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樸全之

鎖定
樸全之(1250年—1325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本名孫卿,字返圓,號杏山、蒙泉、無垢居士,竹州(今韓國京畿道安城市竹山面)人,官至僉議贊成事,封延興君,諡號“文匡”。 [9] 
本    名
樸全之
別    名
樸孫卿
返圓
杏山、蒙泉、無垢居士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出生日期
1250年
逝世日期
1325年
主要作品
《謁元朝王百一鶚學士祠堂》

樸全之人物生平

樸全之是高麗王朝開國功臣樸奇悟的十三世孫,父親樸暉官至典法判書。他自幼被外祖父李藏用撫養,在外祖父的教導下博覽羣書,擅長文章,尤其善於創作樂章,由此深得外祖父疼愛。至元四年(1267年)通過國子監試,翌年四月登進士第,併成為內侍(國王近侍,非宦官)。至元六年(1269年)憑藉門蔭,補為校書郎。後歷任司儀、都校、大官三署丞、良醖令、大官令等職,都兼翰林院官職。至元十二年(1275年)六月拜門下注書,同年冬權知閤門祗候。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任知東州事,一年後還任權知閤門祗候。 [1-2]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授秘書寺丞。同年,元世祖命高麗忠烈王挑選公卿子弟入元充禿魯花,樸全之被選中,前往元大都,包括曾與外祖父有交情的元朝學士王鶚等不少元朝文人學士與他有過交流,他的才學得到元朝士大夫的肯定。忠烈王聽説後,非常高興,推薦他為徵東行省都事。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被元朝任命為將仕郎、徵東行省照磨兼充儒學教授同提舉,由此回國。回國後,忠烈王又拜他為典法、軍簿二司主簿,他以“年少官高”為由,上書推辭,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外放安東大都護府使。忠烈王愛其才,又將他調任殿中尹、知制教,又任文翰學士,充當詞臣。當時他還充當世子王謜的侍講官,又追從王謜到元朝,深得王謜器重。 [2-3] 
大德二年(1298年),王謜繼位,是為高麗忠宣王,設詞林院,樸全之成為詞林學士承旨,參與機務,併兼任三司右使。當時忠宣王的各種命基本都由他來起草。八月十日遷密直副使兼中京(開城)留守。八天後,元朝命忠烈王復辟,樸全之作為忠宣王的親信而受到排斥,此後賦閒。大德十一年(1307年),忠宣王因參與立元武宗而得勢,樸全之在三月二十七日被任命為判秘書寺事、權授密直副使,同年秋判密直司,後又任政堂文學、僉議都監使。至大元年(1308年)以檢校評理出為温州牧使,翌年六月以重大匡、僉議贊成事、右文館大提學、監春秋館事、判選部事致仕。延祐三年(1316年)四月封延興君,三年後加“推誠贊化功臣”號。在至治元年(1321年)以前,他一直參與國政的討論,並曾拒絕在沈王王暠一黨誣告忠肅王的上書中署名。 [2]  [4] 
泰定二年(1325年)四月,加授三重大匡、守僉議政丞、右文館大提學、監春秋館事、上護軍,仍致仕。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忠肅王賜諡“文匡”。 [2]  [5] 

樸全之人際關係

  • 父親:樸暉(又作樸輝,官至典法判書)
  • 母親:李氏(門下侍中李藏用之女)
  • 弟弟:樸宜之
  • 妹妹:樸氏(嫁奇琯,孫女為奇皇后
  • 妻子:崔氏(崔衝十世孫女,抗蒙名將崔椿命孫女,東宮侍讀學士崔恬之女,封大寧郡夫人,追贈卞韓國大夫人)
  • 兒子:樸遠(原名瑗,官至政堂文學)
  • 女兒:樸氏(嫁鄭倬)、樸氏(嫁李稷) [2]  [6] 

樸全之軼事典故

忠宣王曾為自己的兩個兒子王燾王鑑誰能繼承高麗王位而感到苦惱,他召見樸全之,讓王鑑和王燾各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出示給樸全之説:“你看他倆誰會統治高麗國?”樸全之不敢回答,忠宣王非要他回答不可,樸全之就説:“觀看兩君筆跡的話,弟弟會成為國王。”果然,沒過幾個月王鑑就被忠宣王殺死,王燾後來繼承了王位。 [2] 

