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救苦救難

鎖定
救苦救難,漢語成語,拼音為jiù kǔ jiù nàn,意思是佛經中的話,拯救在苦難中的人。出自《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中文名
救苦救難
拼    音
jiù kǔ jiù nàn
出    處
水滸傳
近義詞
助人為樂救困扶危
注    音
ㄐㄧㄨˋ ㄎㄨˇ ㄐㄧㄨˋ ㄣㄢˋ
反義詞
殺人放火、投井下石、嫁禍於人

救苦救難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 [1] 

救苦救難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常與“大慈大悲”連用。 [1] 
示例
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再得相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2] 
元·王實甫《西廂記》:“雖不會法灸神針;更勝似救苦救難觀世音。”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回: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再得相見!
金庸《鹿鼎記》:“這名字倒怪,我只聽過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