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湯陵

(山東曹縣湯陵)

鎖定
湯陵,即湯王陵,為商代君主商湯的陵寢,湯王陵坐落於山東省曹縣南二十里塗山(閻店樓鎮土山集西),東距菏商公路約3公里。
現存封土南北長70米,東西寬50米,高1.5米。湯陵前現存有明、清兩代的“重修湯陵碑”。
2000年8月,湯陵遺址被曹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湯陵
地理位置
山東省曹縣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湯陵墓碑

目錄

湯陵商湯

湯陵 湯陵
商湯,子姓名湯、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湯、武唐、天一場等,史稱“湯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
商湯是仁者之君,如《史記·殷本紀》載,一次成湯外出遊獵,見有人張網捕鳥,那人還祝禱説:“原從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從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網中。”成湯聽後認為太殘忍了,便讓那人撤出三面之網,並祝禱説:“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聽話的就進入羅網。”這就是“網開三面”成語的由來。商湯因仁慈而贏得天下之心,孟軻説:“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商族在他的治療下,人心安定,生產發展,勢力日盛,終於一舉滅夏,建立了商朝,定都於亳(曹縣南二十餘里塗山之陽)。

湯陵記載

山東省曹縣湯王陵
山東省曹縣湯王陵(4張)
亳地所在,歷來有爭議,如今多數學者同意王國維的《説亳》之論,即在今曹縣境內。
其具體方位,據《曹州府志·古蹟志》載:“故亳城在縣南20裏塗山之陽。其旁為蒙城。”《曹縣誌·疆域志》上又載:“在湯陵東南三里,一曰景薄,一名北亳,即此。”如是説,當時此地是商族的重要根據地,那麼曹縣一帶留存有商村、盤庚村、盤石鎮等村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史載“湯革夏命”後,在位三十年,死後葬於塗山(今曹縣土山遺址)之陽。
陵前有湯廟,配有東西廡、前殿和大殿,十分壯觀。
宋皇右四年、元延右五年、明宣德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五年、嘉靖二十五年、萬曆九年,曾多次重修,但後來均毀於戰火、水患之中。
湯王陵雖幾經滄桑,仍不失為商湯都亳於曹縣的重要歷史依據。

湯陵現存

曹縣湯陵為一高大圓形土丘,高6米餘,周長近60米。
商湯墓冢前豎“商成湯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餘年樹齡的黃楝樹生長頑強,歷代重修湯陵碑刻,由於戰爭破壞,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和乾隆36年(1771)“重修湯陵碑記”立於左右,記錄了歷次維修湯陵的情況。
園內古樹、寢陵、墓碑,構成了帝王園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