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間歇

(王學芯著詩集)

鎖定
《間歇》是當代作家王學芯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4年10月。 [1] 
該書發散着一種快樂思索的人生智慧,體現了徹頭徹尾的思辨意志和圓潤的人文眼光。作者像地勘者一樣勤謹、踏實、自信而不爭,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現場者”的精神主動性、警覺性,盡其所能地抵抗顯示非常狀況的限制,自然而然地擴張書寫的精神疆域。讀者感受到的是詩人低沉而雄健的音色,詩人既往對生命世界的叩問與不安驅動了作品自然、靜穆的美學境界。 [3] 
作品名稱
間歇
作    者
王學芯
文學體裁
詩集
首版時間
2014年10月
字    數
300000

間歇內容簡介

《間歇》是王學芯的第六部個人詩集,收錄120首詩,涉及的內容有對人生的思考,對親情友情的讚頌,對日常生活的描繪,對過往青春的追憶。在詩集中,他將目光投向了自然,小至花草,大至宇宙,這種在微觀和宏觀的世界裏尋求詩意的路徑,最終還是基於自我經驗:觀察就是揭開世界的面紗,讓自然成為詩意的客觀對應物,同時也是詩意生活的參照。該詩集的文字典雅優美,富有詩歌的韻律美。 [2]  [4] 

間歇作品目錄

序(鄒靜之)
導讀(張德明)
首詩
間歇的閃爍
間歇(一)
間歇(二)
黃昏的溪馬小村
湧浪
海邊狂風
水杉森林
黃昏看海
夜晚的大雪
夜路小記
庇廕中心
羣醉
懸掛一幅畫
清晨的田野
一盞燈邊的狂風
一張舊的登機牌
最後的母親
重症病房
幸福時光
古城落日
逼近事實
那長江入海時的凝思
等待
下午5點的城市
黎明過程
步行者
尋找
午餐
工業之後
那湖灘三十米外
坐在台北的街邊
葱綠湧來
側影
雨滴之重
四月之春
空靈的尺度
擦玻璃的人
零時偶感
忽然,那肖像
太陽雪
羞者
夜歸
霧中的橋
春的即興
陰影
詩人看樹
鳥或其他
夢語
行走山間
佇立山坡
油菜花開
暴雨中的街景
午後蜃景
城市邊上的一條河流
從雲海俯衝下去
方言裏的滆湖
日子
門檻
小島
夜宿深山農家
昨夜的風
過去
六月雨季
沿運河向南
玻璃之鳥
清晨讀的一首詩
落入水中
紅豆
遇見的人
池上
倒下的筆
一泓水面
絕望(片斷)
臨時的天空
一棵無葉的樹
一滴水
寒山問答
鐘錶修理店
沿運河向南
冰塊樣本
島外
死去的樹
離開或者取消
交界處的湖
生命
霹靂婚炮
白樺林
隱匿的信
一雙不穿的舊鞋
書風
車站的場景
任何過程
日常的疲憊
故居的映照
古村落
山谷裏的霧
吳越古道
山路印象
夜落在河流上
在山頂眺望
夜已沉入——給達黃
有些記起的雨
無形的河流
我在夜裏拖延
旗杆下的雨
海邊散記
空曠的亭子
夏至的傍晚
故居
湖濱散記
玻璃中的金魚
看畫——給一位畫家
棋弈
湖邊素描
黃昏的景象
雷雨與細雨
尾詩 [1] 

