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熙嬪洪氏

鎖定
熙嬪洪氏(희빈홍씨,1494年—1581年),朝鮮中宗的後宮嬪御,父親是中宗反正的一等功臣南陽君洪景舟,母親貞敬夫人權氏是鄭麟趾女婿建功將軍權金成的女兒(南陽洪氏族譜明載熙嬪之母權氏為元配夫人),也就是説洪氏是鄭麟趾的外曾孫女。
別    名
熙嬪洪氏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494年5月18日(弘治七年四月十四日)
逝世日期
1581年12月1日(萬曆九年十一月初六日)

熙嬪洪氏人物生平

熙嬪洪氏家系圖 熙嬪洪氏家系圖 [14]
洪氏生於弘治七年(1494年,朝鮮成宗二十五年)四月十四日,中宗反正後即以十三歲之妙齡被選入後宮,是當時反正功臣為了穩固身份的政治聯姻。一開始封為從二品淑儀,之後升為正二品昭儀,後又被封為從一品貴人,最後升為正一品嬪御(實錄並未記載何時晉升為嬪,但中宗靖陵志文明確記為“熙嬪洪氏”,且實錄記載嘉靖十年(1531年,朝鮮中宗二十六年)洪氏還是貴人,可知是在中宗最後八年升嬪)。洪氏在宮中的居所為紫薇堂。 [1] 
洪氏入宮後,倍受寵愛,其父洪景舟則利用她探知宮中情報、中宗喜怒與行事。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宗十四年),勳舊派與士林派的矛盾因“偽勳削除案”而激化,洪景舟作為勳舊派要人,唆使已成為貴人的女兒洪氏向中宗講關於趙光祖等士林派的讒言,釀成己卯士禍 [2]  還有史料記載,最終導致中宗懷疑趙光祖的“走肖為王”事件就是洪氏製造的 [3]  (實錄記載是南袞製造 [4]  )。
嘉靖六年(1527年,中宗二十二年),王世子(後來的朝鮮仁宗)居住的東宮發現鼠樣的詛咒物,史稱“灼鼠之變”,多位王子遭到牽連,後宮人人自危,洪氏也惶恐待罪,但在慈順大妃的力保之下而免於嫌疑。 [5] 
嘉靖九年(1530年,中宗二十五年),慈順大妃去世,洪氏參拜大妃陵墓後並未立即回宮,而是住在兒子錦原君家。期間她的一個侍女被弟弟洪遇龍非禮,結果洪遇龍被減死流放全羅道海南縣。 [6-7] 
熙嬪和中宗間共生有五子,但其中三子早夭,存活的有錦原君李嶺和鳳城君李岏,其中鳳城君很受中宗寵愛,中宗常讓他跟在自己身旁。 [8]  中宗、仁宗相繼去世後,文定王后的兒子慶原大君李峘繼位,是為明宗。明宗即位後一個月,就發生乙巳士禍,尹任等被賜死,鳳城君則被指控受尹任推戴而遭到流放,熙嬪亦於九月十四日遭台諫彈劾,要求趕她出宮。 [9]  但明宗考慮到她是先王的寵妃而未予受理,文定王后也擔保熙嬪沒有參與尹任的陰謀中。 [10-11]  熙嬪還是於九月二十一日出宮回孃家,理由是母親生病,其實是對於兒子鳳城君被牽扯謀逆案而難過自危。 [12] 
兩年後,發生良才驛壁書之變,鳳城君因此被賜死。熙嬪“悼念成疾”,但仁聖王后仁順王后仍然關懷她,常常寄送手札,問候起居,又頻繁贈送珍貴食物,有時還召入宮裏,“恩眷之隆,未有其比”。 [8]  至萬曆九年(1581年,朝鮮宣祖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去世,享年八十八歲,葬於楊州錦原君墓旁。 [13] 

熙嬪洪氏人際關係

熙嬪洪氏有二子:
  • 錦原君 李嶺(1513—1562),配偶波澄郡夫人海州鄭氏,諡號“孝文”
  • 鳳城君 李岏(1528—1547),配偶東萊郡夫人鄭氏,明宗二年被賜死,諡號“懿愍”
參考資料
  • 1.    宋寅:《熙嬪洪氏墓誌銘》,《頤庵先生遺稿》卷三:嬪資稟端正貞諒,事中廟凡四十年,小心畏慎,未嘗有纖毫過差。其於私謁,屏絕不與,若將浼焉。宮中有言曰:“亦見紫薇堂有幹請麼?”堂蓋嬪所處也。
  • 2.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卷95,三十六年四月初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3.    《己卯錄續集》:(沈)貞潛通敬嬪樸氏本家問安婢,教以趙光祖專國為政,人皆稱善,欲立為王,使若閭閻無知之語,傳播於禁中,以致宮人疑怖。然後以洪景舟曾為贊成而駁遞,常懷憤恨,即與袞、貞交歡,使景舟教其女煕嬪,以為一國人心,悉歸趙氏,日夕聞達,以撓上志。且山蟲好食木實之甘汁,故以其汁寫“走肖為王”四字于禁園木葉上(或言桑木),山蟲剝食成痕,有似讖文,令宮人採以上聞而恐動。與樸嬪家婢言,相為雷同,表裏相濟。上志尤惑,事事驚懼。
  • 4.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2,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5.    宋寅:《熙嬪洪氏墓誌銘》,《頤庵先生遺稿》卷三:嘉靖丁亥,仁廟在東宮,而禁中有灼鼠之變,人疑後宮有子者為呪詛事。時嬪與敬嬪樸氏有子,嬪惶懼俟罪,不敢就列。貞顯大妃在東朝,力為辨釋曰:“洪氏,謹順人也,吾必保其無他,不可引嫌退處。”其為上宮所信重如此。
  • 6.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卷70,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7.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卷70,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8.    宋寅:《熙嬪洪氏墓誌銘》,《頤庵先生遺稿》卷三:嬪凡產五男,多夭歿,其受封爵者二:長曰錦原君嶺,次曰鳳城君岏。鳳城幼有美質,為中廟所鍾愛,常置左右。乙巳,明廟幼衝嗣位,奸臣尹元衡等交構煽亂,誣罔指屬,殞以非命。嬪悼念成疾,出居外第者三十年。仁聖、仁順兩大妃以嬪在先朝嬪御中地最尊、年最高,禮遇殊異,時以手札候問起居,輟送珍膳,絡繹於道,或迎入禁中。至於甘旨寒暖之節,亦親自省視。恩眷之隆,未有其比,而嬪常退避不敢當也。
  • 9.    《朝鮮王朝實錄·明宗實錄》卷2,即位年九月十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10.    《朝鮮王朝實錄·明宗實錄》卷2,即位年九月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11.    《朝鮮王朝實錄·明宗實錄》卷2,即位年九月二十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12.    《朝鮮王朝實錄·明宗實錄》卷2,即位年九月二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1-26]
  • 13.    宋寅:《熙嬪洪氏墓誌銘》,《頤庵先生遺稿》卷三:萬曆辛巳十一月初六日寢疾而終,享年八十有八。訃聞,九重震悼,賻典特優。上不視事,遣中官庀喪。越明年壬午正月初二日,禮葬於楊州治西佛光裏鶯山壬坐丙向之原。下距錦原墓十四步。
  • 14.    韓嬉淑:《中宗妃廢妃慎氏的處地及其復位論議》,《韓國人物史研究》第7號,2007年3月,第14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