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溪太湖祠

鎖定
昌溪太湖祠,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昌溪鄉昌溪村,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 [2-3] 
昌溪太湖祠建於元末明初,祠長約40米、寬17.5米,與護祠牆、月池遙相輝映。太湖祠兩邊建有議事廳、生活區所、戲台和其它配套建築。主牆屋脊的八條鰲魚凌空而立、馬頭牆高低錯落,麒麟瑞獸傲立其間,交替起伏。昌溪太湖祠為三進兩門堂,五間六廂,後進三層,為磚、木、石結構,祠內共有柱80根。祠內梁枋、柱礎、斗拱、雀替、搏風、屋面上皆有百獸雕刻,形態各異,處處體現了當年工匠技藝,也顯示了昌溪昔日的富足。昌溪太湖祠保存完好,祠內磚雕、木雕、石雕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研究徽州清朝時期的古建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3]  [5] 
2019年10月,昌溪太湖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昌溪太湖祠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昌溪鄉昌溪村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20-3-12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昌溪太湖祠歷史沿革

昌溪太湖祠建於元末明初。 [2-3] 
清朝嘉慶年間,昌溪太湖祠大修過一次。 [6] 
昌溪太湖祠 昌溪太湖祠
2019年底,昌溪鄉對太湖祠進行了修復。 [7] 

昌溪太湖祠建築格局

昌溪太湖祠長約40米、寬17.5米,與護祠牆、月池遙相輝映。太湖祠兩邊建有議事廳、生活區所、戲台和其它配套建築。主牆屋脊的八條鰲魚凌空而立、馬頭牆高低錯落,麒麟瑞獸傲立其間,交替起伏。昌溪太湖祠為三進兩門堂,五間六廂,後進三層,為磚、木、石結構,祠內共有柱80根。祠內梁枋、柱礎、斗拱、雀替、搏風、屋面上皆有百獸雕刻,形態各異,處處體現了當年工匠技藝,也顯示了昌溪昔日的富足。 [2-3]  [4] 

昌溪太湖祠主要建築

廣場
廣場 廣場
昌溪太湖祠前鵝卵石鋪就的廣場可容七八千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節日)、春節等盛大喜慶節日,古戲台上上演着村人自導自演的節目。旁有戲台,前有月池,池東有防護牆,上有壁畫。 [2]  [4]  [6] 
大門
昌溪太湖祠 昌溪太湖祠
大門兩邊對稱豎立有光滑如玉的黑色大石鼓,為“黟縣青”加工而成,黑中發亮。祠前左上側豎有拴馬石,大門坊上有精緻花卉木雕。 [5]  [6] 
享殿(大廳)
敍倫堂冬瓜梁 敍倫堂冬瓜梁
享殿名“敍倫堂”,五間寬。船篷軒下冬瓜梁直頂望磚,殿內冬瓜梁作穿鬥式,梁眉、崔替雕刻,鼓墩形往礎與圓木柱子間套有一段銅釭。脊檁下裝飾着一對對雕花“山霧雲”。前是天井。 [5]  [6] 
寢殿
寢殿二層 寢殿二層
寢殿前設三面石欄。樓上廳闊大,廳中間一圍雕花木欄杆。憑欄,直見下層寢殿,此種做法,在徽州古祠堂中少見。 [5]  [6] 

昌溪太湖祠文物遺存

“第一世家”匾額 “第一世家”匾額
昌溪太湖祠大門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筆題賜的“第一世家”匾額,享堂內的兩根楠木大柱,柱圍達5.1尺,柱上懸掛的一副楹聯:“惜衣惜食緣非惜財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須求己莫求人。”告誡吳氏子孫以道德處人處事,以勤奮成名成仕。 [2] 

昌溪太湖祠歷史文化

太湖祠名字來歷
太湖祠位於昌溪村中央,屬徽州祠堂遺存中年份久遠祠堂,因地處吳姓始祖葬地太湖坵而得名。 [4] 

昌溪太湖祠文物價值

昌溪太湖祠木雕 昌溪太湖祠木雕
昌溪太湖祠保存完好,祠內磚雕、木雕、石雕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研究徽州清朝時期的古建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3]  [5] 

昌溪太湖祠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昌溪太湖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昌溪太湖祠旅遊信息

昌溪太湖祠地理位置

昌溪太湖祠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昌溪鄉昌溪村

昌溪太湖祠交通信息

自駕: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昌溪太湖祠,路程約34.5千米,用時約1小時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