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芝麻

(芝麻科芝麻屬植物)

鎖定
芝麻(Sesamum indicum L.),芝麻科芝麻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中空或具白色髓部;葉子為卵形;花朵單生或少數同生於腋下,呈白色;芝麻蒴果基部鈍圓,頂部有尖,中間有稜;芝麻的種子通常呈扁平橢圓形,共有四種顏色;花期為5~9月;果期為8~9月。芝麻是中國漢使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的油麻種,故名“胡麻”,後趙王石勒諱“胡”,將“胡麻”改為“芝麻”。
芝麻原產於非洲,在漢代時期傳入中國,主要在中國黃河及長江中下游以及河南、湖北等省分佈較多。芝麻喜温暖濕潤的環境、耐旱,耐寒,怕澇,不耐濕熱,對光照有較高要求,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喜疏鬆透氣的土壤。芝麻一般通過播種繁殖。
《本草綱目》中記載,芝麻有補血生津、潤腸、延緩細胞衰老之效,可用於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鬚髮早白等症。芝麻被稱為八谷之冠,在中國古代,芝麻被視為延年益壽食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曾説:“八谷之中,惟此為良,仙家作飯餌之,斷谷長生。”如今芝麻是中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芝麻獨特的外形衍生出的“芝麻開花節節高”,是中國人形容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俗語。
中文名
芝麻
拉丁學名
Sesamum indicum L.
別    名
胡麻
脂麻
油麻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唇形目
芝麻科 [3] 
芝麻屬
芝麻
分佈區域
熱帶及部分温帶地區

芝麻植物學史

芝麻是中國漢使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的油麻種,故名“胡麻”,後趙王石勒諱“胡”,將“胡麻”改為“芝麻”。

芝麻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釐米,分枝或不分枝,莖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葉矩圓形或卵形,長3-10釐米,寬2.5-4釐米,下部葉常掌狀3裂,中部葉有齒缺,上部葉近全緣;葉柄長1-5釐米。 [3] 
花單生或2-3朵同生於葉腋內。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8毫米,寬1.6-3.5毫米,被柔毛。花冠長2.5-3釐米,筒狀,直徑約1-1.5釐米,長2-3.5釐米,白色而常有紫紅色或黃色的彩暈。雄蕊4,內藏,子房上位,4室(雲南西雙版納栽培植物可至8室),被柔毛。花期夏末秋初。蒴果矩圓形,長2-3釐米,直徑6-12毫米,有縱稜,直立,被毛,分裂至中部或至基部。種子有黑白之分,黑者稱黑芝麻,白者稱為白芝麻。 [3] 

芝麻分佈範圍

芝麻原產印度,中國漢時引入。該植物在中國栽培極廣歷史悠久。 [3] 

芝麻育植技術

合理換茬選地:由於芝麻莖稈直立,遮陰面積少,常用來與矮稈作物混作,可與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混作或間作。芝麻較耐旱,而豆類較耐濕,與豆類混作有利於旱澇保收。芝麻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鹽鹼地以及沼澤地不適合種植芝麻,或者相對低窪的地塊也不能種植。芝麻不宜重迎茬,需2-3年以上的輪作,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 [6] 
科學整地施肥:芝麻的根系分佈特點是主要根層淺,多分佈在10釐米土層內,因此基肥不宜太深,一般應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合施用磷鉀肥。芝麻的整地環節比較嚴格,因為其種子較小,大部分根系都比較接近土壤的表層,如果整地不科學,很容易引起種子裸漏或者發育不良,所以建議適當深耕細耙。另外,春季整地不宜太晚,這樣有利於保持土壤墒情。建議施足底肥,合理使用尿素及鉀肥。每公頃施農家肥25-30噸,氮、磷、鉀複合肥300千克、尿素70千克,鉀肥100千克。 [6] 
把握好播種期:播種時間要依據每年具體情況而確定,並不是每年都一樣。芝麻喜温,對於種子的發芽温度要求也較高,如果温度低於15℃就不易出苗。 [6] 
  1. 種子處理。播種前要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曝曬1-2天,忌在水泥地及金屬器皿表面晾曬,避免灼傷種子。曬種後進行選種,通常做法:先進行風選,去除秕粒及雜質,再用清水漂選,採用沉入水底的飽滿種子。有條件的建議進行温湯浸種,用55℃温水浸種10-15分鐘。 [6] 
  2. 播種方法的選擇。由於芝麻種子較小,出苗時拱土能力弱,因此,播種的深淺程度、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出苗情況,適於雙遼市的播種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幹種濕出法。根據地塊情況,春季無墒地塊可採用幹種濕出法。即在壟上開溝,然後點播,覆土1釐米左右,播後鎮壓。二是坐水種法。根據自身條件和作業水平,可以選擇保水性較好的地塊上應採取坐水種法,先在壟上開溝,澆透水,水下滲後播種,覆土1-2釐米。此方法比較費時、費力,屬於精耕細作。三是深種淺出法。根據地塊的實際情況,在保水性差的地塊上種芝麻可採用深種淺出法,在有墒地塊(無墒可澆水造墒)採取扣種方式播種,覆土10釐米左右,不壓,播後當芽長1釐米左右時,把壟上9釐米左右的土耮去,耮土時間以下午3-4時為宜,以促進全苗。四是機播法。新款精播機是在現有的播種機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有利於控制種子數量,便於按量定距。 [6] 
施肥
施肥(21張)
田間管理:芝麻的出苗量很大,應及時進行間苗和定苗,間苗、定苗及中耕是田間管理的重要環節,芝麻出現第一對真葉時要進行第1次間苗,在2-3對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3-4對真葉定苗。間定苗時應在行間預留一些生長健壯的幼苗做補苗之用。單稈型品種每公頃留苗18-22.5萬株,結合間定苗進行三次鏟趟。為使所施肥料的肥效得到充分發揮,一般要掌握“苗期早施、花前重施、花期補施、以肥促苗、一促到底”的原則。在芝麻盛花期,可進行葉面噴肥,單稈品種以現蕾至始花、分枝品種以分枝出現時追肥為宜。應該注意的是,在微量元素不足的地塊,選擇噴施硼、錳、鉬、鋅肥也有增產效果。一般可用2%-3%的過磷酸鈣溶液,也可用1%-2%的尿素溶液。8月下旬打頂,選擇晴天摘去芝麻頂梢2-3釐米,以促進營養集中供給蒴粒,增加有效蒴數和粒重。 [6] 
適時收穫:及時觀察長勢,芝麻進入終花期半個月後逐漸成熟,一般以蒴果轉黃,開始大量落葉為收穫適期。 [6] 

