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甜瓜

(葫蘆科黃瓜屬植物)

鎖定
甜瓜(Cucumis melo L.),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莖、枝及葉柄粗糙,有淺的溝紋;葉近圓形或腎形,上面被白色糙硬毛,下面沿脈密被糙硬毛;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果皮平滑,無刺狀突起,果肉白、黃或綠色;花果期夏季。 [7]  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於清香襲人故又名香瓜。 [8] 
甜瓜原產非洲和印度,中國主要分佈在西北華中、華東等地。 [9]  甜瓜喜温暖、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旱、不耐寒、不耐瘠;適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10]  甜瓜通常採用種子繁殖, [9]  但有時候為了達到抗病以至免疫的目的,也會採用嫁接的方式進行繁殖。 [11] 
本草綱目》載:“甜瓜有止渴,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間雍塞氣。可治口鼻瘡功效。” [12]  甜瓜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營養物質,口感多汁,能幫人們清暑熱,解煩渴; [13]  高山地區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生產反季節甜瓜,彌補了這一時期的市場空缺,經濟效益較高。 [14] 
中文名
甜瓜
拉丁學名
Cucumis melo L. [6] 
別    名
香瓜
哈密瓜
白蘭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葫蘆目
葫蘆科
黃瓜屬
甜瓜
分佈區域
中國、蘇聯、西班牙、美國、伊朗、意大利、日本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甜瓜起源與演化

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於清香襲人故又名香瓜。 [8]  根據甜瓜近緣野生種和近緣栽培種的分佈,認為熱帶非洲的幾內亞是甜瓜的初級起源中心,經古埃及傳入中近東、中亞(包括中國新疆)和印度。在中亞演化為厚皮甜瓜。中國是薄皮甜瓜的初級和次級起源中心,12-13世紀由中亞傳入俄國國,16世紀初由歐洲傳入美洲,19世紀60年代從美洲傳入日本。傳入印度的甜瓜進一步分化出薄皮甜瓜,再傳入中國、朝鮮和日本。中國華北是薄皮甜瓜的次級起源中心。也有人認為甜瓜有多起源中心,西亞(包括蘇聯的土庫曼和外高加索、伊朗、小亞細亞及阿拉伯)是厚皮甜瓜的初級起源中心,中亞(阿富汗,蘇聯的塔吉克、烏孜別克、土庫曼,中國新疆)是厚皮甜瓜的次級起源中心。中國是薄皮甜瓜的初級和次級起源中心。 [2] 

甜瓜形態特徵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稜,有黃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卷鬚纖細,單一,被微柔毛。葉柄長8-12釐米,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釐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0.5-2釐米,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裂片近鑽形,直立或開展,比筒部短;花冠黃色,長2釐米,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退化雌蕊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長糙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靠合,長約2毫米。
果實的形狀、顏色因品種而異,通常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有香甜味;種子污白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鈍,表面光滑,無邊緣。花果期夏季。 [1]  [15] 

甜瓜生長環境

甜瓜最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通透性好,pH值5.5-8.0,不易積水的沙壤土上。過酸過鹼的土壤都需改良後再進行栽培。甜瓜喜光照,每天需10-12小時光照來維持正常的生長髮育。曖棚栽培時儘量使用透明度高、不掛水珠的塑料薄膜和玻璃。甜瓜喜温、耐熱、極不抗寒。種子發芽温度15-37℃,早春露地播種應穩定在15℃以上,以免爛種。植株生長温度以25-30℃為宜,在14-45℃內均可生長。開花温度最適25℃,果實成熟適温30℃。而氣温的晝夜温差對甜瓜的品質影響很大。晝夜温差大,有利於糖分的積累和果實品質的提高。 [3] 

甜瓜分佈範圍

甜瓜原產非洲和印度,中國主要分佈在西北華中、華東等地。 [9]  世界温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 [1] 
甜瓜分佈圖 甜瓜分佈圖

甜瓜主要變種

馬泡瓜(變種)CucumismeloL.var.agrestisNaudin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纖細;花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或陀螺狀,有香味,不甜,果肉極薄。
中國南北各地有少許栽培,普遍逸為野生,朝鮮也有。
常不食用,作觀賞。 [1] 
菜瓜(變種)CucumismeloL.var.conomon(Thunb.)Makino
果實長圓狀圓柱形或近棒狀,長20-30(-50)釐米,徑6-10(-15)釐米,上部比下部略粗,兩端圓或稍呈截形,平滑無毛,淡綠色,有縱線條,果肉白色或淡綠色,無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中國南北普遍栽培。
果實為夏季的蔬菜,並多醬漬作醬瓜 [1] 

