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川鄉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羅川鄉)

鎖定
羅川鄉地處正寧縣四郎河中游,原正寧縣古城址。轄6個行政村,11360人,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人均耕地2畝。
中文名
羅川鄉
地理位置
正寧縣四郎河中游
總面積
47平方公里
耕    地
2.8萬畝

羅川鄉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八年,以羅川水出羅山,故名羅川。
2004年10月因撤銷鄉建制,故將羅川轄地分屬宮河(代店村、長口子村)、永和(城關村、房河村)永正(佛堂村、樊灣子村),其中隸屬永和鎮的城關村改名為“羅川村”,現批准為甘肅歷史文化名村。

羅川鄉經濟建設

主產小麥、玉米、糜谷、豆類、洋芋等。
鄉黨委、政府根據本鄉川區特點,因地制宜,走科教興鄉的路子。狠抓打機井灌溉等農業基本建設和地膜種植、糧菜輪作、規模養殖等新技術推廣,發展烤煙、林果、畜禽、蔬菜、荏子等產業,富民富鄉,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羅川鄉旅遊景點

羅川古城位於四郎河北岸,風光秀麗,地理環境宜人,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趙氏石坊,最東邊的是恩寵坊,建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吏部稽勳司郎中趙邦清為其母劉氏高氏所建,街西邊為清官坊和天宮坊,均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四月,系慶陽府真寧縣為紀念趙邦清所立,這三座石坊各高約10米,寬約20米,全以紅砂岩鑿磨鑲砌而成,通體雕樑彩繪,佈滿人物、飛禽、山水、雲煙、樹木、花卉等浮雕圖案。大幅匾額分左、中、右三品,上、中、下三層高懸。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藝和建築藝術,196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古城羅川小學(原城皇廟)大門兩旁,距趙氏石坊約200米處,有一對高大的鐵旗杆,高約16米,旗杆穿過兩尊側首張目露齒相望的鐵獅後部,頂有飛鶴展翅欲起,身蟠雙龍,方頭四角各豎小旗,旗中有“斷”字飾,作飄揚狀,鬥角下系小鈴,迎風作響。杆下部懸砌一對聯,右聯“社薦雞豚留永日”,左聯“旗翻熊虎待靈風”。杆有銘文,鑄於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古城羅川的街道東部(今正寧二中院內)還有清代建造的文廟天殿(羅川古城內原有規摸龐大的文廟,今僅存大殿),大殿坐北面南.硬山頂.房脊兩端有鴟吻飾,面闊五間,柱頭斗拱為雙抄雙下昂,昂嘴甚長,至今保存完好。據史志記載,該文廟初建於元代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年知縣郭鈞重修.明末毀於兵,清順治時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時均作過補修和維修。大殿周圍現保留五顆高大的“漢柏”,為古城羅川增添了古色古香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