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舒

(地方戲曲名稱)

鎖定
“樂舒”,是江南民間盛行的京劇清唱(坐唱)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地方戲曲。
中文名
樂舒
劇    種
京劇清唱
地    區
江南
起    源
19世紀中葉
早在19世紀中葉,江蘇省句容北鄉大卓廟一帶已經有了樂舒班社。
辛亥革命後,句容的樂舒活動有了較大發展。部分藝人開堂辦學,廣收徒弟。到20世紀30年代,句容的樂舒活動進入了盛期,班主多達20餘個,藝人不下百名,有些班社的活動範圍遠至江寧、溧水、溧陽、南京城郊等地。石獅鄉戎崗頭村一度會唱樂舒的人頗多,當地有“戎崗頭,樂舒班,請六個來十三,一桌坐不下,只好兩桌攤”的説法,充分反映樂舒已成為當地羣眾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
句容縣內樂舒活動的代表人物有謝景森等。謝景森(1888~1956)乳名二毛,城鎮人,靠自學入門。他是句容唯一以樂舒為業的專職藝人,先後召收徒弟三四十名,能同時搭配三個樂舒班子,以應酬各客户之需。
侵華日軍侵佔句容後,樂舒活動日趨衰落。抗戰勝利後,也未能恢復元氣。
建國初期,隨着人民羣眾生活習俗的改變和欣賞水平的提高,樂舒被人們冷落,直至消失。
少數樂舒藝人轉入專業劇團繼續從藝,大多數藝人則成了當地的業餘文藝骨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