甜瓜繁殖方法

甜瓜通常採用種子繁殖, [9]  但有時候為了達到抗病以至免疫的目的,也會採用嫁接的方式進行繁殖。 [11] 
根據上市時間和品種生育期採取到推法,苗齡一般30天,移栽時間一般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5℃。
種子處理:播前曬種1-2天,將曬好的種子放在50℃水中浸泡60分鐘左右,邊浸邊攪拌,搓去種皮粘膜,撈出準備催芽。
催芽:一般用毛巾法。把毛巾放在托盤上,(托盤與炕和電褥線之間墊起),將浸好的種子平鋪在毛巾上,毛巾保持潮濕狀態,將盤放在炕頭或電褥上,放上温度計,温度控制在25-30℃,直到種子露白即可,芽長1毫米挑出放在10℃左右的濕毛巾上待播。
播前準備:①營養土的配製:選用沒施過除草劑的山土和田土作營養土,將其按1∶2比例過篩,每米3加磷酸二銨2-3千克,55%敵克松800-1000倍液10千克,敵殺死5-10毫升,混拌均勻,蓋上塑料布悶一天備用。一般公頃育苗需營養土2米3。②營養塊的製作:芽齊後立即製做營養塊。製做方法:牀寬1.5米,牀面拉平,鋪過篩的細砂或爐灰,用木板支成盒子,將配製好的營養土和成泥,鋪在牀面上,厚5釐米,拉平,切成5釐米×5釐米方塊,用制好能控深的木棍紮成1釐米深的穴,即可播種。
播種:將催好芽的種子,芽向下,人工點播在穴內,復土1釐米扣棚。
苗牀管理:①温度:出苗後棚內温度保持22-25℃不超32℃,夜晚氣温低於5℃蓋草苫保温。②濕度:出苗前不澆水,出苗後泥塊發白時澆水,移栽前4-5天控制澆水。③通風煉苗:甜瓜苗出齊後,棚温控制在22℃,超過30℃進行通風,防止徒長,移栽前一週進行大通風練苗。 [4] 
甜瓜育苗播種

甜瓜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甜瓜地不能連作,一般輪作期4-5年。選小麥、玉米茬,忌豆茬。一般土壤均可栽植。喜土壤疏鬆、土質厚、土質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甜瓜耐旱不耐澇,選地時不要選低窪易澇地種植甜瓜。整地要秋整地,整平耙碎達到播種狀態。 [4] 
起壟夾肥覆膜
整平耙碎後,進行起壟夾肥。(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5千克起壟夾肥一次性施入,壟距1.0米,起壟後馬上用瓜壟鎮壓器將壟壓平後覆膜。 [4] 
移栽
株距:移栽前根據品種定穴距,一般0.30米。
移栽方法:每10噸水加敵克松500克作栽苗水,先澆足水,把瓜苗營養塊放進埯中,將瓜苗及地膜用土壓嚴。 [4] 
田間管理
直播間苗定苗:真葉2-3片時進行間苗,每埯留3-4株;真葉3-4葉時進行定苗,每埯留一株健壯大苗。
深松除草:移栽田在移栽後(直播田在真葉2-3葉)立即進行深松,深松深度35釐米,人工剷除膜邊雜草,順蔓前在進行一遍除草,保證生育期內無大草。
整枝:甜瓜一般主蔓、孫蔓均可結瓜。生產上一般以孫蔓結瓜為主。採用多蔓式整枝,即幼苗4-5片真葉時,留4片真葉進行主蔓摘心,子蔓伸出後選留3-4條健壯的主蔓,當長到5-6片真葉時再行對子蔓摘心,全株留3-4條孫蔓,孫蔓出現雌花後,在花前面留1-2片葉摘心,同時將其餘枝杈全部摘除,一般全株留3-4個瓜為宜。 [4] 

