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環境問題

鎖定
原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一環境問題,是由於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洪水、旱災、蟲災、颱風、地震、火山爆發等。它不完全屬於環境學所解決的範圍。 [1] 
中文名
原生態環境問題
相對應
次生環境問題
自然災害
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洪澇
地方病
區域自然環境質量惡劣而引發的

原生環境問題自然災害

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洪澇、乾旱、颱風、崩塌、滑坡、泥石流

原生環境問題火山爆發

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

原生環境問題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原生環境問題海嘯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裏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

原生環境問題洪澇

洪澇,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窪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其影響是綜合的,還會危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等。

原生環境問題乾旱

乾旱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乾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乾旱化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原生環境問題颱風

颱風,指形成於熱帶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32.7米至41.4)的熱帶氣旋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
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颱風(Typhoon)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原生環境問題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較陡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

原生環境問題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運動的巖(土)體稱為變位體或滑移體,未移動的下伏巖(土)體稱為滑牀。

原生環境問題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通常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原生環境問題地方病

主要是因為區域自然環境質量惡劣而引發的地方病,如:氟鈣病、齲齒、甲狀腺腫大等。

原生環境問題主要特點

因為這種環境問題由自然界本身所引起,沒有或很少有人為因素所參與,一般不能為人所預見和預防。
參考資料
  • 1.    吳彩斌主編,環境學概論 第2版,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05,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