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貢公喜

鎖定
貢公喜,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後遂以“貢公喜”指漢貢禹為王吉的登用而欣喜。引申為樂於良朋的出仕,慶賀他人做官。 [1] 
中文名
貢公喜
拼    音
gòng gōng xǐ
解    釋
指漢貢禹為王吉的登用而欣喜
典    源
《漢書》

目錄

貢公喜典源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
始吉少時學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後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裏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其厲志如此。
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貢禹與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復遣使者吊祠雲。唐·顏師古注:「彈冠者,且入仕也。」 [1] 

貢公喜譯文

當初王吉年輕時求學,曾居住於長安城內。東家有棵大棗樹,其枝葉垂入王吉借住的庭院中,王吉的妻子摘了一些樹上的棗給王吉吃。王吉後來才知道棗子是從東家的樹上摘的,於是就休棄其妻。東家知道這件事後就想砍掉那棵棗樹,鄰居們勸阻了他,並堅決地懇請王吉讓其妻子返家。裏中人就這件事説道:“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王吉對自身意志的激勵由此可見。
王吉與貢禹是好朋友,世人稱“王陽在朝為官,貢禹也將入仕”,就是説他們兩人進止志趣相同。漢元帝即位不久,派使者徵召貢禹和王吉入朝。王吉因為年紀大了,在途中染病而亡,漢元帝哀悼他,又派出使者弔祭。 [2] 

貢公喜釋義

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後遂以“貢公喜”指漢貢禹為王吉的登用而欣喜。引申為樂於良朋的出仕,慶賀他人做官。亦省作“ 貢喜 ”。

貢公喜同源典故

塵冠不譚 彈冠 彈巾 彈漢吏冠 拂塵冠 敝冠譚 王貢冠 王貢約 貢公喜 貢公彈冠 貢公嘆 貢禹冠 貢禹彈冠 [1] 

貢公喜示例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是以 王陽 登則 貢公 喜, 罕生 逝而 國子 悲。” 李善 注:“良朋之道,情同休慼,故貢禹喜王陽之登朝, 子產悲子皮 永逝也。”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 貢 喜音容間, 馮 招病疾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