甜瓜病蟲防治

症狀:本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先出現水漬狀黃色小斑點,病斑擴大後,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多角形,黃褐色,潮濕條件下葉背病斑上長有灰黑色黴層即孢囊,病情由植株某部向上蔓延,嚴重時病斑連成片,全葉黃褐色,乾枯捲縮,葉易破,病田植株一片枯黃。果實弱小,品質變劣,含糖量降低。
霜黴病 霜黴病
藥劑防治:常用藥劑及使用濃度2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8%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波爾多液1∶1∶200倍液。應注意苗期有些品種易產生藥害。每667㎡噴藥60-70千克,隔7-10天噴1次。若霜黴病同白粉病混生時,可選用25%甲霜靈800倍液加15%粉鏽寧1500倍液噴霧防治;若霜黴病與細菌性葉斑病混發時,可噴50%琥膠酸硫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混合配藥,應現配現用。 [5] 
白粉病 白粉病
症狀:此病主要傳染葉片,葉柄、莖蔓也可受害,果實受害少。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白色粉狀小黴點,不久逐漸擴大成一片白粉層即病菌菌絲體。會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以後蔓延到葉背、葉、蔓、嫩果上,後期白粉層變灰白色,白粉層中出現花生、散生或堆生,黃褐色,小粒點後變成黑色,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閉囊殼,病葉片枯焦發脆,致使果實早期生長緩慢。調查發病中心,掌握在植株發病初期及早噴藥,控制病原蔓延,選用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粉鏽寧乳油1500-2000倍液,相隔15-20天噴1次,防治效果顯著。或用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用30%敵菌酮100倍液或用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多硫磷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每667平方米噴藥劑60千克左右。 [5] 
  • 炭疽病
症狀:幼苗症狀子葉邊緣出現褐色半圓或圓形病斑;莖基部患病部縊縮,呈黑褐色,造成植株倒伏。成株期葉、蔓、瓜都可發病葉片發病:葉片發病初為黃色水浸狀圓形病斑,病斑擴大後變褐,有時出現同心輪紋,乾燥時病斑易破碎。莖蔓或葉柄發病病斑呈橢圓形,稍凹陷,上生許多黑色小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果實發病:初為暗綠色小浸狀小斑點,後擴大成圓形,凹陷的暗褐色病斑,凹陷常龜裂;潮濕時,病斑上縊出紅色粘質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嚴重時病斑連片造成瓜果腐爛。
炭疽病 炭疽病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藥,常用藥劑有: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0%抗生素農抗1202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噴藥時加入微肥或噴施葉面肥效果更佳。貯藏或遠運的瓜,必須經過嚴格挑選,剔除病、傷果實。有條件時採用低温貯運或塗抹保鮮劑,温度最好控制在4℃左右。温度過高過低都易造成果實腐爛。 [5] 
枯萎病 枯萎病
又稱萎蔫病。症狀:典症狀是萎蔫,瓜類生長的全生育期都能發病,但以伸蔓期到結果期發病最重。播種後可以造成爛種,苗期造成子葉或全株萎蔫,莖基部變褐縊縮,呈現猝倒病的症狀。發病最多在植株開花至坐瓜期。發病初期,病株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萎蔫,早晚尚能恢復,數日後整株葉片下垂,不再恢復常態,莖蔓基部稍縊縮,表皮粗糙,常有縱裂。病部潮濕時,根莖部呈水漬狀腐爛,表面常產生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即分生孢子。有的病株根呈褐色,易拔起,皮層與木質部易剝離,莖維管束部分變褐色。
藥劑防治:可穴施藥土,藥土比例為1∶100,在穴內下鋪上蓋,然後覆土。藥劑可選用25%苯來得,50%多菌靈,50%甲基託布津,40%拌種雙粉劑,每667m2用藥0.5-1克。發病初期灌根。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可選用苯來得、甲基託布津、多菌靈或敵克松500-1000倍液在植株根圍澆灌,每株用藥200-250毫升,間隔期7-10天,連灌2-3次。 [5] 
  • 疫病
俗稱為死秧病,是危害甜瓜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高濕易發病,特別是雨後病害來勢迅猛,短短几天瓜秧可全部萎蔫死亡。
死秧病 死秧病
症狀:病菌侵害根、莖、葉、果實,以莖蔓及嫩莖節發病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漸漸縊縮軟腐,呈暗褐色,患病部葉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維管束不變色。葉片受害產生圓形不規則水漬狀大病斑,擴展極快,邊緣不明顯,乾燥時呈青枯狀,葉脆、易破碎。瓜部受害軟腐凹陷,潮濕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白色黴狀物,即孢子梗或孢子囊。
