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隼

鎖定
黑隼(學名:Falco subniger):是隼科、隼屬的一種猛禽。體長45-56釐米,翼展95-115釐米,體重610-1000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獵隼之一,雌性的體型比雄性大,整體輪廓纖細。有一個方頭,翅膀末端長而尖,尾巴窄長。黑隼是留鳥。能夠在空中和地面上抓住獵物而無需着陸。獵物是鳥類、小型哺乳動物、昆蟲和蜥蜴。是澳大利亞特有種。
中文名
黑隼
拉丁學名
Falco subniger
外文名
Black Falco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隼科
隼屬
黑隼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43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黑隼形態特徵

黑隼體長45-56釐米,翼展95-115釐米,體重610-1000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獵隼之一。雌性的體型比雄性大。它們的輪廓非常纖細,有一個方頭。翅膀末端長而尖。尾巴又長又窄,在肩角處略呈階梯狀。棲息時,黑隼展現出獨特的方肩。除了喉部是白色的,其餘羽毛幾乎都是均勻的深棕色或煤黑色。喙和腳藍白色。有羽毛的腿很短。黑隼可以立即被識別,因為它們的翅膀略微降低。在正常飛行的特點是緊張的翅膀拍動。 [3] 
(注:圖冊網址:flickriver [5] 

黑隼棲息環境

黑隼經常出沒在長廊森林和稀疏林區接壤的溪流沿岸,尤其是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它們晚上棲息在樹上,白天棲息在電線杆上。 [3] 

黑隼生活習性

黑隼飛行

黑隼的滑翔能力極強,由於其長長的翅膀,使它們可以利用上升氣流飛越內陸的炎熱平原。狩獵時,它會進行令人眩暈且壯觀的俯衝,使其能夠在空中和地面上抓住獵物而無需着陸。黑隼是留鳥。然而,在其分佈範圍的南部,在某些季節,它往往會接近海岸,會進行短暫的季節性遷徙。因為它們必須考慮到大氣條件或食物供應。 [3] 

黑隼叫聲

黑隼是一種聲音非常謹慎的鳥。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會保持沉默。儘管如此,還是時不時會聽到刺耳的、粗啞的喋喋不休或輕柔的、略帶抱怨的嘶嘶聲。 [3] 

黑隼食性

最常見的獵物是鳥類、小型哺乳動物、昆蟲和蜥蜴。該物種有時也會吃腐肉和死去的動物。黑隼也實行盜竊寄生,並毫不猶豫地從其他掠食者那裏偷走它們的戰利品。一旦它看到一個潛在的獵物,就會俯衝下來,用爪子抓住獵物,並通過刺傷它的脊椎來造成致命一擊。 [3] 

黑隼分佈範圍

黑隼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分佈於該國大部分地區。它們的分佈非常不規則。它們主要分佈在西部(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北部、南部(維多利亞)和中部半沙漠。在塔斯馬尼亞沒有這種猛禽的蹤跡。 [2-3] 
黑隼分佈圖 黑隼分佈圖 [2]

黑隼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6-12月。黑隼在綠樹成蔭的小溪和流經澳大利亞內陸的河流旁築巢。它們將卵產在由其他物種遺棄的樹枝製成的巢中。這些巢通常放在樹上的高處。雌鳥負責主要的孵化和餵養幼鳥的任務,而雄鳥則負責提供育雛的食物。每窩通常產3-4枚卵,孵化期約33天。幼鳥在巢中的停留時間為42天。當幼鳥成熟後,父母雙方仍共同努力狩獵併為它們提供一段時間所需的食物。 [3] 

黑隼保護現狀

黑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2] 

黑隼種羣現狀

黑隼的物種總量估計為1,000-10,000只,大致相當於670-6,700只成熟個體。
趨勢證明: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種羣數量被認為是穩定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