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師範大學

鎖定
華南師範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南師大”或“華師”,校本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廣東省教育廳主管 [1]  ,是一所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的全日制、綜合性師範大學 [2] 
華南師範大學始建於1933年,前身是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1935年更名為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教育學院,1938年獨立辦學,定名廣東省立教育學院。1939年更名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1950年更名為廣東省文理學院。1951年,其與中山大學師範學院、私立華南聯合大學教育系聯合組建華南師範學院。1952-1953年間,嶺南大學教育系、南方大學俄文系、海南師範學院、海南師範專科學校等調整併入華南師範學院,遷至廣州石牌現址。1970年,學校改稱為廣東師範學院,1977年複名為華南師範學院,1982年定名為華南師範大學。1996年,該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1]  [23]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總佔地面積5328畝,有“三校區四校園”,學校設4個學部、38個學院、11個研究院(中心),覆蓋12個學科門類,共有97個本科專業,32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及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物理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2]  [73] 
中文名
華南師範大學
外文名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 
簡    稱
華南師大、華師 [1] 
創辦時間
1933年 [1] 
創辦人
林礪儒 [24]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83] 
學校類別
師範類 [1] 
學校特色
雙一流建設高校(截至2024年4月) [9] 
“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截至2024年4月) [2]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 
中國政府獎學金接受院校 [89]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90]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建設高校(截至2024年4月) [9] 
“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截至2024年4月) [2]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 
中國政府獎學金接受院校 [89]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90] 
“國培計劃”示範性集中培訓項目和遠程培訓項目共有資質培訓院校 [93]  收起
主管部門
廣東省教育廳 [1]  [11] 
現任領導
王斌偉( 黨委書記) [17] 
楊中民( 校 長)
專職院士數
6人(含雙聘和外籍)(截至2024年4月) [2] 
本科專業
97個(截至2024年4月) [2]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截至2024年4月) [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6個(截至2024年4月) [2]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截至2024年4月) [2] 
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截至2024年4月) [2]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8個(截至2024年4月) [73] 
國家重點學科
教育技術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光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培育) [53] 
院系設置
4個學部、38個學院、11個研究院(中心) [2]  (截至2024年4月)
校    訓
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1] 
校    歌
華南師範大學校歌 [1] 
校慶日
11月6日 [1] 
地    址
廣州校區石牌校園: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55 [2] 
廣州校區大學城校園: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西北區 [85] 
佛山校區: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 [86] 
汕尾校區:廣東省汕尾市城區香江大道西55號 [87] 
院校代碼
10574 [70] 
主要獎項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3] 
廣東省綠色學校 [21] 
2021年中國優秀易班共建高校 [22] 
知名校友
劉頌豪 [72] 
翁齊浩 [59] 
陳開枝 [60] 
知名教師
莫雷、劉學蘭、張松、徐向龍、黃甫全、 黃明喜 [71] 
在校學生
45000餘人,普通本科生30000餘人、碩士研究生約13000人、博士研究生約1500人 [2]  (截至2024年4月)
教師人數
5500餘人 [2]  (截至2024年4月)
佔地面積
5328 畝(截至2024年4月) [2]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沿革

華南師範大學建校初期

華南師範大學辦學史可溯源至1888年創建的格致書院、1905年創建的兩廣師範學堂和1921年創建的廣州市立師範學校 [1]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內憂外患、危機深重。國民政府搞學制改革,國內高師院校紛紛改為普通大學,獨立高師教育瀕臨邊緣化。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認識到,“新的國民,首在教育昌明;教育根基,首在師範教育”,於1931年毅然南下,1932年就任廣州市立師範學校校長,同時籌辦勷勤大學師範學院。1933年8月,廣州市立師範學校改組為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林礪儒擔任院長 [24]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 [67]
建校之初,學校大學部僅設有文史學、數理化學、博物地理學3系,第一年正式入學的新生僅有75人 [40]  。1935年3月,勷勤大學師範學院奉令更名為勷勤大學教育學院,林礪儒仍為院長,院址仍在永漢路(今北京路)粵秀書院前廣州市立師範學校舊址。1936年9月,勷勤大學教育學院與工學院一起,同時遷入石榴崗新校址,並於10月5日上課 [27] 