藥劑防治:根據預報,病害即將發生時使用化學藥劑灌根或噴霧,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甲霜靈加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0.25-0.5千克,每隔7-10天1次。 [5] 
又叫黑斑病、黑腐病。
蔓枯病 蔓枯病
症狀:主要危害瓜蔓,葉和果實也可受害。病蔓開始在近節部呈淡黃色油浸狀,稍凹陷,病斑橢圓至稜形,病部龜裂,並分泌黃褐色水漬,乾燥後呈紅褐色或黑色塊狀。生長後期病部逐漸乾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葉片上病斑黑褐色,呈圓或不規則形狀,基上有不很明顯的同心輪紋,葉緣老病斑上有小黑點,病葉乾枯呈星狀破裂。果實初期產生水漬狀病斑,中央呈褐色枯死斑,星狀開裂,引起瓜腐爛。蔓枯病與枯萎病不同之處,病勢發展緩慢,維管束不變色。不同甜瓜品種抗病性有明顯差異,一般薄皮甜瓜較厚皮甜瓜抗病性強。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全面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用50倍甲基託布津、敵克松液或甲基託布津加殺毒礬藥液塗抹病部。 [5] 
軟腐病 軟腐病
症狀:莖蔓和果實均可受害。整株或1條蔓的葉迅速枯萎死亡是其特徵。受害株蔓的莖端至中間幾釐米處發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並形成軟腐,同時與枯萎病相似維管束變褐色。病果初為水漬狀病斑,漸擴大,稍凹陷,病部發軟,色澤變深,病斑周圍有水漬狀暈圈,從病部向內腐爛,有臭味。
防治方法:病菌主要通過傷口侵入寄主,因此,田間操作要注意避免造成傷口,還要注意把蟲害消滅在蛀食以前,防止害蟲傳播細菌。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降低田間濕度,增施底肥,及時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減少病菌侵入機會。及時清除病株,減少菌源。 [5] 
俗稱黃蠅,全國各地幾乎均有發生,主要危害瓜類。
黃守瓜 黃守瓜
危害特點:成蟲主要咬食葉、莖、花和果實。成蟲取食葉片時腹部末端貼在葉面,以身體為半徑咬食1圈,然後在圈內取食,使葉片殘留若干乾枯環形、半環形食痕或圓洞。成蟲還可咬斷瓜苗嫩莖,又能食害花和幼瓜,但以葉片受害最重,嚴重時可致全株死亡。幼蟲在土裏危害根部,只吃瓜類。幼齡幼蟲危害細根,3齡以後食害主根,鑽食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此時可使植株地上部分萎蔫致死。貼地生長的瓜果也可被幼蟲蛀食,引起瓜果內部腐爛,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直播瓜田噴藥出苗後要勤查蟲情,黃守瓜成蟲入侵時,即噴50%敵敵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魚藤精500倍液,4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殺斃8000倍液。防止成蟲產卵: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煙草水40倍浸出液澆瓜根。用麥稈等物將瓜果墊起,防止土中幼蟲蛀食瓜果。防治幼蟲:用50%辛硫磷1500倍液灌根。 [5] 
白粉蝨 白粉蝨
俗稱小白蛾子。危害特點:成蟲和若蟲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大量蜜液,嚴重污染葉片和果實,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發生。
藥劑防治:用10%撲蝨靈乳油又名來幼酮,優樂得1000倍液噴施,對粉蝨有特效。用25%殺蟎乳油又名甲基克殺蟎1000倍液噴施,對粉蝨成蟲、卵和若蟲有效。用來殺40··斃即21%增效氰馬乳油4000倍液噴施。天王星即聯苯菊酯25%乳油3000倍液可殺成蟲、若蟲、假蛹。功夫即氯氟氰菊酯20%乳油5000倍液噴施。滅掃利即甲氰菊酯20%乳油2000倍液連續施用,有較好的效果。 [5] 
  • 瓜蚜
瓜蚜 瓜蚜
危害特點:瓜蚜的成蟲、若蟲均以口針刺吸汁液。它們大多棲息於葉子的背面。當瓜苗的細嫩葉及生長點被害後,由於葉背被刺傷,生長緩慢,而正面未被害,生長較背面快,因而造成捲縮。受害嚴重時,整個葉片捲曲成一團,此時瓜苗生長停滯,若再發展,即致整株萎蔫死亡。當植株停止生長後,受蚜蟲危害,則不卷葉,但由於液汁被大量蚜蟲吸取,葉片提早乾枯死亡,可縮短結瓜期,降低瓜的產量。
藥劑防治:用50%敵敵畏乳油1200-1500倍液,或2.5%魚藤精600-800倍液,或煙草水等噴霧。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速滅殺丁乳劑3000倍液,或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6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倍,或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噴施。 [5] 

