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甫謐文化園

鎖定
皇甫謐文化園,位於位於甘肅省靈台縣城東北8公里的獨店鎮張鰲坡村。是為了紀念誕生於西晉時期的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修建的一處大型文化紀念旅遊景區。皇甫謐40歲以後,就定居於此,造福人類的醫學寶典《針灸甲乙經》就是在這裏寫作完成的,他去世後就埋葬在獨店鎮張鰲坡村。因此,皇甫謐文化園是在整體依託皇甫謐墓葬的基礎上修建而成。  [1] 
園區總佔地面積64000平方米,始建於2006年,2010年底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整個園區以晉漢古建為特色,氣宇軒昂,佈局緊湊,分為闕門、神樓、獻殿、紀念館、側殿、迴廊、墓區、碑林等八處可參觀遊覽區(點)。 [2] 
中文名
皇甫謐文化園
地    址
甘肅省靈台縣獨店鎮張鰲坡村
開放時間
2010年底
佔地面積
64000 m²

皇甫謐文化園園區簡介

皇甫謐文化園位於靈台縣獨店鎮張鰲坡村境內,距歷史文化名城靈台縣僅8公里。據史料記載,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逝後葬於此地。
皇甫謐一生淡薄名利、廣交文士、修身隱居、帶經而農、著有學術論著20餘部,在醫學、文學、史學和哲學等領域具有傑出成就和重要影響。特別是十二卷《針灸甲乙經》,流傳千古,蜚聲中外,奠定了針灸學科理論基礎,開創了世界針灸醫學的先河。
196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將皇甫謐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園區總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始建於2006年,主體建築突出晉、漢文化建築風格。內設皇甫謐生平史蹟、文史資料和中醫針灸3個陳列展館,迴廊內側採用浮雕手法反映皇甫謐生平及主要貢獻,陳列名人碑記。
文化園整體由三大部分組成:北面是文化園主幹道,中間部分是文化園區,南面地墓葬區,由北向南,沿中軸線依次有牌坊門、闕門、神樓、獻殿、紀念館、東西側殿、墓冢。闕門兩側內外為停車場、管理區和服務區。文化園及墓區周築圍廊。整個文化園內培植有50多種以藥物、喬、灌木為主的名木花草,建築羣具有濃厚的漢、晉風格,充分應用了我國傳統的建築營造法式元素,使建築羣錯落有致,秩序井然,主體建築高大、雄偉、莊重、典雅。 [2] 
皇甫謐中年後,患風痹症,遂潛心鑽研針灸醫術,試治自身,十餘載不已,民親身體會完善了針灸經驗,撰成舉世聞名的《針灸甲乙經》,流傳於世,對針灸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此著被國際針灸學會列為基礎教材,皇甫謐也被擁為世界文化名人,針灸醫學的鼻祖。皇甫謐生於朝那三里,故於獨店張鰲坡,其陵墓於196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皇甫謐文化園

