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寧文廟大成殿

鎖定
正寧文廟大成殿,位於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羅川鄉正寧二中校園內,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5] 
正寧文廟大成殿於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年),初建。現存文廟大成殿,建築面積176.26平方米,面闊五間17.28米,進深五間10.20米,高9.76米。該殿明間、次間樑架結構為六架椽屋前後搭牽用四柱,山面為六架椽屋分心前後搭牽用六柱。室內四椽栿兩端為下平槫,其上為平梁、上平槫,梁中樹立侏儒柱,柱頂部施丁華抹頦栱,兩側用叉手,各槫下均施襻間,各襻間均施一朵十字隔架鋪作。正寧文廟是研究甘肅宋元建築承襲、發展演變的重要文物遺存。 [2]  [5] 
2019年10月7日,正寧文廟大成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正寧文廟大成殿
地理位置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羅川鄉正寧二中校園內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71-3-27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正寧文廟大成殿歷史沿革

據《正寧縣誌》載,文廟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元末毀於戰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後毀於戰火。清順治年間,重建,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均有修繕。 [4-5] 
正寧文廟大成殿 正寧文廟大成殿
2011年12月,甘肅省文物局批准對正寧文廟大殿進行維修。2012年,正寧縣博物館委託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對文廟大殿進行了勘察維修設計,完成了設計方案;2014年7月,甘肅省文物局《關於正寧文廟大殿勘察維修設計方案的批覆》(甘文局文發〔2014〕70號)同意維修方案;2015年3月至9月初,完成了修繕工程招標等前期準備工作;2015年9月15日,正式開工修繕文廟大殿,2016年10月15日維修工程竣工。同時,正寧縣博物館負責對文廟大殿周邊環境進行了統一整治,文廟大殿前院台階5米以外院落1200平方米進行了硬化綠化,栽植了雪松,安裝了排水設施。 [3]  [5] 

正寧文廟大成殿建築格局

綜述
正寧文廟大成殿 正寧文廟大成殿
正寧文廟大成殿,面闊5間、前後明柏各1株,大殿坐北朝南,為元代建築,屬單檐“廈兩頭造”廳堂式結構。大殿坐落於高1.27米的台基之上。通面闊17.28米,其中明間面闊3.52米,次間面闊3.40米,梢間面闊3.48米;進深五間10.20米;現存建築通高9.76米(至現存脊頂瓦面)。現存文廟大殿右側、後側為學校操場,原儒學位置為教職工宿舍;左側亦為近年新建磚混教職工宿舍,前部戟門位置現為教學樓。 [2]  [5] 
階基
正寧文廟大成殿 正寧文廟大成殿
大殿原台基長19.94米,寬13.1米,前檐高1.27米,後檐階基由於周圍土層墊高原因而僅有0.42米。由於後期整修,階基局部已改變,階幫原由城磚砌築,局部由條石鑲補。現存踏步位於大殿明間前部,現踏跺長1.82米,寬3.24米,共5級,由舊條石拼裝而成,無垂帶。 [5] 
柱網布局
用柱:柱身紫柏木質,無卷殺,皆為直柱,5間用28柱。佈局:依據階基上地盤佈局,其柱網布局為金廂鬥底槽形式。間不越廣:從明間至梢間兩側有升起,即明間平柱柱高3.41米,次間柱高3.43米,角柱柱高3.46米,與明、次及稍間間廣相比,均略小於間廣,遵從了《營造法式》廳堂“間不越廣”的規定。升起:從明間平柱至角柱依次升起0.02米、0.05米。按照宋李誡《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的用柱之制,廳堂五間“生高四寸”之規定,升起應在12.4~12.8釐米之間。由此看來,大殿應是延續了宋代用柱之遺制,但升起僅有5釐米左右。側腳:角柱柱頭沿面闊方向收10釐米,沿進深方向收6.5釐米,即沿45°角方向收分為5.5釐米,按照柱高比例計算,沿進深方向側腳為1.9%,沿面闊方向側腳為2.94%,遠大於宋《營造法式》規定的1%的比例。 [5] 
樑架
正寧文廟大成殿 正寧文廟大成殿
明間左右縫樑架為六架椽屋前後搭牽用四柱。次間、梢間樑架為六架椽屋前後搭牽用六柱。兩山出際:大殿兩山出際距離山面內柱樑架中線0.74米,距離梢間補間鋪作中線尚有0.95米。與清代向外端移出,大致與山牆取齊之法迥異,其手法肇始於宋《營造法式》的“兩頭增出脊樽”之法。舉折:脊步舉架陡峻,其餘各步架舉折平緩,大殿舉摺尺寸趨於宋法。 [5] 
屋面
望板:宋代亦有用葦箔之法,傳統官式建築望板一般均採用木板,正寧文廟大成殿望板全部採用方形望磚,望磚尺寸為20×185×3.5釐米。屋面瓦件的變化為歷次維修時不完全更換,歷次添加瓦件有關,每維修一次,瓦件等級下降一次,至最後一次維修則大部分瓦件更換為20世紀流行之民房所用小布瓦。 [5] 

正寧文廟大成殿文物遺存

正寧文廟大成殿的柱體、斗栱、普拍枋屬於元至正初時期的建築原構遺存。 [5] 

正寧文廟大成殿文物價值

正寧文廟大成殿為元代建築,其建築地盤延用宋代金廂鬥底槽的柱網布局形式,柱身、樑架及鋪作用料考究,結構獨特,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宋代“廈兩頭造”官式建築風格。是研究甘肅宋元建築承襲、發展演變的寶貴文物遺存。 [2]  [5] 

正寧文廟大成殿保護措施

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
2014年,經報請甘肅省政府同意,甘肅省文物局《關於公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的通知》(甘文局發〔2014〕300號)公佈正寧文廟大成殿保護範圍為“東至大殿東山牆外側以東20米,南至大殿前牆外側以南35米,向西至大殿西山牆外側以西20米,北至大殿後牆外側以北25米。”2018年,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公佈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甘文局聯發〔2018〕3號)公佈正寧文廟大成殿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外向東延伸50米,向南延伸50米,向西延伸80米,向北延伸80米。” [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正寧文廟大成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正寧文廟大成殿旅遊信息

正寧文廟大成殿地理位置

正寧文廟大成殿位於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羅川鄉正寧二中校園內。

正寧文廟大成殿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正寧文廟大成殿,路程約30.6千米,用時約3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