樸全之主要作品

樸全之有詩兩首《謁元朝王百一鶚學士祠堂》 [7]  《寄蒙庵昷長老》 [8]  和文一篇《靈鳳山龍巖寺重創記》收錄於《東文選》中。
參考資料
  • 1.    樸孝修:《樸全之墓誌銘》:公諱全之,字返圓,系出竹州……君繼系三韓壁上功臣樸奇悟十三世之孫也。父諱輝,正議大夫、典法判書、膺善府右詹事,母慶源郡大夫人李氏,金紫光祿大夫夫、特進、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中、修文殿大學士、監修國史、判吏部、翰林院事、太子太師、▨贈諡文真公諱藏用之女也。公之初降也,文真公識其英器,養如己子,及長博通三墳百家,兼貫陰陽秘訣,至於▨▨方藥之書,無不精該,善屬文,而樂章最尤,王父公愛且貴之,祖孫相為知己,唯以傳家萬卷文書者,誠知金滿籝不如一卷經之遺也。十八至元丁卯,中國子監試。戊辰四月登第,發榜簾前,命屬內侍,己巳,以門蔭直補校書郎。辛未,累遷司儀、都校、大官三署丞。甲戌為良醖令,俄遷大官令,皆兼翰林院。乙亥六月,除門下注書,冬,拜權知閤門祗候。丁丑正月,以試祗候出佩東州郡符。翌年二月,權祗候召還。
  • 2.    《高麗史》卷一百九,列傳第二十二,《諸臣傳·樸全之》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1]
  • 3.    樸孝修《樸全之墓誌銘》:▨▨春,授秘書寺承,賜紫金。是年,本國奉世祖皇帝詔旨,揀選公卿子弟入侍天庭,公裒然為舉首,辭國赴朝。先是文真公入朝,學士王鶚,金國壯元也,見公如逢舊識,遂結心交。其外甥翰林學士王之綱聞公來,詣闕下,因念兩▨▨相得之心,引公觴於家,出示王鶚壽容,公瞻禮,作詩云:“雪髭紅頰宛如存,人道中朝老壯元。對我相看何不語?相公曾識樂軒孫。”一家子侄見詩皆墮淚,自此文章之名,動於中華,淹留輦轂公(?)年,每與耆儒高士確論古今興亡治亂之跡與夫異國山川土風,如指諸掌,皆歎服其聰敏,曰:“公不曾目睹,何知彼土風俗如是耶?可謂不出户知天下者也。”上聞之,嘉其顯美中國,隨年增其官資,賜之廩粲,以褒賞之。自庚辰至大德丁酉十八年間,其歷揚六部諸曹三、四、五品,兼學士、帶制誥者,若電移風,轉倏忽紛紜,未容其例也。當己丑歲出守安東大都護者,公自憚其年少爵高,上章乞解,上惜其去職,乃分憂也。丙戌,上國敕授將仕郎、徵東行中書省照磨兼充儒學教授同提舉,公受宣還國。
  • 4.    樸孝修《樸全之墓誌銘》:戊戌,太尉王受禪即祚,近置詞林院,委總萬機,兼掌喉舌之任,以公為奉翊大夫、三司右使、詞林學士承旨,尋加密直學士、中京留守,常居院中,夙夜都俞,凡沿革官號、大爵與奪,皆出公之一手。變起不虞,逸壽王復位,公寵極前朝,故歇職閒居,▨▨太尉王端遇成[武]宗皇帝龍飛之■,特立殊功,名振四方,其本國官爵升降制理之事,一皆擅斷。故丁未春,授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寶文閣大司學,秋加判密直司,提修史,尋加匡靖大夫。冬,▨省為政堂文學、僉議都監使。至大戊申,以檢校評理出為温州牧使,此非貶也。太尉王降書曰:“慰其清寒也。”己酉六月,重大匡、僉議贊成事、右文館大提學、監春秋館事、判選部事致仕。延祐己未四月,為推誠贊化功臣、藝文館大提、檢校僉議政丞、監春秋館事、延興君,從至大己酉至至治辛酉,或議會,或封君,或致仕,朝入暮出,復如▨者。公雖衰暮,愔其燮理嘉謨,不可不預於廟堂也。今主上知病耄,不堪復起,泰定乙丑四月加授三重大匡、守僉議政丞、右文館大提學、監春秋館事、上護軍致仕,延興君、功臣號如故。
  • 5.    樸孝修:《樸全之墓誌銘》:享年七十六之乙丑七月癸酉戌初,示微疾,甲戌卯時,翛然而逝,慟哉!何其速也如此。上聞而哀悼,贈諡曰文匡,命有司齊葬具,八月甲辰令百官會葬於城府二十許裏參廊山之麓。
  • 6.    樸孝修:《樸全之墓誌銘》:公之配大寧郡夫人追贈卞韓國大夫人崔氏,朝請大夫、衞尉卿、東宮侍讀學士、知制誥諱恬之女也,先公沒,生一男二女。男曰瑗……長女延興君夫人,適前匡靖大夫、僉議評理、上護軍鄭諱倬……次女延興君夫人,今亡矣,適▨▨郞料物庫副使李稷。
  • 7.    樸全之:《謁元朝王百一鶚學士祠堂》,《東文選》卷二十:雪髭紅頰宛如存,人道中朝老壯元。對我相看何不語?相公曾識樂軒孫。
  • 8.    樸全之:《寄蒙庵昷長老》,《東文選》卷二十:萬壽山前秋月苦,居庸關外晚風寒。兩都來往三年客,戀國思家鬢已斑。
  • 9.    樸尤採編:《竹山樸氏派譜》卷一,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