皇甫謐文化園建築格局

神樓
神樓是一座塔式建築,總高度18.3米,內為穹窿式樣。屹立於中央的石碑是皇甫謐紀念碑,採用中國傳統碑刻工藝,碑首浮雕螭龍,碑座為覆仰蓮瓣紋須彌座,碑身兩面分別為我國書法泰斗沈鵬和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書丹的題辭:“中國針灸鼻祖皇甫謐”和“皇甫醫哲,萬世景仰”。兩側牆面陳列了大理石材質陰刻而成的《晉書·皇甫謐傳》。
獻殿
獻殿為廳堂式結構,與神樓共同組成了具有供奉和祭祀功能的建築單元。獻殿內主要陳列了皇甫宗族世系表和皇甫謐生平年鑑表,以及代表我國民間傳統祭祀文化的一組實物。
皇甫謐紀念館
皇甫謐紀念館,其總高度24米。這組建築不僅是皇甫謐文化園的組成主體,而且是規格很高的精品建築,完全按照傳統殿堂設計並精心打造。在高高的台基之上,營建出重檐廡殿頂大殿,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等著名古典建築,但它的屋面作風、斗拱結構和窗欞花格,又明顯是漢晉特點。兩側有陪殿(高度13.6米)相襯、主次錯落,充分展現出這座中國式殿堂的典雅莊重和恢弘大氣。
生平史蹟館
這是第一個專題陳列皇甫謐生平的展館,共有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皇甫謐生平介紹和皇甫謐時代的生產生活文物陳列。第二單元是皇甫謐著作、皇甫謐累詔不仕、皇甫謐的玄學思想以及皇甫謐與故里靈台的相關史實介紹。第三單元是皇甫謐在靈台的現存遺蹟、紀念景點以及名人題辭陳列。通過這三個單元的陳列介紹,可以概括瞭解皇甫謐的主要生平史蹟,從而對皇甫謐這位歷史偉人和相關歷史史實有一個總體印象。
皇甫謐文史資料陳列館
在皇甫謐生平史蹟陳列館的基礎上,重點陳列了兩大專題,即文史館和針灸館。陳列館詳細介紹了皇甫謐在文史和針灸醫學兩大領域為人類做出的偉大貢獻。通過這兩個專題的參觀,使我們能夠對這位歷史文化名人和針灸醫學鼻祖有深入和全面的認識。文史館的陳列面積為615平方米,陳列內容分為兩個單元,即皇甫謐主要文史著作和研究社團及成果。
皇甫謐針灸醫學陳列館
針灸館的陳列面積為615平方米,共陳列展出四個單元:即序廳、針灸起源與皇帝內經、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針灸醫學走向世界。本陳列還應用了多媒體互動系統和模擬場景展示及中醫藥標本展廳。
皇甫謐墓
墓園面積佔文化園的四分之一,是文化園存在的依託。一千七百多年來,皇甫謐就靜靜的躺在這裏。皇甫謐墓,原為一饅頭形荒冢,周圍是農田,張鰲坡人時代稱其為“皇甫冢子”。1957年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期間登記為保護文物,1963年和1982年甘肅省政府兩次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縣政府主持維修,在墓冢周圍加固墓基。1986年再次維修,擴建墓園、圍牆並綠化,向社會開放,接待參觀。2006年9月20日皇甫謐文化園奠基開工,聘請甘肅省文物保護研究所專家對皇甫謐墓經行了保護設計,維修至目前面貌。這座皇甫謐墓是國內的,最早的史籍記載是北宋的《元豐九域志》涇州條下靈台縣“皇甫士安冢”,而九域志所本的是唐代的《十道圖》,明清方誌均有相同記載,並記皇甫謐墓位於靈台縣城西北十里,方位吻合。因此,皇甫謐見於史籍著錄,已有千年之久。
文化長廊皇甫謐畫傳
文化園兩側的長廊,其內為皇甫謐畫傳,以連環畫手法講述皇甫謐的生平。共有畫面66幅,採用大理石材質石雕鑲貼,具體內容為“痴玩少年”、“奮志青年”、“名起壯年”、“功成晚年”四大部分。

皇甫謐文化園開園慶典

2012年5月18日-5月20日,由甘肅省旅遊局、平涼市人民政府主辦,甘肅省衞生廳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協辦,平涼市旅遊局、靈台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12崆峒文化旅遊節啓動儀式暨皇甫謐文化園開園慶典活動在靈台縣隆重舉行。這是23萬靈台人民的一大盛事、喜事,也是靈台縣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具體行動,更是一次展示靈台、宣傳靈台、推介靈台的重要盛會。
針灸之都花競開,四面八方佳客來。省、市有關部門領導,文化名流、旅遊客商代表和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等各界嘉賓400人應邀出席。來自社會各界參加開幕式的觀眾3000多人歡聚一堂,見證皇甫謐文化園開園慶典的美好時刻。這次聚會必將成為展示靈台新風景、新風情、新風采的盛會,也必將成為推動靈台縣經濟社會和旅遊文化事業發展的盛會。
今後甘肅靈台還將依託“針灸之都、文化靈台”這塊寶地,在皇甫謐文化園西側建成針灸養生基地和針灸養生療養中心等,傳承皇甫謐中醫文化。
皇甫謐文化園開園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