間歇作品鑑賞

《間歇》中的詩作題旨豐富,江南的湖泊、河流和雨水,以及江南的樹木、田野和村落,還有江南的日常生活與諸般場景,均有豐富的書寫。同時,還有不少詩作寫了海,寫了江南之外的很多事物,在這些詩作中,海的湧浪與狂風(《湧浪》《海邊狂風》)、日常生活與人生感悟(《日常的疲憊》《幸福時光》《日子》《午餐》)、個體生命的體味與咀嚼(《生命》《塔》《一雙不穿的舊鞋》《夢語》),還有親情(《最後的母親》《重症病房》)、生態意識(《黃昏的溪馬小村》《工業之後》《那湖灘三十米外》)。
《間歇》中的很多詩作中都經常會出現“光”的意象。正如其中的《夢語》所寫到的,“突然一道穿透的光/令人驚異”,這些“突然”的光,不僅會照徹人們的內心,更使詩境與詩意充滿了光輝。“光”在王學芯這裏具有了某種核心性的精神意義與詩學地位。對王學芯來説,無論是在白天(《午後蜃景》),還是在夜晚(《夜晚的大雪》《夜路小記》《夜歸》);無論是在黎明(《黎明過程》),還是在黃昏(《下午5點的城市》);無論是在山野澤畔(《行走山間》《佇立山坡》《夜宿深山農家》《油菜花開》《清晨的田野》),還是在現代都市(《古城落日》《坐在台北的街邊》《暴雨中的街景》),他都能注目於“光”,捕捉到“光”,並以這些“光”來洞穿和輝耀整個詩篇。有時,王學芯的“光”來自“燈”(《夜歸》),來自“雷電”(《暴雨中的街景》),有時則會來自葉的明亮(《葱綠湧來》)和花的燦爛(《油菜花開》)。
在《間歇(一)》中他寫道,“向着山林 或天空 或巨大的岩石/我抬腳 看見台階邊被吹動的/莖葉和花 這是石縫間一種開花的生命/它金黃的小花/把台階照亮/而台階和天空下的岩石連在一起/那些細小的花/有光芒的嗓音”。這些“細小的花”不僅有着“光芒的嗓音”,還有着非常強韌和偉大的力量,正是這些小花“剝開石縫把岩石提起/用自己的一點小光/改變了石塊的硬度以及/整個龐大的山林”。王學芯很善於以他的“光”來洞穿黑暗,照耀那些灰暗的事物,以此來創造一個温暖、明亮、充滿詩意的世界,使人們時或虛無、時或灰頹、時或陷於庸常的內心驟然生動,獲得詩意的澄明與提升。這不僅是王學芯“光的詩學”精神的層面,也是他所經常使用的技藝與策略。
王學芯作品中的“光”最為多見的,還是來自於太陽。日出日落,晨光夕照,陽光下的種種事物、種種細微和複雜的內心感受,是王學芯最多書寫的內容。在《黃昏的溪馬小村》中,王學芯以一輪“孤懸山崗”的“黃昏的太陽”營造了一個無比巨大與安全的世界,它使人們遠離恐懼、遠離死亡,遠離造成生態災難的“藍藻”,從而將人們很好地“保護”。王學芯作品中的“光”,雖然不像其他一些詩人那樣具有超驗意味,但仍然高於日常、超越於日常。王學芯的詩歌世界,是一個明亮的世界,超越性的世界。
《間歇》前後都附有“首詩”與“尾詩”,他將《間歇》中的120首詩作比喻為120張葉子,這些“自信的樹葉採集光明/完整地在寧靜中閃爍”。同樣是在這兩首詩中,他很明確地指出,這些樹葉和這些樹葉所賴以獲得生命的樹,實際上是長出於“一座噴泉”,一座來自於王學芯生命間歇的噴泉。在這樣的意義上,人們也終於明白,王學芯的“光的詩學”和他的詩作中經常會出現的“突然一道穿透的光”、那些源源不斷地照耀着人們、澄明和提升着人們的奇異、温暖和明亮的光,全都是來自於王學芯的生命,來自於王學芯的精神深處。這就是王學芯“光的詩學”的最基本的內涵,也是王學芯詩歌最為重要和最獨特的價值。 [5] 

間歇作品評價

詩人龔學敏:《間歇》本身,就是冥冥之中,一種與生俱來的宿命。王學芯用接近生命本質的姿勢在詩歌中自由、而不失深沉地飛翔,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生活深刻的體會和他豐沛的情感所表現出的獨特的詩歌魅力。 [1] 
作家鄒靜之:讀《間歇》有一種獨自站立面對世界的蒼茫感。詩人摒棄紛繁,而進入到了一種獨自凝神的境地。“它金黃的小花/把台階照亮/而台階和天空下的岩石連在一起/那些細小的花/有光芒的嗓音”。我熱愛這樣的詩句,在這樣紛繁的來不及顧昐的時代,突然在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上,展開神思並感到她的光亮,這種樸素的日常感受真好。 [6] 

間歇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間歇》
2014年10月
四川文藝出版社
978-7-5411-3922-2 [1] 

間歇作者簡介

王學芯,生在北京,長在無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參加第十屆青春詩會。獲郭沫若詩歌獎;獲《星星》年度詩歌獎、《作家》第三屆詩歌獎、紫金山文學獎、中國第五屆長詩獎;獲《詩歌月報》《十月》《揚子江詩刊》《詩選刊》《文學港》等刊物年度詩人獎;獲名人堂十大詩人獎;《空鏡子》獲中國詩歌網年度十佳詩集獎。部分作品譯介國外。出版詩集《雙唇》《文字的舞蹈》《飛塵》《遷變》《老人院》《藍光》等13部。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