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和鄉

(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下轄鄉)

鎖定
東和鄉,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地處上黨區中西部,東與韓店街道接壤,東南、南與八義鎮相連,西與長子縣色頭鎮慈林鎮交界,西北、北與北呈鄉毗鄰,鄉人民政府距縣城約3千米 [2]  ,總面積30.76平方千米 [3] 
1949年,東和鄉境域屬上黨區第三區;1984年2月,東和公社改東和鄉 [2]  ;截至2018年末,東和鄉有户籍人口20665人 [3]  ;截至2020年6月,東和鄉下轄21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東和村 [2] 
2011年末,東和鄉有商業網點314個,職工73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135萬元,比上年增長22.1%,農民人均純收入6526元 [2]  ;2018年,東和鄉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3] 
中文名
東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
地理位置
長治縣中西部
面    積
30.76 km²
下轄地區
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和村
電話區號
0355
郵政編碼
047100
氣候條件
暖温蒂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晉D
人    口
20665人(2018年户籍人口)

東和鄉建置沿革

1949年,東和鄉境域屬上黨區第三區。
1954年,分屬潞安縣三和、南和、南王莊3個鄉。
1958年,屬長治市衞星公社。
1959年,屬韓店公社。
1962年,屬上黨區。
1973年4月,增設寨溝生產大隊。
1984年2月,東和公社改東和鄉。
2000年12月,屈家山鄉併入東和鄉,增設屈家山、團山、輝河、仝家嶺、李家嶺、東後溝、崔家山、劉家山、小北崖、大北崖、皇后、南圪倒、宋家山13個村民委員會 [2] 

東和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和鄉下轄21行政村:東和村、南和村、中和村、西和村、寨溝村、琚家溝村、曹家溝村、輝河村、皇后村、大北崖村、小北崖村、南圪倒村、宋家山村、崔家山村、劉家山村、東後溝村、辛呈村、李家嶺村、屈家山村、團山村、仝家嶺村 [2] 
截至2020年6月,東和鄉下轄21個行政村:東和村、中和村、寨溝村、西和村、南和村、辛呈村、曹家溝村、琚家溝村、屈家山村、輝河村、團山村、李家嶺村、家嶺村、東後溝村、崔家山村、劉家山村、皇后村、南圪倒村、宋家山村、大北崖村、小北崖村 [4]  ;鄉人民政府駐東和村 [2] 

東和鄉地理環境

東和鄉位置境域

東和鄉地處上黨區中西部,東與韓店街道接壤,東南、南與八義鎮相連,西與長子縣色頭鎮慈林鎮交界,西北、北與北呈鄉毗鄰,鄉人民政府距縣城約3千米 [2]  ,總面積30.76平方千米 [3] 

東和鄉地形地貌

東和鄉地勢較為平坦,呈河川地貌,地形分為山地、平原,境內最高峯唐王嶺主峯位於皇后村西,海拔1148米;最低點位於西和村西,海拔937米 [2] 

東和鄉水文

東和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陶清河1條,從東南至西北流經境內曹家溝、東和、中和、西和等村,長5.4千米 [2] 

東和鄉自然災害

東和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大風等。乾旱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68年8月13日東和地區,農作物被毀,經濟損失達15萬元 [2] 

東和鄉自然資源

東和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硫鐵等,其他自然資源有水資源、濕地,有森林面積300畝,林地面積120畝,耕地面積2.4萬畝 [2] 

東和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東和鄉轄區總人口203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25人,城鎮化率5%,總人口中,男性10283人,佔50.46%;女性10094人,佔49.54%;14歲以下2475人,佔12.15%;15—64歲15096人,佔74.08%;65歲以上2806人,佔13.7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9997人,佔98.14%;有回1個少數民族,共380人,佔1.86%,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2.6‰ [2] 
截至2017年,東和鄉常住人口20143人 [1] 
截至2018年末,東和鄉有户籍人口20665人 [3] 

東和鄉經濟

東和鄉綜述

2011年末,東和鄉有商業網點314個,職工73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135萬元,比上年增長22.1%,農民人均純收入6526元 [2] 
2018年,東和鄉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3] 

東和鄉農業

2011年,東和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2畝,農業總產值6820萬元,比上年增長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8%,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生產糧食1.08萬噸,人均53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藥材等,蔬菜種植面積4206畝,產量12618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生產肉類1245噸;畜牧業總產值266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9%,林木覆蓋率7.5%,水果種植面積170畝,產量4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山楂,大型農業機械65台(輛) [2] 

東和鄉工業

2011年,東和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58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 [2] 

東和鄉社會事業

東和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和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26人,專任教師33人;小學9所,在校生930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4所 [2] 

東和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東和鄉有各類科技人才26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9人,經營管理人才52人,技能人才36人,農村實用人才85人 [2] 

東和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東和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0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東和智燕説唱團、南和八音會、西和八音會,其中東和智燕説唱團參加全國第四屆曲藝大賽,獲得文化部北方文藝會演“牡丹獎” [2] 

東和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東和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6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1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6張,專業衞生人員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800人次,出院病人44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3萬人,參合率99.8% [2] 

東和鄉社會保障

2011年,東和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6户,人數72人,支出25.9萬元,比上年增長22.1%,月人均299元,比上年增長44.6%;城市醫療救助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3人次,共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3.6%;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5人次,支出0.1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32户,人數856人,支出94.6萬元,比上年增長18.9%,月人均92元,比上年增長21.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1.1%;農村醫療救助100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82人次,共支出26.6萬元,比上年增長18.9%;農村臨時救濟279人次,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7.8% [2] 

東和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和鄉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8.6千米,投遞點642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20.3萬份、期刊6000冊,業務收入92.1萬元,固定電話用户260户,移動電話用户1.29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159.7萬元 [2] 

東和鄉交通

東和鄉有廣高速公路(境內稱長晉高速)、207國道過境,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14.7千米 [2] 

東和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東和鄉,此地原系水泊一片,淘清水、八諫水、北丹水、南黎水、雄山水直瀉泊裏,水退地現後,在湖東岸有人安居稱東湖,繼而又稱景家莊、芙蓉鎮湖泊乾涸後便有眾,多農夫圍湖立莊,取“五水之和”原意,以方位東西南北中各自稱和,景家莊居東,以方位改景家莊為“東和”,由此得名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76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635-636.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76.
  • 4.    2020東和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