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實驗研究

鎖定
準實驗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相對於真正的實驗研究而言,採用一定的操控程序,利用自然場景,靈活地控制實驗對象。包括對照組前測設計和非對等控制組設計。與真正的實驗設計不同之處在於,沒有隨機分配實驗對象到實驗組和控制組,嚴謹性略低,因而所產生的因果結論的效度比真正的實驗研究低,但優點在於所要求的條件靈活,在無法控制所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變量時,具有廣泛的應用性。 [1] 
中文名
準實驗研究
外文名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運    用
原始羣體,

目錄

準實驗研究基本特點

降低控制水平,增強現實性
準實驗設計是將真實驗的方法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條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雖然如此,它卻是在接近現實的條件下,儘可能地運用真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進行實驗處理實施的,因此準實驗研究的實驗結果較容易與現實情況聯繫起來,即現實性較強。
相對而言,真實驗設計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縱和測定變量很精確,但是它對於實驗者和被試的要求較高,帶來操作上很大的困難,現實性比較低。
研究進行的環境不同
實驗研究進行的環境是現實的和自然的,與現實的聯繫也就密切得多。而實驗研究的環境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差很大,完全是一個“人工製作”的環境,與現實的聯繫較難。

準實驗研究效度

準實驗設計利用原始組進行研究,缺少隨機組合,無法證明實驗組是否為較大羣體的隨機樣本,同時任何因素都可能對原始羣體起作用,所以因被試挑選帶來的偏差將損害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從而影響了準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因此在內在效度上,真實驗優於準實驗設計。但由於準實驗的環境自然而現實,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夠且應該優於真實驗設計。因此,在考慮準實驗研究的效度時應該對它的特點有清楚地認識,並注意確定實驗組間的對等性,同時在邏輯上對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廣性加以論證,避開其不足之處
參考資料
  • 1.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