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氏叔琮

鎖定
氏叔琮(?-904年),尉氏(今屬河南)人,五代時後梁將領。 [2] 
氏叔琮中和年間(882年-885年), [2]  應募為騎軍,隸龐師古,為伍長。氏叔琮從朱温攻黃巢,滅秦宗權,功過眾校,擢後院馬軍都將。氏叔琮討伐時溥、朱瑄、拒李克用,多立戰功,累遷晉州刺史。 [3] 
天覆二年(902年),氏叔琮于軍中選壯士二人,貌如沙陀者,令埋伏於襄陵縣牧馬道間,伺機擒軍卒2人,李克用軍驚擾退走,旋氏叔琮夜出截李克用軍歸路,斬獲萬餘人,以功加檢校司空。自此李克用軍不敢來侵。昭宗遷都洛陽後,徵氏叔琮為右龍虎統軍。天祐元年(904年),氏叔琮奉朱温密旨,殺害昭宗。旋被責以軍政不理,貶白州司户。又賜自盡。 [3]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尉氏
逝世日期
904年
主要成就
唐末晉陽之戰 弒殺唐昭宗
本    名
氏叔琮

氏叔琮人物生平

唐朝中和年間,氏叔琮應募為騎兵,最初效力於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的親腹將領龐師古麾下,擔任伍長,因壯勇沈毅,膽力過人,不斷提升。朱全忠曾與黃巢起義軍戰於陳州、許州,氏叔琮作戰勇猛,功出諸校,朱全忠對他非常器重,自行伍間把他提升為後院馬軍都將。
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年),氏叔琮圍攻盤踞晉陽前晉沙陀族將領李克用,由天井關(今山西晉城市)向潞州(今山西長治)挺進。氏叔琮率軍深入太行山,由天井關折向昂東關(今山西長治武鄉縣),叔琮功勢猛烈,攻陷澤州,降服河東昭義節度使孟遷,直逼太原。四月初三,氏叔琮率軍出石會關(今山西榆社),直抵晉陽城下。李嗣昭李嗣源挖掘密道,乘夜襲擊氏叔琮。時軍中斷糧,士卒多疫疾,朱温下令撤軍,氏叔琮經上黨南退,史稱唐末晉陽之戰 [1]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迫昭宗遷都洛陽,以氏叔琮為右龍虎統軍,守衞洛陽。是八月壬寅夜,朱温指使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殺昭宗,另立其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事後朱温以氏叔琮“軍政不理”為由,貶白州司户。不久賜死。叔琮臨死前説:“賣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謗,其如神理何!” [1] 

氏叔琮軼事典故

當時,朱全忠與其它藩鎮連年征戰,氏叔琮每次都身當矢石,奮不顧命,以功升為指揮使、許州刺史和檢校右僕射。朱全忠攻襄陽,氏叔琮作戰失利,被降為陽翟鎮遏使,但又因抵禦李克用的晉軍有功,升遷為曹州刺史。天覆元年,朱全忠命氏叔琮領大軍攻拔澤、潞二州,氏叔琮乘勝引兵北掠太原。次年,朱全忠屯軍於岐下,晉軍潛襲絳州,前軍不利。晉軍恃勝攻臨汾,氏叔琮嚴設備禦,于軍中選壯士二人,深目虯鬚,貌如沙陀者,令伏於襄陵縣牧馬道間。晉軍見之不疑,二人因雜其間,伺隙各擒一人而來。晉軍大驚,且疑有伏兵,遂退據蒲縣
朱全忠朱友寧將兵數萬赴援,歸氏叔琮節制。氏叔琮認為晉軍將退,潛師截其歸路,遇晉軍遊騎數百,盡殺之;遂攻其壘,拔之,斬獲萬餘眾,奪馬三百匹。朱全忠聽説,喜謂左右曰:“殺蕃賊,破太原,非氏老不可!”氏叔琮乃長驅收復汾州,與晉人轉戰,直抵幷州。
回師後,以其功奏加檢校司空,自後累年,晉軍不敢侵軼。氏叔琮養士愛民,甚有能政。天覆三年,為鄜州留後,後領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司徒。朱全忠強迫唐昭宗東遷,調氏叔琮為右龍虎統軍,以衞洛陽天祐元年八月,氏叔琮與朱友恭同受朱全忠密旨,弒殺唐昭宗於大內。朱全忠為了洗清自己,降氏叔琮為白州司户,並強迫他自盡。
氏叔琮臨死時,高呼道:“賣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謗,其如神理何!”

