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撻餜

(徽菜食品)

鎖定
撻餜是一種徽菜食品。是一種風味十足的小吃。
中文名
撻餜
所屬類別
徽菜

撻餜簡介

別稱
撻餜因使用場合不同而各有俗名。這中作日常食品用統稱“撻餜”,上山下田勞作所帶的稱“冷飯果”,徽商出門做生意帶的又稱“盤纏果”,徽商出門前留下的稱“記家果”。績溪風味麪食小吃-績溪撻餜

撻餜製作方法

其製作方法是(以香椿為例):先選用幹香椿、五花肉丁、麪粉、味精、糖。將幹香椿入水漲發、五花肉丁入鍋稍煸,將幹香椿剁碎與肉丁、味精、糖攪拌和成餡待用;麪粉加冷水和成麪糰,取一小麪糰並用擀麪杖壓成手掌大的圓形薄面餅.放入餡料後包緊.再壓成薄圓形,入平鍋烙至二面金黃即可.
3歷史廣為流傳
撻餜還隨着徽菜廚師的足跡傳遍大江南北。清、民時期,績溪人在上海開了徽菜館170多家,在全國八大菜系中,最先將徽菜打入上海市場,並在十里洋場獨佔鰲頭,獨領風騷近百年。徽館經營以徽面徽菜為主,也經營麪食小點,撻餜便是其中一種。

撻餜相關故事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地處上海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大世界附近的著名徽菜館大中樓的經理邵亦羣是經營徽館的行家,他潛心研究食客求鮮求新的消費心理,在主營湯麪、菜餚的同時,又聘了幾位徽商婦女經營撻餜,還特地請來當時的上海《新聞報》著名專欄作家餘空我為撻餜採寫報導,大造輿論。果然,績溪撻餜剛上市,就備受顧客的青睞,居然還驚動了堂堂的京劇名旦梅蘭芳。他慕名而至大中樓品嚐撻餜,併為該店題寫了“徽州撻餜,古風古味,名不虛傳”的讚語。大中樓也因此生意興隆,聲譽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