華南師範大學抗戰時期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抗戰全面打響 [26]  ,高校紛紛內遷,1937至1946年9年間,廣東文理學院(1939年由廣東省立教育學院更名),被迫遷至廣西梧州、藤縣、融縣,廣東乳源、連縣等地,九載十遷,直至抗戰勝利,是整個抗戰時期遷徙次數最多的大學 [23-2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同年10月至次年2月,文理學院師生先後遷回廣州。因石榴崗原勷勤大學舊址曾被日寇佔用,致使房屋門窗破損不堪,短時間內無法作為復學校址使用。按指示,文理學院接收光孝寺為臨時院址,重新復課。1946年9月,文理學院師生分批由光孝寺遷回石榴崗原址,並於同年11月6日正式上課 [28]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前夕,學院有學生近700人,其中有119人是共產黨員和地下學聯成員,解放戰爭中,學院輸送到游擊區參加武裝鬥爭的有110人,其中在對敵鬥爭中英勇犧牲的有3人 [44] 

華南師範大學逐步發展

1950年10月,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更名為廣東省文理學院。次年10月,以原廣東省文理學院為基礎,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和華南聯合大學教育系與之合併,重新組建成立了華南師範學院,併成為華南地區第一所新型師範學院,承擔起培養廣東(含海南)、廣西中等學校師資的任務。1952-1953年間,中國高校開展院系調整,嶺南大學教育系、南方大學俄文系、湖南大學史地系地理專修科、廣西大學教育系、海南師範學院、海南師範專科學校、南昌大學師範部地理專修科等併入華南師範學院。在院系調整的同時,華南師範學院整體搬遷至停辦的南方大學所在的石牌校址 [23]  [25] 
華南師範學院 華南師範學院 [67]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華南師範學院曾設立巡迴輔導隊,走遍廣東全省80餘縣,為地縣中學培育教師,被稱為“流動大學”。1970年,華南師範學院改名廣東師範學院。1971年《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刊登介紹了廣東師院辦巡迴輔導隊的情況,該校受到全國注目 [45]  。1977年,廣東師範學院複名為華南師範學院 [23]  。次年,華南師範學院被確定為廣東省屬重點大學 [50] 
廣東師範學院 廣東師範學院 [67]
1982年6月,華南師範學院向廣東省相關部門呈請將校名改為華南師範大學,並朝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學校擁有972人的師資隊伍,先後培養出本科生超過2.3萬人,研究生77人。1983年,華南師範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電化教育本科專業。還將產、學、研結合,創辦了三面向教育科技園、國家教委樟木頭培訓中心、協同教育研究院等,增強了學科專業建設 [25] 
1993年7月,國家教委提出面向二十一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的計劃,簡稱“211工程”,經過多方努力,華南師範大學於1996年10月順利通過了國家“211工程”主管部門預審,開啓了由廣東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向國家重點建設大學的歷史性跨越 [29] 

華南師範大學擴大發展

1998年,華南師範大學和香港康大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創辦華師增城學院,次年便開始招生。2000年,華南師範大學與南海市(現佛山市南海區)共同創辦華師南海學院,並於次年9月正式開學 [48] 
21世紀初,廣東省高等教育發展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廣州大學城的建設應運而生。華南師範大學作為廣東省省屬高校中唯一一所國家“211工程”建設大學,進入到大學城高校名單中。2003年1月,大學城校區建設啓動後,華南師範大學逐步形成了石牌校區、大學城校區和南海校區“一校三區”的發展格局 [42]  [48]  。同年,教育部提出了“獨立學院”的新概念,華南師範大學將增城學院轉為獨立學院 [48]  。2004年,華南師範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把南海學院定位為學校三校區之一 [42]  。2013年,該校9名研究生入圍2013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項目,派出學校中包括了美國耶魯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等世界著名學府 [94] 
2015年,華南師範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同年,其又成為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校 [68]  。2016年,華南師範大學作為廣東唯一高校入選2016年度國家“111計劃” [91]  ,又於次年入選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院校名單,成為廣東唯一一所入選該項目的院校。 [92]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成立,該校成為第一屆理事單位 [88] 
2021年,華南師範大學與廣東省教育廳、汕尾市人民政府、深圳大學四方簽約共建汕尾校區,學校“三校區四校園”的辦學格局就此形成 [42]  。2023年,華南師範大學校史文博館正式開館。該館包括校史館和文博館兩部分,呈現了學校建校90年來的歷史、辦學成就和未來發展前景 [30] 
華南師範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67]

