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日暉

(國軍陸軍中將)

鎖定
曹日暉(1904-1955), 原名日章,又名善均,別號耀三,字耀卿,湖南永興人。生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畢業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 [4]  、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二十一期。曾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加過東征討伐陳明的戰爭。1928年任第二十二師政治部主任,1932年任第一師獨立旅副旅長,1937年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升任第七十八師副師長、第七預備師師長、第五十三師師長。後任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兼漢中師管區司令。1939年6月24日授少將銜。1941年任第九十軍副軍長,1942年任軍長,同年入中央訓練團學習。1946年任第二十三軍官總隊總隊長兼西安警備司令。1948年9月22日晉中將銜。1949年任第十八綏靖區司令官兼漢中警備司令,同年9月因作戰失利被胡宗南撤職。後去台灣,任“國防部”參議。後一度任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1954年1月遞補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55年4月21日病逝於台北。著有《兵役之我見》《縣政村長制》。 [2] 
中文名
曹日暉
別    名
曹日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一期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湖南永興
代表作品
《兵役之我見》
《縣政村長制》

曹日暉人物生平

曹日暉(1904-1955),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民黨將領。湖南永興人。又名善均,字耀三。1924年4月,考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在第二隊學習。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教導第三團排長、連長,第一軍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一團少校營長,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7年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二團中校團附。1928年任第二十二師政治部上校主任。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後任國民政府警衞二師政訓處處長、師參謀長。
1932年6月,任第一師獨立旅副旅長,參加對鄂豫皖紅四方面軍的第四次“圍剿”戰。1934年9月,人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曹日暉任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少將旅長,參加淞滬抗戰。後升任第一軍第七十八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初,在淞滬抗戰中損失慘重的第五十三師經胡宗南整編補充後,劃歸胡宗南集團之第九十軍,曹日暉升任第五十三師少將師長。1939年6月,授陸軍少將。1941年11月,升任第九十軍副軍長,兼陝西漢中師管區司令官。
1944年6月,升任第九十軍中將軍長,下轄第二十八、第五十三、第六十一等三個師。抗日戰爭時期,還先後率部參加了豫魯皖邊對日作戰、武漢會戰、豫南會戰。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軍政部第三十三軍官總隊中將總隊長,兼西安警備司令部司令官。1948年9月,授陸軍中將。1949年初,任第十八綏靖區司令官兼第十八綏靖公署行政長官及漢中警備司令部司令官。9月,因作戰失利被胡宗南撤職。後去台灣,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國民大會”代表,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等職。1955年4月,在台北去世。 [3] 

曹日暉拒不授手

1928年10月初的一天夜裏,黃克誠和李卜成離開家鄉,打算取道武漢、南京,到上海去找黨。黃克誠他們到南京後打聽到曹日暉在南京,黃克誠和李卜成在衡陽讀書時曾與曹同學,彼此關係不錯。李卜成主張去找曹日暉,一方面想向曹瞭解些情況,另一方面想向曹求幫點錢。黃克誠表示贊同。
一天晚上,黃克誠同李卜成到了南京城內曹日暉的公館,李進到宅內,黃克誠留在外邊觀察動靜,以便發生不測時好有個照應。李卜成進去沒有幾分鐘,就出來了,匆忙拉着黃克誠離開曹宅,轉回下關旅館。進到房間以後,李卜成才告訴黃克誠去見曹日暉的情形。曹日暉一見到李卜成,十分驚愕,張口便説:"你真好膽大!竟敢到南京來?選這裏同鄉人很多,正在到處通緝你們。前不久曹福昌逃到南京,當即被人告發槍斃了。幸好這裏沒有別的同鄉在,算你幸運,否則,真是太危險了!你趕快離開,不要在南京呆了。"李卜成見曹日暉這種神情,也不便向他打問什麼情況,就乾脆要求他接濟點路費,好離開南京。曹日暉不肯在自己身上拔毛,就介紹李卜成去找另一個同鄉劉乙光。黃克誠他們按照曹日暉介紹的地址,找到了劉乙光。同劉乙光乘火車去上海。 [1] 
參考資料
  • 1.    黃克誠千里奔波尋找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01-22]
  • 2.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2125頁。
  • 3.    王永均著,黃埔軍校名將傳,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01,第591頁.
  • 4.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 曹日暉  .廣東省檔案館網站[引用日期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