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税務申報

鎖定
企業所得税納税人,從開始生產、經營年度起,都應按照《企業所得税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有關規定,進行彙算清繳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由納税人按照税法規定自行計算年度應納税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税額,減除預繳税額後,計算全年應補(退)税額,並填寫年度所得税申報表及其有關資料,在税法規定的申報期內,向主管税務機關進行年度納税申報和繳納應補繳的税款,或者申請辦理抵(退)税手續。
中文名
税務申報
外文名
Tax declaration
主    題
企業所得税納税人
相關規定
企業所得税暫行條例》
相關領域
税收,財政

税務申報基本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着重把握好以下五點:
應提則提在進行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申報前,納税人應對照現行企業所得税政策和有關財務會計制度,及時、準確地彙集、攤銷或分配產品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正確提取折舊、工資附加費等費用。如果人為地多提有關費用,將會承擔偷税的法律責任。根據《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税幾個具體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對因少提、不提應該提取的費用所增加的所得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税,不僅不可以減免,而且不得申請退還。

税務申報詳細規定

應扣則扣企業必須根據《個人所得税法》和《個人所得税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的規定,全面履行代扣代繳義務,扣全、繳足應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税。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正確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税義務,税務機關將按照《税收徵管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由税務機關向納税人追繳税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應報則報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所得税納税人納税年度內不論盈利、虧損或處於減免税優惠期,均應根據《企業所得税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有關規定,進行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正確進行納税項目調整,如實、準確填寫企業所得税申報表及其附表,並對企業所得税申報表及其附送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法律責任。同時,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主管税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税申報表及其附表、會計決算報表和税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資料。

税務申報相關法律

納税人如果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税申報和報送納税資料的,税務機關將責令其限期改正,可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納税人不進行納税申報,不繳或少繳應納税款的,機務機關將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税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納税人經税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不繳或者少繳税款的,税務機關將依法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税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所有應報批事項必須履行報批手續。納税人的財產損失、虧損確認和彌補、壞賬準備金的提取、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減税、免税等事項,都必須事前在規定期限內履行有關報批手續後,方可作為税前扣除項目在税前予以扣除或抵免、減免。
應調則調許多納税人在進行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後,往往忽視賬務調整工作。企業在彙算清繳後,如不按税法規定結合有關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調整,勢必給下年度或以後帶來不利因素和不良後果。例如,如果企業將不應計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多計或少計,或用其他方式人為地虛列利潤或者虧損等,就會增加下年度或以後利潤或者虧損,而已作納税處理的已税利潤,在以後又極容易出現繼續徵税等情況,使企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應繳則繳納税人必須及時足額地繳納税款。税款繳納不及時,税務機關不僅要依法加收滯納金,而且可能在必要時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如果是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燬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納税申報的手段,造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税款的,是偷税。税務機關將依據《税收徵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税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