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德安

鎖定
文德安,曾任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人類學部主任、伊利諾伊州立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龍山文化。
中文名
文德安 [1] 
外文名
Anne Underhill [1] 
國    籍
美國 [1] 
畢業院校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1] 
北京大學 [1] 
哈佛大學 [1] 

文德安人物經歷

1980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學生得知她即將開始學習中國考古,她的第一位中文老師便試着在中文裏找到與Anne Underhill發音相近的字,為她取了箇中文名——“文德安”。
1987年,文德安來到北京大學進修,師從嚴文明教授。在嚴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全面學習中國考古學。
1991年,國家文物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使我國考古學界與國外的合作有了明確的規範。
1994 年,文德安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華北地區龍山文化陶器生產模式的變遷》,第一次來到山東大學,那時中美考古方面的合作還很少。
1995年,在文德安的溝通和組織下,由山東大學、耶魯大學和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在山東日照地區開展了連續13年的考古調查工作,並於1998年至2001年對兩城鎮遺址進行了三次合作發掘。
2016年,《兩城鎮1998-2001年發掘報告》出版。但山東大學與耶魯大學在考古領域的合作並未止步於此,多項合作持續開展。
2023年6月,美國國務院文化財產諮詢委員會(CPAC)與美國教育和文化局舉辦了一場在線公眾聽證會,聽取了支持或反對續簽中美政府之間的雙邊協議(MOU)以加強對中國文化物品進口的限制的意見。文德安提交了一份書面聲明,並在會上發言。她説:“其他與會者也發表了講話,包括支持續簽的考古學家和反對續簽的藝術品交易商。我們需要等待CPAC委員會討論所收到的意見並做出決定。” [1] 

文德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龍山文化 [1] 

文德安主要成就

2016年,《兩城鎮1998-2001年發掘報告》出版。另有多項合作持續開展。
其中一項合作是通過巖相學等方法來繼續研究兩城鎮遺址的陶器分析 (參見Druc et al. 2018, Druc et al. 2021),以及石器相關研究 (Luan et al. 2021) 。文德安説:“我們在2021年發表了一篇重點關注兩城鎮城市化進程的長篇英文文章 (Underhill et al. 2021)。2022年,我們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英文專著 (Fang et al. 2022),更新了我們的中文著作(Fang et al. 2012)中關於1995-2007年區域調查的信息。”
另一項合作是發展古地磁測年的方法,團隊在2023年早些時候發表了一篇展示初期成果的文章 (Wang et al. 2023)。在2020年和2021年,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他們仍在持續進行合作,邀請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的博士生到耶魯大學人類學系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 [1] 

文德安所獲榮譽

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友好使者”稱號,被日照市人民政府授予“日照市榮譽市民”。
2002年,獲得由中國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田野考古獎”,是當時唯一獲此殊榮的西方考古學家。
2008年,獲國務院授予年度“國家友誼獎”。
2023年,獲頒“山東大學名譽教授”聘書。 [1] 

文德安社會任職

曾任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人類學部主任、伊利諾伊州立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1] 

文德安人物影響

40多年來,文德安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學習中國考古。而後文德安教授先後數十次來華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中英文的形式發表,在考古人類學、東亞考古、中國考古等專業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她不遺餘力參與中國文物保護,促進海外中國文物迴流,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 [1] 

文德安人物評價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榮聘教授欒豐實評價道:“山東大學與耶魯大學、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在魯東南地區合作開展區域系統考古調查和兩城鎮遺址的考古發掘,革新了田野考古的頂層設計和方法體系,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特點的聚落考古工作方法,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形成過程的討論提供重要的區域視角和解釋模式,在考古信息提取技術和多學科合作研究方面開風氣之先,推動中國考古學由譜系研究向社會研究轉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