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信

(戰國末期秦國名將)

鎖定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裏縣(今陝西咸陽興平市東南南佐村)人。祖父為秦國隴西郡守李崇,父親為秦國南郡守李瑤。戰國末年秦國大將。 [17] 
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發兵進攻趙國,李信由雲中郡(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東北)和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出兵,配合大將王翦一舉攻滅了趙國。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又率兵進攻燕國。攻佔了薊城(今北京城西南)之後,他率領數千兵馬追擊燕太子丹,直至遼東,迫使燕王喜太子丹向秦求和。 [17] 
秦王嬴政派遣李信及蒙武率兵20萬去攻打楚國,大破楚軍 [9]  。又攻鄢郢,破之 [9]  。引兵而西 [9]  ,但被楚軍連續追擊,兵敗而逃。李信攻打楚國失敗後,秦王政仍然很信任他,先後派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兵攻打燕國、代國和齊國,平定了燕、齊二國,李信因功被封為隴西侯。 [17] 
別    名
李有成
有成
所處時代
戰國末年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槐裏
主要成就
參與攻伐趙國、滅燕國楚國齊國等戰役
本    名
李信
好    友
羌瘣、蒙恬、王賁
導    師
昌文君
主要對手
李牧、昌平君、呂不韋、項燕

李信人物生平

李信嶄露頭角

秦滅六國 秦滅六國
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 [1]  ,是秦國少壯派中較有為的顯赫人物,同時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輕將領之一。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 [2] 

李信攻伐燕國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國太子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咸陽,以獻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為名,準備行刺秦王政。結果荊軻行刺失敗,被秦王政所殺。秦王政得知是燕國派人行刺他,因此大怒,於是派王翦等攻打燕國。 [3-4] 
邯鄲之戰、秦燕之戰《荊軻刺秦王》·劇照
邯鄲之戰、秦燕之戰《荊軻刺秦王》·劇照(2張)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率領先遣部隊最先抵達易水河畔,以輕裝騎兵突進大敗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薊城(故治在今北京市)堅守。不久,王翦率領大軍抵達並攻克薊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遼東,李信率軍緊追不捨。代王趙嘉致信給燕王喜説:“秦軍之所以追得這麼緊,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殺太子丹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燕太子丹逃到衍水(今遼寧太子河),當時李信帶着數千士兵追擊燕太子丹到衍水。此時燕王喜派人斬殺燕太子丹,並將其首級獻給秦國。 [5-6]  此役之後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 [7] 

李信興師伐楚

楚軍大破秦軍 楚軍大破秦軍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先後滅亡韓、趙、魏三國,並數次擊敗楚軍。燕王喜逃亡被滅後,秦王政打算攻滅楚國,完成統一霸業。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斷,有一天便問李信説:“我打算攻取楚國,將軍估算一下,需調用多少軍士才夠?”李信回答説:“最多不過二十萬人。”嬴政又問王翦,王翦回答説:“非得六十萬人不可。”嬴政就説:“王將軍老嘍!多麼膽怯呀!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李信的話是對的。”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向南進發攻打楚國。王翦因秦始皇不採納他的意見,就推託有病,回到家鄉頻陽養老。 [8] 
秦軍戰陣 秦軍戰陣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今河南平輿北),蒙恬率軍攻打寢丘(今安徽臨泉),大敗楚軍。李信接着乘勝攻克鄢郢
然而此時,居郢陳的秦國大臣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郢陳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韓國的人民響應。李信不得不轉向西北去進攻後方的郢陳,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南)會師。當時楚國將領項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跟蹤追擊李信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結果大敗李信的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軍大敗而逃。 [9] 
秦王政得知秦軍兵敗的消息,大為震怒,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請求王翦復出。最終,王翦率秦軍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一年多後又俘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10] 

李信平定燕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隨王賁攻取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11]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從燕國向南進攻齊國,突然攻入都城臨淄,齊國國民中沒有敢於抵抗的。秦國派人誘降齊王,約定封給他五百里的土地,齊王於是投降,齊國亡。 [12] 