甜瓜主要品種

根據生態學特性,中國通常又把甜瓜分為厚皮甜瓜與薄皮甜瓜。
厚皮甜瓜:主要包括網紋甜瓜、冬甜瓜、硬皮甜瓜。植株生長勢強或中等,莖粗、葉大、色淺,葉面較平展。果實圓、長圓或長橢圓、紡錘形,有或無網紋,有或無稜溝,瓜皮厚0.3-0.5釐米,果肉厚2.5-4.0釐米,細軟或鬆脆多汁芳香,醇香或無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15%,最多可達20%以上。一般單果重1.5-5.0千克,可達25千克以上。種子較大,不耐高濕,需要充足光照和較大的晝夜温差。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在中國華北種植。主要有甘肅白蘭瓜、麻醉瓜和新疆哈密瓜中的黃旦子、紅心脆、黑眉毛密極甘、青香麻皮、小青皮等品種。
甜瓜
甜瓜(7張)
薄皮甜瓜:又稱普通甜瓜、東方甜瓜、中國甜瓜、香瓜。生長勢較弱,葉色深綠、葉面有皺。果實圓筒、倒卵圓或橢圓形等,果同光滑、皮薄,肉厚1-2釐米,脆嫩多汗式或面而少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2%。皮瓤均可食用。單要重多在0.5千克以下,不耐貯運。種子中等或小。較耐高濕。在日照較少,温差較小的環境也能正常生長。中國廣泛栽培,東北華北是主產區。日本、朝鮮、印度及東南亞等國也有栽培。 [2] 

甜瓜主要價值

甜瓜食用

甜瓜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營養物質,口感多汁,能幫人們清暑熱,解煩渴。 [13]  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果肉生食。甜瓜可製成下列加工品:瓜幹:是中國新疆的傳統產品,須選用果肉細、厚、白色的品種。達到90%成熟度時採收,去皮去瓤切塊後晾曬製成。瓜脯:厚皮甜瓜去皮去瓤後切成條。用一定濃度石灰水、鈣鹽硬化,用亞硫酸鹽溶液進行護色處理,按一定比例用糖醃漬、浸泡、抽氣、糖煮後烘製而成。甜瓜汁、甜瓜塊罐頭的加工工藝類似其他水果。此外,還可加工成瓜酒、瓜醬、醃甜瓜等。 [2] 

甜瓜藥用

《本草綱目》載:“甜瓜有止渴,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間雍塞氣。可治口鼻瘡功效。” [12] 

甜瓜經濟

高山地區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生產反季節甜瓜,彌補了這一時期的市場空缺,經濟效益較高。 [14] 

甜瓜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甜瓜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7 千卡
蛋白質 0.4 g
脂肪 0.1 g
碳水化合物 6.2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0.4 g
9 mg
11 mg
17 mg
139 mg
14 mg
0.04 mg
0.7 mg
0.04 mg
0.09 mg
0.4 μg
維生素A 5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3 mg
煙酸(煙酰胺) 0.3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5 mg
維生素E 0.47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甜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甜瓜(melon)  .黑龍江農業信息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3.    史影輝,李敬巖,沈淑芬,崔巨波,付志晶;暖棚甜瓜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 (1) :176-177
  • 4.    李長勳,王寶河,王大偉,苑鵬飛 ;甜瓜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5 (3) :9-10
  • 5.    黨秋玲,餘超,王禎麗;甜瓜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J];《中國瓜菜》;2004 (4) :39-41
  • 6.    甜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7.    甜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8.    王緒前編著,中醫食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10,第426頁
  • 9.    譚耀文主編,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編著,廣州水果 圖集,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07,第78頁
  • 10.    鍾榮輝主編,芳香花卉,汕頭大學出版社,2009.07,第59頁
  • 11.    王運強,郭鳳領,張興中,甜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2,第55頁
  • 12.    (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 白話手繪彩圖典藏本,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2,第470頁
  • 13.    張天柱主編著,水果養生金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6,第100頁
  • 14.    邱正明,杜洪俊主編,高山蔬菜高效生態種植技術,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第56頁
  • 15.    甜瓜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