氏叔琮史料記載

氏叔琮舊五代史

氏叔琮,尉氏人也。唐中和末,應募為騎軍,初隸於龐師古,為伍長。叔琮壯勇沈毅,膽力過人。太祖討巢、蔡於陳、許間,叔琮奮擊,首出諸校,太祖壯之,自行伍間擢為後院馬軍都將。時東伐徐、鄆,多歷年所,叔琮身當矢石,奮不顧命,觀者許焉。累遷為指揮使,尋奏授許州刺史、檢校右僕射。太祖伐襄陽,叔琮失利,降為陽翟鎮遏使;尋又捍禦晉軍於洹水有功,遷曹州刺史。天覆元年春,領大軍攻拔澤、潞,叔琮遂引兵北掠太原。師還,除晉州節度使。明年,太祖屯軍於岐下,晉軍潛襲絳州,前軍不利。晉軍恃勝攻臨汾,叔琮嚴設備禦。乃于軍中選壯士二人,深目虯鬚,貌如沙陀者,令就襄陵縣牧馬於道間。蕃寇見之不疑,二人因雜其行間,俄而伺隙各擒一人而來。晉軍大驚,且疑有伏兵,遂退據蒲縣。時太祖遣朱友寧將兵數萬赴應,悉委叔琮節制。既至,諸將皆欲休軍,叔琮曰:“若然,則賊必遁矣,遁則何功焉!”因夜出,潛師截其歸路,遇晉軍遊騎數百,盡殺之;遂攻其壘,拔之,斬獲萬餘眾,奪馬三百匹。太祖聞之,喜謂左右曰:“殺蕃賊,破太原,非氏老不可!”叔琮乃長驅收汾州,與晉人轉戰,直抵並壘。軍回,以其功奏加檢校司空。自後累年,晉軍不敢侵軼。叔琮養士愛民,甚有能政。天覆三年,為鄜州留後,尋真領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及昭宗東遷,徵為右龍虎統軍,以衞洛陽。天祐元年八月,與朱友恭同受太祖密旨,弒昭宗於大內。既而責以軍政不理,貶白州司户。尋賜自盡。叔琮將死,呼曰:“賣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謗,其如神理何!”乾化二年,詔許歸葬。 [4] 

氏叔琮新五代史

氏叔琮,開封尉氏人也。為梁騎兵伍長,梁兵擊黃巢陳、許間,叔琮戰數有功,太祖壯之,使將後院馬軍,從攻徐、兗,表宿州刺史。使攻襄陽,戰數敗,降為陽翟鎮遏使。久之,遷曹州刺史。太祖下河中,取晉、絳,晉王遣使致書太祖求成,太祖以晉書詞嫚,乃遣叔琮與賀德倫等攻之。叔琮自太行入,取澤、潞,出石會,營於洞渦,久之糧盡,乃旋。表晉州刺史。晉人復取絳州,攻臨汾,叔琮選壯士二人深目而鬍鬚者,牧馬襄陵道旁,晉人以為晉兵,雜行道中,伺其怠,擒晉二人而歸。晉人大驚,以為有伏兵,乃退屯於蒲縣。太祖遣友寧兵萬人會叔琮御晉,友寧欲休兵以待,叔琮曰:“敵聞救至必走,走則何功邪?”乃夜擊之,晉人大敗,逐之至於太原。太祖大喜曰:“破太原非氏老不可。”已而兵大疫,叔琮班師,令曰:“病不能行者焚之。”病者懼,皆言無恙,乃以精卒為殿而還至石會,留數騎,以大將旗幟立於高岡,晉兵疑其有伏,乃不敢追。久之,徙保大軍節度使。昭宗遷洛,拜右龍武統軍。太祖遣叔琮與李彥威等弒昭宗,已而殺之。 [5]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261
  • 2.    張文達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66頁
  • 3.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97頁
  • 4.    卷十九(梁書)列傳九  .國學導航.2024-05-29[引用日期2024-05-29]
  • 5.    卷四十三 雜傳第三十一  .國學導航.2024-05-29[引用日期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