李信主要成就

秦歷
西曆
農曆
事件
秦王政十九年
公元前228年
癸未年
李信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一舉攻破趙國
秦王政二十一年
公元前225年
乙亥年
李信率軍於易水擊破燕國太子丹軍隊
秦王政二十二年
公元前225年
丙子年
李信率軍攻打楚國平輿為楚將項燕所敗
秦王政二十五年
公元前222年
己卯年
李信與王賁攻取遼東,俘虜燕王喜
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
庚辰年
李信與王賁攻滅齊國

李信歷史評價

秦始皇:“李將軍果勢壯勇。” [13] 
司馬遷史記》:“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 [13] 

李信軼事典故

李信徵楚敗因

秦軍軍陣 秦軍軍陣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攻楚,大敗而歸,被世人詬病,認為其年輕氣盛,輕敵妄為等等。其實其中另有內情。仔細觀察其行軍路線:先是向南攻平輿,在河南今河南駐馬店市平輿縣,然後向北攻鄢(河南許昌鄢陵縣),然後向東南攻郢(郢陳,在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最後向西到城父。而此時,鄢、郢、城父,都為秦國所控制,並非楚國的屬地。其中原因,歷史學家田餘慶曾經分析過,最後結論是:正當李信和蒙恬所統領的秦軍在郢陳的南部和東南部大敗楚軍,準備乘勝進攻楚國的首都壽春,一舉攻滅楚國時,身在郢陳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佔郢陳,切斷李信軍的後路,使攻楚的秦軍陷於前後受敵的苦境。於是,李信軍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師進攻郢陳,結果被楚軍前後夾擊,大敗而歸。

李信考古發現

秦軍戰車 秦軍戰車
1975年,湖北雲夢縣睡虎考古發掘出的兩封秦軍士兵的家書竹簡,只證明了昌平君在那一年叛亂,但並沒有任何實質證據證明田餘慶先生的推測。從史記正文來看,如果主要責任不在於李信,秦王自然沒必要更換統帥,更不必親自去請當時已經告老還鄉的王翦。但不論如何,李廣祖先李信的光輝歷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記》中無專門傳記,只在《白起王翦列傳》中簡潔地記了幾筆,身後也毫無消息。《白起王翦列傳》中説到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後,又接着説:而王翦子王賁,破定燕、齊地。李信在王賁麾下,為平定燕、齊做出了貢獻。
李信的結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沒有造反,否則李信的後代不會平安繁衍在隴西。
高適詩曰: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雖説的是李廣,但也可以套用在李信身上,更是説從古至今的將軍。

李信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官職
先祖
魏國大夫
祖父
李崇
秦國隴西太守,封南鄭公
父親
李瑤
秦國南郡太守,封狄道侯
後代
漢朝隴西都尉、騎郎將、右北平太守、郎中令後將軍
參考資料: [14] 

李信史籍記載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戰國策·卷三十一·燕三》
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
參考資料: [13]  [15-16] 

李信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類型
影視作品
飾演者
2020年
電視劇
大秦賦
常荻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
  • 2.    《戰國策·卷三十一·燕三》: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臨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
  • 3.    《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荊軻至咸陽,因王寵臣蒙嘉卑辭以求見,王大喜,朝服,設九賓而見之。荊軻奉圖以進於王,圖窮而匕首見,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驚起,袖絕。荊軻逐王,王環柱而走。羣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負劍!”負劍,王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匕首擿王,中銅柱。自知事不就,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遂體解荊軻以徇。王於是大怒,益發兵詣趙,就王翦以伐燕,與燕師、代師戰於易水之西,大破之。
  • 4.    《史記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正義】:紀買反。軻以徇,而使王翦、辛勝攻燕。
  • 5.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
  • 6.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一年,王賁攻。乃益發卒詣王翦軍,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
  • 7.    《史記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
  • 8.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始皇以為賢勇。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於頻陽。
  • 9.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 10.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始皇謝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
  • 11.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 12.    《史記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 13.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6]
  • 14.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紀。
  • 15.    卷三十一燕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12]
  • 16.    資治通鑑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12]
  • 17.    咸陽市秦都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咸陽市秦都區軍事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2.第218-21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