芝麻病蟲防治

芝麻病害

芝麻立枯病:該病屬真菌性病害,我國各芝麻產區都有發生。 [5] 
症狀識別:芝麻立枯病主要是苗期受害。通常在幼苗莖基開始發病,首先在莖基部一側出現暗褐色病斑,逐漸凹陷腐爛,嚴重時擴展到莖的四周,最後病部縊縮成線狀,病株折倒,或者整株萎蔫死苗。 [5]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或者菌核在種子或者土壤中越冬,第2 年侵入幼莖,引起發病。芝麻出苗後遇低温、高濕天氣發病嚴重。 [5] 
防治方法:①用0.5%硫酸銅溶液浸種30分鐘。②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殺死土壤中的越冬病菌。 [5] 
芝麻莖點枯病:屬真菌性病害,在我國芝麻產區普遍發生,是危害芝麻最嚴重的病害。芝麻莖點枯病俗稱“黑稈瘋”、“站稈”、黑稈病”等。 [5] 
症狀識別:芝麻莖點枯病種子發病後,萌發的種子變褐腐爛,苗期發病後引起植株根腐死亡。芝麻開花後發病,根部變成褐色,引起全株葉片捲曲萎蔫,植株頂端彎曲下垂。莖稈發病時在基部出現稜形水漬狀病斑,邊緣黃褐色,與健全組織界限不明顯。接着病斑擴大,繞莖稈蔓延,甚至發展到整個莖稈。後期在病斑上形成小黑點狀的孢子器和小菌核,莖稈變黑變矮,最終枯死。 [5] 
發生規律:芝麻莖點枯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種子中。隨着種子的萌發,病菌以菌絲從根部侵入幼苗,造成苗期危害。在病苗上長出的分生孢子器吸水後,踴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侵入芝麻的其他部位。這樣反覆侵染,造成嚴重危害。 [5] 
防治方法:①選用高產抗病品種。②嚴格輪作倒茬,減少土壤帶菌傳播途徑。③用55℃熱水浸種10-15分鐘,殺死病菌。④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增施土雜肥;合理密植,15萬株/公頃左右;培育健壯植株,減少發病機率。⑤藥劑防治。採用0.3%的多菌靈,或0.3%的福美霜溶液進行浸種消毒;在芝麻苗期、蕾期和花期,用70%甲基硫菌靈WP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5] 
芝麻青枯病:屬細菌性病害,芝麻產區都有發生,發病比較普遍,危害較重。芝麻青枯病俗稱“芝麻瘟”、“黑莖病”。 [5] 
症狀識別:芝麻青枯病主要危害成株,發病時首先莖基部出現暗綠色斑塊,病株葉片從頂端向下急劇凋萎,最後全株死亡。莖基部感病後,表面出現暗綠色斑塊,然後變成黑褐色條斑,根部和莖部內的維管束變為褐色,最後蔓延到髓部,形成空洞,發病部位流出菌膠,乾燥後變為漆黑晶亮的顆粒。葉片發病後,葉脈呈現墨綠色條斑、縱橫交錯,結成網狀;葉背脈紋呈現黃色突起,成波浪形扭曲,越近邊緣扭曲越多。蒴果受害呈現水漬狀病斑,逐漸變為深褐色粗細不同的條斑,病蒴果最後變得瘦小。受害種子變成紅褐色,受害嚴重時,種子變為秕粒,不能發芽。 [5] 
發生規律:芝麻青枯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殘體內越冬。第2年芝麻或者豆科、茄科作物種植後,從傷口或者氣孔侵入植株危害,發病高峯在炎熱的7—8月份,暴雨過後,發病迅速。 [5] 
防治方法:①嚴格與非豆科,非茄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換(倒)茬。②採用深溝窄廂,做好田間排漬,增施鉀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③及時拔除和燒燬病株,在拔病株後的病穴內及四周用石灰水消毒。 [5] 
芝麻枯萎病:真菌性病害,在各芝麻產區都有發生,芝麻枯萎病俗稱“半邊黃”或“黃死病”。 [5] 
症狀識別:芝麻枯萎病苗期發病,全株猝倒,造成缺苗現象。開花後的成株發病較多,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枯萎,與青枯病的凋萎順序恰恰相反。病株根部半邊根系變褐腐爛,並沿莖部向上侵染,使相應的半邊莖呈紅褐色乾枯條斑。發病的半側由於受導管阻塞及病菌分泌毒素的毒害,葉片呈現半邊黃現象,逐漸枯死脱落。感病半側的蒴果也變小。病株不正常早熟,籽粒變瘦小,容易炸蒴掉粒,影響產量和品質。 [5] 
發生規律:芝麻枯萎病菌在種子和土壤中的病殘株上存活。通過根系或幼苗傷口侵染,引起維管束髮病。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高時,易於發病。芝麻枯萎病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發病高峯,土壤瘠薄的砂壤土發病嚴重。 [5]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良種,一般閉蒴品種比較耐病,大粒型品種比較抗病。②嚴格與非甘薯等作物輪作換(倒)茬。③藥劑防治,用0.5%硫酸銅溶液浸種30分鐘;大田發病時,每10天左右噴1次0.2%硫酸銅溶液,連噴2-3次。 [5] 
芝麻葉枯病:屬真菌性病害,在芝麻生產區有局部發生,但不普遍。 [5] 
症狀識別:芝麻葉枯病發病時,芝麻葉片上病斑初期呈紫褐色斑點,然後發展為褐色角斑或近圓形斑,最後發展成多角形的褐色大斑,斑內有輪狀花紋;葉柄及莖稈上病斑初期為稜形,中央產生凹陷,後期為褐色條斑。蒴果上病斑圓形,紅褐色,略微凹陷。 [5] 
發生規律:芝麻葉枯病以菌絲在殘株上越冬。第2年侵入幼莖,再經過風雨傳播引起發病。在潮濕的條件下或植株生長不良時,發病較重。一般7月開始發病,收穫前發病最重。 [5] 
防治方法:①深溝窄廂,清溝排漬,減輕土壤濕度。②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③用50℃温水浸種30分鐘。④初花期和終花前各噴1次70%甲基硫菌靈WP700倍液,或者40%多菌靈WP700倍液防治。 [5] 