華南師範大學辦學條件

華南師範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設有4個學部、38個學院、11個研究院(中心),共有97個本科專業,覆蓋12個學科門類 [2] 
華南師範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校區
學院
專業名稱
廣州校區石牌校園
教育學(師範)、小學教育(師範)、學前教育(師範)、特殊教育(師範)
美術學(師範)、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
英語(師範)、英語、翻譯、日語、俄語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
生物科學(師範)、生物技術、生物工程
地理科學(師範)、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教育技術學(師範)、教育技術學、新聞學、傳播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
心理學(師範)、應用心理學、心理學基地班
哲學、社會工作
歷史學(師範)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馬克思主義理論
廣州校區大學城校園
漢語言文學(師範)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會計學、物流管理、財務管理
華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
物理學(師範)
化學(師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化學
音樂學(師範)、舞蹈學(師範)、音樂表演
法學
政治與行政學、行政管理、管理科學、公共事業管理
體育教育(師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訓練(單招)
旅遊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酒店管理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佛山校區南海校園
軟件工程、軟件工程(中外聯合培養)
金融學(中外合作辦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中外聯合培養)、財務管理(中外聯合培養)、法學(中外聯合培養)
文化產業管理、網絡與新媒體、網絡與新媒體(中外聯合培養)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華南師範大學阿伯丁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軟件工程(中外合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中外合作)
華南師範大學國際聯合學院
-
汕尾校區濱海校園
儲能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科學教育(師範)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
小學教育(師範)(教師專項)、學前教育(師範)(教師專項)
服裝與服飾設計
華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金融科技
華南師範大學行知書院
-
網絡工程(師範,職教師資)、電子商務(職業教育師範)、英語(職業教育師範) [10]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7]  (截至2024年4月)

華南師範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有32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物理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等4個學科獲評A類學科,其中心理學A+。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7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5‰ [2]  [73]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物理學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80]  (截至2024年3月)
國家重點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
教育技術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光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培育)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3]  (截至2023年3月)
ESI世界前1%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ESI世界前1%學科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精神病學與心理學、數學、物理學、臨牀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計算機科學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2]  (截至2024年4月)
ESI世界前5‰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ESI世界前5‰學科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精神病學與心理學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2]  (截至2024年4月)
ESI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ESI學科
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物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臨牀醫學等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3]  (截至2023年3月)
廣東省重點學科
類別
級別
學科名稱
攀峯學科
(6個)
一級學科
數 學
物理學
教育學
心理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
植物學
優勢學科
(14個)
一級學科
化 學
中國史
地理學
哲 學
中國語言文學
光學工程
世界史
政治學
生態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體育學
理論經濟學
法 學
公共管理
特色學科
(3個)
二級學科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音樂學
美術教育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3]  (截至2023年3月)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授權年份
哲學
哲學
2011
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2015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06
教育學
教育學
2003
心理學
2000
體育學
2006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2011
外國語言文學
2018
歷史學
中國史
2011
世界史
2011
理學
數學
2011
物理學
2011
化學
2011
地理學
2011
生物學
2006
生態學
2011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18
軟件工程
2018
管理學
公共管理學
2020
藝術學
藝術學
2023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69]  (截至2024年3月)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授權年份
哲學
哲學
2011
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2006
應用經濟學
2011
法學
法學
2011
政治學
2006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06
教育學
教育學
2003
心理學
2000
體育學
2006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2006
外國語言文學
2011
新聞傳播學
2020
歷史學
中國史
2011
世界史
2011
理學
數學
2006
物理學
2011
化學
2006
地理學
2006
生物學
2006
生態學
2011
工學
光學工程
2003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8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0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11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11
軟件工程
2011
農學
水產
2011
醫學
藥學
2020
管理學
工商管理學
2011
公共管理學
2011
信息資源管理
2011
藝術學
藝術學
2023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69]  (截至2024年3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序號
流動站名稱
設站時間
1
生物學
1991年
2
教育學
2003年
3
心理學
2003年
4
理論經濟學
2003年
5
體育學
2003年
6
中國語言文學
2007年
7
物理學
2007年
8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07年
9
數學
2009年
10
哲學
2009年
11
地理學
2009年
12
中國史
2009年
13
世界史
2012年
14
生態學
2012年
15
化學
2012年
16
應用經濟學
2014年
17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14年
18
軟件工程
2019年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73]  (截至2024年4月)

