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僕延

(東漢末年遼東烏桓單于)

鎖定
蘇僕延(?―207年),又作速僕丸 [14]  、速附丸 [13]  ,東漢末年遼東屬國烏桓大人。率眾千餘落,自稱峭王。 [3]  蹋頓袁紹擊破公孫瓚後,袁紹矯制賜蘇僕延等烏桓三王單于印綬。 [8]  樓班長大後,蘇僕延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 [15]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於白狼山之戰蹋頓首。蘇僕延等逃至遼東,為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 [12] 
全    名
蘇僕延
別    名
速僕丸
速附丸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出生地
遼東屬國 [3] 
逝世日期
207年

蘇僕延人物生平

蘇僕延稱王幽州

蘇僕延,是幽州遼東屬國的烏桓大人。漢靈帝劉宏時,蘇僕延統領部眾一千餘落,自稱峭王;當時上谷烏桓大人難樓部眾九千餘落,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部眾五千餘落,皆自稱為王;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部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他們都是勇敢強健又懂計謀的人。 [3-4] 
中平年間,張純起兵反漢時,指使峭王蘇僕延等步騎五萬,進入青、冀兩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5] 
朝廷為平定幽州,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者到烏桓,曉喻峭王蘇僕延等人,稱朝廷聖德仁厚,允許投降,給予出路。又懸購張舉、張純的人頭。張舉、張純逃出塞外,餘眾或降或散。 [6] 

蘇僕延成為單于

公孫瓚殺死劉虞後,劉虞的舊部鮮于輔等人起兵報仇,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峭王蘇僕延深感劉虞恩德,於是率種人及鮮卑共計七千多名騎兵,與鮮于輔共同南迎劉虞之子劉和,並會合袁紹部將麴義,總共十萬兵馬,共同攻打公孫瓚。於興平二年(195年)大破公孫瓚於鮑丘,斬首兩萬餘級。 [7] 
後來,袁紹矯制賜給蹋頓、峭王蘇僕延、汗魯王烏延單于印綬。 [8-9]  丘力居之子樓班長大後,蘇僕延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 [15-16] 
蘇僕延 蘇僕延
曹操即將討伐袁譚時,柳城烏桓打算出兵相助,曹操派遣牽招與其交涉。當時峭王蘇僕延正集結軍隊,準備率領五千騎兵救助袁譚。當時,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派韓忠帶着單于的印綬來到蘇僕延營,想授以官爵。蘇僕延召集諸位會合,牽招、韓忠都在場。蘇僕延問牽招:“昔日袁公説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為單于;而今曹操也説會上報天子,任我為真單于。同時,遼東太守又拿着印綬來。這樣看來,誰才是正宗呢?”牽招回答説:“從前袁公承天子命令,可以有所拜封,但後來發生變故,天子命令曹公取而代之。他説上書朝廷,拜您為真單于,是正宗,遼東下部,哪有權利擅自封拜呢?”韓忠説:“我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百萬大軍,又有扶餘、濊貊為我所用,當今形勢,強者為右,曹操算什麼呢!”牽招呵斥韓忠説:“曹公允恭明哲,擁戴天子,討伐叛兵,安撫各地,讓四海安寧。而你們的君臣則只倚靠邊遠天險,違抗王命,侮弄神器,正應該被國家誅殺,怎敢輕慢詆譭大人!”説着,便將韓忠按倒在地,拔刀欲斬韓忠。蘇僕延驚恐,趕忙光着腳攔住牽招,勸其息怒,身邊的人也不知所措。牽招退回座位上,向蘇僕延説以利弊得失及成敗之理。在場的人都離開座位,跪下來聆聽。最終,蘇僕延辭退韓忠,停止出兵。 [10] 

蘇僕延身死遼東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自征討烏桓及依附烏桓的袁尚袁熙,使張遼為先鋒,在白狼山之戰大破烏桓軍,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遼東單于蘇僕延丟棄種人,與袁尚、袁熙、樓班、烏延等人一同逃奔遼東。 [11] 
曹操撤軍後,遼東太守公孫康斬殺袁尚、袁熙、蘇僕延等人,並將他們的頭顱送給曹操。 [12-14] 

蘇僕延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2]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1]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26]
  • 2.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3]
  • 3.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漢末,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眾五千餘落,上谷烏丸大人難樓,眾九千餘落,各稱王,而遼東屬國烏丸大人蘇僕延,眾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丸大人烏延,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皆有計策勇健。
  • 4.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靈帝初,烏桓大人上谷有難樓者,眾九千餘落,遼西有丘力居者,眾五千餘落,皆自稱王;又遼東蘇僕延,眾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延,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並勇建而多計策。
  • 5.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來公卿奉迎。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 6.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舉、純走出塞,餘皆降散。
  • 7.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
  • 8.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袁紹與公孫瓚連戰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助紹擊瓚,破之。紹矯制賜蹋頓、難峭王、汗魯王印綬,皆以為單于。
  • 9.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建安初,冀州牧袁紹與前將軍公孫瓚相持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遂遣兵助擊瓚,破之。紹矯制賜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皆以單于印綬。
  • 10.    《三國志·卷二十六·魏書二十六·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太祖將討袁譚,而柳城烏丸欲出騎助譚。太祖以招嘗領烏丸,遣詣柳城。到,值峭王嚴,以五千騎當遣詣譚。又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遣使韓忠齎單于印綬往假峭王。峭王大會羣長,忠亦在坐。峭王問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製,得有所拜假;中間違錯,天子命曹公代之,言當白天子,更假真單于,是也。遼東下郡,何得擅稱拜假也?"忠曰:"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餘、濊貊之用;當今之勢,強者為右,曹操獨何得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靜四海,汝君臣頑嚚,今恃險遠,背違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當屠戮,何敢慢易咎毀大人?"便捉忠頭頓築,拔刀欲斬之。峭王驚怖,徒跣抱招,以救請忠,左右失色。招乃還坐,為峭王等説成敗之效,禍福所歸,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辭遼東之使,罷所嚴騎。
  • 11.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十二年……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裏,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遼東單于速僕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
  • 12.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説公遂徵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僕丸等,傳其首。
  • 13.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
  • 1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遼東單於速僕丸〔速僕丸,即蘇僕延,語有輕重耳。〕與尚、熙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其眾尚有數千騎。彧勸操遂擊之,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公孫康欲取尚、熙以為功,乃先置精勇於貛中,然後請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斬尚、熙,井速僕丸首送之。
  • 15.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後樓班大,峭王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多畫計策。
  • 16.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後難樓、蘇僕延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猶秉計策。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