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隼

鎖定
褐隼(學名:Falco berigora):是隼科、隼屬的一種猛禽。體長約51釐米,翼展89-109釐米,體重430-860克。是一種中小型猛禽。有淡褐色胸羽和淺色羽毛兩種色型。頭部兩側為棕色,眼睛下方有一條傳統的黑色淚線。上體從深棕色到淺棕色,與下體的白色形成對比。這種鳥的羽毛顏色多種多樣,雌鳥的體形比雄鳥大。腿較長,翅膀則較寬。
褐隼幾乎可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所有類型的環境中,從非常乾旱的內陸地區到潮濕的沿海地區。通常是獨居的,但也可以聚集多達100只的小羣,尤其是在冬季。獵食小型哺乳類動物、幼鳥、爬蟲類和昆蟲。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中文名
褐隼
拉丁學名
Falco berigora
別    名
貝里戈拉獵鷹
外文名
Brown Falcon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隼科
隼屬
褐隼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Vigors & Horsfield, 1827
保護級別
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4] 

褐隼形態特徵

褐隼體長約51釐米,翼展89-109釐米,體重430-860克。是一種中小型猛禽。這種鳥的羽毛顏色多種多樣,雌鳥的體形比雄鳥大,有淡褐色胸羽和淺色羽毛兩種色型。從上體的深棕色到淺棕色,與下體的白色形成對比。一般來説,深棕色的上體與淺黃色或奶油色的下體形成對比。頭部兩側為棕色,眼睛下方有一條傳統的黑色淚線。生活在熱帶以北的褐隼羽色通常很黑,臉頰和翅膀下覆羽蒼白。居住在澳大利亞中部的褐隼有一個完全清晰的頂部。 [3] 
幼鳥類似於深色的成年鳥,但它們的尾部條紋不那麼顯著。臉、喉嚨和後頸呈淡黃褐色。 [3] 
褐隼與任何其他猛禽都不相似,但有些羽色非常黑暗的個體會與黑隼混淆,然而,黑隼有一個明亮的黃色鳥喙和腿而褐隼在這些地方由顯示石板灰色。 [3] 

褐隼棲息環境

從非常乾旱的內陸地區到潮濕的沿海地區,褐隼幾乎可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所有類型的環境中。它們也生活在新幾內亞,在那裏被認為是山區最常見的猛禽。褐隼經常出沒於開闊地帶和農業區,特別是如果那裏有稀疏的樹木和電線杆,但它們更喜歡周圍的樹木繁茂的地區,這種自然棲息地甚至是灌木叢的內部。另一方面,它們避開最茂密、最茂密的森林。靠近內陸的城鎮,該物種變得密度更大,並且可以更好地接近。它們可以全年佔領同一領地,如果當地條件發生變化,也會進行一些短途遷徙。 [3] 

褐隼生活習性

褐隼行為

褐隼通常是獨居的,但也可以聚集多達100只的小羣,尤其是在冬季,當它們在巴斯海峽進行短暫的遷徙時。褐隼第一年在澳大利亞西北部,3-5月很常見,這似乎表明來自該國其他地區的其他羣體正在加入當地的種羣。在昆士蘭,6-7月時數量最多。這些地方性運動似乎與大量蚱蜢和齧齒動物的不合時宜繁殖有關。褐隼的性格相當懶惰,大部分時間都在棲息,但它可以飛得很快,尤其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狩獵時。他喜歡山火,這樣可以利用來捕捉蚱蜢。褐隼也存在於齧齒動物豐富的地方。它們對其他猛禽具有攻擊性,可以攻擊白頭海雕大小的鳥類。在許多方面它看起來像一隻大紅隼。叫聲粗厲刺耳。 [3] 

褐隼食性

褐隼儘管具有快速而強大的飛行能力,但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獵物都是從地面捕獲的。它們還吃腐肉,這會使它成為意外或故意中毒的受害者。褐隼很少獵殺小型鳥類,可能會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攻擊家禽。通常在捕食時,常站在制高點上長時間等候,一看見地面上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幼鳥或受傷的鳥、爬蟲類和昆蟲,即猛撲而食。主要捕食昆蟲和兔子大小的哺乳動物,偶爾也會獵殺受傷的幼鳥、蜥蜴和蛇。 [3] 

褐隼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2] 
褐隼分佈圖 褐隼分佈圖

褐隼繁殖方式

褐隼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繁殖,但最常見的:在澳洲南部是6-11月,北部是11月至翌年4月。大多數時候,它們使用其他獵鷹或烏鴉等大型鳥的舊巢,但有時也會用樹枝建造自己的巢穴。有時,這種猛禽也會佔據樹幹中的天然樹洞,甚至僅僅把巢建於白蟻冢上。雌鳥每窩產2-6枚卵(通常3枚),雌雄親鳥共同孵化和教育幼鳥。一般雌鳥負責大部分工作,而雄鳥負責提供育雛。孵化期30天,離巢期40-45天。 [3] 

褐隼亞種分化

褐隼(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褐隼指名亞種
Falco berigora berigora
Vigors&Horsfield,1827
2
褐隼新幾內亞亞種
Falco berigora novaeguineae
(A.B.Meyer,1894)
[1] 

褐隼保護現狀

褐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2] 

褐隼種羣現狀

褐隼遍佈澳大利亞,與澳大利亞紅隼一起是最常見的猛禽。該物種也可以在新幾內亞找到。總的物種數量規模估計為100,000只成體。 [5] 
趨勢證明:由於偶爾的迫害(射擊或誘捕)和偶爾的獵物中毒或因使用殺蟲劑而中毒(Ferguson-Lees和Christie2001),當地物種數量略有下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