華南師範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有教職工5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600餘人,正高級690人、副高級710人,擁有國家級人才194人次、省級人才261人次。院士(含雙聘和外籍)6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項目17人,“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15人,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9人,廣東省重大人才項目45人,廣東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1人,廣東省特支計劃入選者5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省級勞動模範3人,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人 [2] 
院士
姓名
院士類別
劉頌豪
中國科學院院士
阿爾伯特·範登伯格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瑞德·庫恩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蘇尼·斯文伯格
瑞典皇家工程院、科學院院士
伯納德·L·費林加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迪克·楊·波爾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 [81] 
教學名師(部分)
類別
姓名
國家教學名師
莫雷
省級教學名師
劉學蘭、徐向龍、張松、林鈺源、李玲、謝幼如、徐福廕、黃寬柔、李克東、徐頌軍、吳先球、陳曉平、王海英、黃明喜、黃甫全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74]  [76]  (截至2022年)

華南師範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是中國唯一同時獲評中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7門,省級以上一流本科課程185門,是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教育部“國培計劃”海外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和“雙名”(名師名校長)領航基地,獲新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5項(含附中、附幼4項),以華師為第一牽頭單位的基礎教育類獲獎數居中國師範大學首位,是香港教育局指定的中國內地唯一香港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培養培訓的澳門中小學和幼兒園師資佔教師總數七成以上 [2] 
專業建設點
建設項目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應用心理學、生物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法學、行政管理、會計學、體育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 [75]  、金融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財務管理、傳播學、美術學、音樂學、公共事業管理、管理科學、學前教育、運動訓練、日語、社會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工程等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通信工程、特殊教育、俄語、產品設計、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網絡工程、會展經濟與管理、材料化學、環境科學、文化產業管理等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新聞網 [52]  (截至2022年6月)
本科課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化學教學論:手持技術數字化實驗、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實驗心理學、中學物理教學設計、移動學習的理論、技術與
實踐、物理化學、邏輯學、團隊激勵與溝通、電動力學、無機化學、知識建構與協同創新、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小學教育技術應用方法實驗、計算機科學技術導論等 [65]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數字教材創新應用、變態心理學、E-Prime實驗設計技術、走進芭蕾-中外芭蕾經
典作品鑑賞、國際經濟法(雙語)、小學教育學、量子力學、文學概論、企業戰略管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研究、實變函數、數學物理方法、中小學STEM與創客教育、道德哲學專題研究、中外教育史等 [66] 
(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
獎項
教學成果名稱
獲獎時間
優秀獎
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 創辦我國第一個電化教育專業
1989年
一等獎
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1993年
二等獎
教育技術專業綜合技能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1997年
一等獎
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2001年
二等獎
高校網絡資源共建共享與課程教改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
二等獎
構建“四個相結合”現代遠程教育專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
二等獎
創建“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促進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創新人才培養
2009年
二等獎
協同理念引領下創建教育技術學國家級特色專業“五個三結合”培養人才模式
2014年
二等獎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精品課程羣資源的重構優化與創新應用
2018年
二等獎
信息化教研賦能教師集羣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與實踐
2022年
一等獎
主題引領的雙微機制:有效激發教學改革行為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實踐
2023年
二等獎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思維發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2023年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77]  (截至2023年)

華南師範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該校加入了LHCb、BESIII、STAR實驗國際合作組、CMS國際合作組,與荷蘭、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的6所大學分別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粵港量子物質聯合實驗室”。東南亞研究中心、東帝汶中心和港澳研究中心獲批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港澳台教材綜合研究基地獲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在東南亞7個國家設立了8個海外研究基地。分別在香港、澳門和馬來西亞設立了境外教學點,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共建中國首個人工智能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阿伯丁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學院,其中2所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2] 

華南師範大學學術研究

華南師範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該校擁有“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技類科研平台6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人文社科國家部委和省級科研平台56個,與清遠、肇慶、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個異地科研機構,獲批3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中國國內企業共建39個產學研基地 [2] 
科研團隊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環境理論化學團隊 [54] 
顧鳳龍
理論與計算化學科研團隊 [55] 
顧鳳龍
(截至2022年)
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類別
實驗室名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激光生命科學實驗室、環境理論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腦認知與教育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光信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激光生命科學重點實驗室、植物發育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水產健康安全養殖重點實驗室、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微納光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量子調控工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光信息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昆蟲發育生物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化學品污染與環境安全重點實驗室、核物質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高能動力與儲能電池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電致光電器件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光子信息技術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激光生命科學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生態與環境科學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電化學儲能與發電技術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6]  (截至2020年4月)
重點科研基地
基地類別
科研基地名稱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111計劃”引智基地
光信息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示範基地
教育部互聯網應用創新開發平台示範基地-基於網絡環境的高性能共享計算平台
廣東省國際合作基地
廣東省紅外反射液晶高分子材料與器件國際合作基地
廣東省普通高校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廣東高校激光加工技術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廣東高校儲能與動力電池產學研結合示範(暨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廣東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產學研結合示範(暨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6]  (截至2020年4月)