芝麻主要價值

芝麻經濟價值

芝麻是中國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從芝麻種子中提取的油脂氣味芳香,又稱作香油,可用作食用油,也可以用於醫藥用途:作優質按摩油,或作為軟膏基礎劑、粘滑劑、解毒劑。糖制的芝麻油可製造奶油和化妝品。從芝麻的花和莖中,可獲取製造香水所用的香料。熱榨的芝麻油可用於製造複寫紙。芝麻油燃燒所生的油煙,可以製造高級墨汁。芝麻的莖杆可做燃料。
芝麻照片集錦
芝麻還可以供工業製作潤滑油和肥皂。芝麻餅粕含蛋白質較高,是很好的精飼料,餅粕中含有氮素5.9%左右,磷酸3.3%左右,氧化鉀1.5%,所以也是很好的肥料。 [1] 

芝麻營養分析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其中主要為油酸、亞油酸、棕櫚酸、花生酸等的甘油脂;又含甾醇、芝麻素、芝麻酚、葉酸、煙酸、蔗糖、卵磷脂、蛋白質;還有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1,B2、尼克酸、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鎂等營養成分; [2] 
芝麻中的亞油酸(Linoleic、C18∶2)有調節膽固醇的作用。 [2] 
芝麻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皮膚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細胞內有害物質遊離基的積聚,可使皮膚白皙潤澤,並能防止各種皮膚炎症。 [2] 
芝麻還具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治療皮膚乾枯、粗糙、令皮膚細膩光滑、紅潤光澤。 [2] 

芝麻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芝麻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536 千卡
蛋白質 18.4 g
脂肪 39.6 g
碳水化合物 31.5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9.8 g
32 mg
202 mg
513 mg
266 mg
620 mg
1.17 mg
14.1 mg
1.41 mg
4.21 mg
4.1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3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26 mg
煙酸(煙酰胺) 3.8 mg
維生素E 38.28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