗第一的空白。
菲涅爾獎獲得者——陳宇翱教授 菲涅爾獎獲得者——陳宇翱教授
1998年,陳宇翱進入中國科大深造,後師從潘建偉教授,開始了他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的科研歷程,學生時代就和同事合作搭建了世界上首個五光子糾纏實驗平台,奠定了中國在多光子糾纏操縱方面國際領先的地位。2004年,受德國最高博士生獎學金“德國電信精英獎”資助,陳宇翱跟隨導師潘建偉教授到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進一步發展了冷原子操縱、光與冷原子干涉和單光子存儲等關鍵實驗技術,實驗實現了魯棒的量子存儲器和可升級的量子中繼器。2011年,他全職回國工作,開展基於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縱的可拓展量子信息處理方向的工作,並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製備出八光子薛定諤貓態。
迄今為止,陳宇翱的研究成果一次入選《自然》年度十大科技亮點,兩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亮點”,兩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五次入選由中國兩院院士評選出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等 [1] 
中國科大陸朝陽教授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菲涅爾獎陸朝陽

獲獎
近日,歐洲物理學會宣佈,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17年度菲涅爾獎(Fresnelprize),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方面的傑出貢獻
人物介紹
陸朝陽,男,1982年12月生於浙江東陽,200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2012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2],2014年獲得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4],201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5],同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四)[6-7],2016年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8],同年入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9] [2] 
作為潘建偉團隊重要成員之一,陸朝陽已經在包括ReviewsofModernPhysics(1篇)、Nature/Science(4篇)、Nature子刊(9篇)、PNAS(3篇)、PhysicalReviewLetters(18篇)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他和同事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入選了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BreakthroughoftheYear2015”,高品質單光子源方面的成果入選美國光學學會評選的“Opticsin2016”。2017年,他和同事在實現十光子糾纏的基礎上,構建了用於玻色取樣的多光子可編程量子計算原型機,在國際上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能力。近年來,陸朝陽入選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2] 
陸朝陽 陸朝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