華南師範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教師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先後三屆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擁有殷墟甲骨文、戰國出土文獻、商周金文等絕學成果。該校與清遠、肇慶、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個異地科研機構,獲批3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國內企業共建39個產學研基地 [2] 
科技方面
時間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2013年
量子幾何相位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21年
昆蟲變態發育的激素與營養調控
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1年
一種偶氮類染料及其製備方法、油墨和電潤濕顯示器
第八屆廣東省專利獎金獎

資料來源:南方日報 [51]  (截至2023年11月)
科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簡介
2021年
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創新合作 [57] 
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重點專項項目
2021年
基於冷原子的高效率高維量子存儲研究 [58] 
獲得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資助

華南師範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56年10月,是廣東省教育廳主管、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刊物,雙月刊,國內外發行。其在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經濟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等若干學科形成優勢和特色。2018年,該學報在廣東省優秀期刊評選中,獲“第五屆廣東省品牌期刊”稱號;2019年,在中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上,被評為“中國高校社科名刊” [16]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6年10月,是廣東省教育廳主管、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學術理論刊物,雙月刊,國內外發行。其主要刊登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物理學與光學工程、化學與環境、生物學與生物工程、區域發展與地理以及交叉科學等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2019年,《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稱號 [8]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50.4萬冊,電子圖書375.2萬冊,電子期刊3.9萬種,形成了以教育文獻和古籍文獻為特色,覆蓋該校開設學科的完整館藏體系。圖書館線裝古籍約14萬冊,善本古籍6000冊,地方誌1600種,在廣東省高校位居前列。2009年,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4] 

華南師範大學校園文化

華南師範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華南師範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由三個“人”字徽標組成,寓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方為建校年份“1933”,學位帽前端為學校中文名稱,下方綬帶為學校英文名稱。徽章為題有學校中文名稱的長方形證章,學生徽章為白底紅字,教職工徽章為紅底白字 [31] 
校徽 校徽
  • 校旗
學校校旗是藍色長方形旗幟,長寬比為3:2,中央印有學校徽志和學校中、英文名稱,白底反襯藍色徽志,學校英文名稱為大寫 [1] 
校旗 校旗

華南師範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6] 
校訓 校訓
  • 校歌
詞:黃家駒(原校黨委書記)
曲:雷雨聲 [6] 
澆灌紅花數十年,培育英才萬萬千,
建設祖國錦繡河山,華師兒女奮勇當先。
珠江滾滾紅棉豔,嶺南大地草木春,
改革開放陽光好,華師園裏花爛漫。
艱苦奮鬥眾志堅,嚴謹治學成風範,
求實創新勇開拓,為人師表代代相傳。
教育改革宏圖展,師範園地好搖籃,
培育祖國棟樑材,神聖職責我承擔。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華師兒女永遠向前!
校歌 校歌

華南師範大學社團文化

  • 龍獅協會
龍獅協會 龍獅協會 [82]
龍獅協會成立於2019年5月,是一個宣傳醒獅文化的社團。龍獅協會積極參加 “全國龍獅展示”等舞獅競賽,獲2020年“全國民族龍獅展示活動”銀獎、2021年“全國民族龍獅展示活動”銅獎、2022年“‘龍騰獅躍’全國龍獅網絡大聯動”三等獎、2021-2022學年華南師範大學優秀社團 [82] 
  • 學生紅十字會
旅遊管理學院學生紅十字會,成立於2012年6月,是一個掛鈎於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團委的年輕的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目的是開展有益於青年健康成長的各項公益活動、培訓活動,以及其他團體活動。普及衞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心肺輔助等初級衞生救護培訓,組織會員參加現場救護,組織、參與輸血獻血工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參加救護、救災、支援貧困地區及敬老助殘、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等人道主義社會服務活動 [79] 
  • 揚帆青協
揚帆青協是一支在院領導及院團委指導下組織起來,隸屬於團學實踐部的志願者隊伍。 揚帆青協的志願者活動主要分為常規活動、特殊項目活動與專業特色活動。常規活動包括助殘、敬老、義教、愛心宣傳、義賣與定期組織義務捐書、捐物活動。特殊項目活動即積極協助服務點開展各項年度活動,比如重陽節敬老登山活動,與校青協合作的活動,與自強社、華碩碩士生或其他院青協開展的活動。專業特色活動是以旅遊管理專業掛鈎,為同學們實踐及為社會服務提供的平台,包括酒店義務培訓與景區義務講解 [78] 

華南師範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4月,華南師範大學有“三校區四校園”,包括廣州校區石牌校園、大學城校園,佛山校區南海校園和汕尾校區濱海校園,總佔地面積5328畝 [32] 

華南師範大學廣州校區

  • 石牌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石牌校園,是華南師範大學本部 [35]  ,位於廣州天河五山科教區 [34]  ,截至2023年11月,佔地面積1268.52畝 [49]  ,有教育科學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23個教學科研機構,36個本科專業,118個碩士專業,66個博士專業;在校生18809人,其中本科生10662人,碩士生7092人,博士生1055人 [49] 
石牌校區正門 石牌校區正門
  • 大學城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園位於廣州番禺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西北區 [37]  ,籌建於2003年,2004年迎來第一批學生 [36]  ,截至2014年11月,總建築面積約為57.6萬平方米 [39] 
大學城校園有九個學院(文學院、法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音樂學院)、兩個中心(教育信息技術中心、實驗中心)、一個研究院(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各學院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學、理學、農學、工學、管理學、歷史學和藝術學12大學科門類 [39] 
大學城校園 大學城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佛山校區

  • 南海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佛山校區南海校園始建於2000年,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截至2024年4月,其佔地面積473.23畝,是廣東省教育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區人民政府和華南師範大學共建校區,是以信息類新工科為主的高品質國際化校區 [38] 
佛山校區設有工學部(設半導體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北斗研究院)、阿伯丁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國際聯合學院、國際商學院、軟件學院和城市文化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佛山校區設有博士專業5個、碩士專業18個、本科專業1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4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軟件工程和文化產業管理)。校區積極推進科學研究建設,搭建科研平台21個,其中省部級科研平台11個,市廳級(不含校級)平台2個,校級科研平台8個 [38] 
南海校園校門口 南海校園校門口

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

  • 濱海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濱海校園由廣東省教育廳、汕尾市人民政府、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四方共建,是華南師範大學“三校區四校園”辦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東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雙一流”大學和“211工程”大學紮根辦學的校區 [33] 
汕尾校區濱海校園位於汕尾市城區,毗鄰深汕特別合作區,截至2023年10月,總佔地面積約2184畝,其中一期約904畝,二期約1280畝。校區規劃佈局教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包括約20個本科專業。該校區設置職業教育學院、基礎教育學院、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與新能源學院、創意設計學院、商學院、公共課教學部、行知書院、創新發展研究院(汕尾)、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等教學科研機構 [33] 
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濱海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濱海校園

華南師範大學行政管理

華南師範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 長
楊中民
黨委副書記
楊中民、鍾成材、王 巖
副校長
紀委書記
鍾成材
資料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5]  (截至2024年2月)

華南師範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簡介
創校人
林礪儒 [41] 
1933年參與籌辦勷勤大學,並任教務長、師範學院院長 [47] 
院長
[47] 
解放戰爭時期接任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一職
院長
香林 [43] 
-
院長
何爵三 [43] 
-
院長
杜國庠 [47] 
1952年6月擔任華南師範學院首任院長
華南師範大學校長
管林 [46] 
-
華南師範大學校長
劉頌豪 [47] 
-
校長
陳唯實 [2] 
-
校長
王燕士 [2] 
-
校長
馬肖雲 [2] 
-

華南師範大學校友情況

校友
姓名
簡介
劉頌豪
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 [72] 
殷文演
海南省軍區政治部宣保處幹事 [63] 
翁齊浩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59] 
陳開枝
廣州市副市長 [60] 
侯建雄
廣東世能電力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61] 
邢詒川
海南現代科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64] 
李文莉
泰國館集團有限公司、中泰教育交流中心創始人 [62] 

華南師範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名稱
2004年5月
廣州市2003年無償獻血先進集體 [84] 
2017年11月
高校後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19] 
2017年12月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先進工作單位 [12] 
2018年1月
廣東省首屆百佳學生資助工作單位典型 [13] 
2018年3月
2017年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14] 
2020年3月
2019年廣東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15] 
2021年12月
廣東省2021度網絡學習空間優秀學校 [20] 
2022年2月
廣東省綠色學校 [21] 
2022年5月
2021年全國優秀易班共建高校 [22] 
2023年6月
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 [18] 
(截至2024年4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