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天門

(唐長安大安宮正門)

鎖定
唐長安城大安宮正門。大安宮(或太安宮)是長安城宮城太極宮以西一處離宮,為唐高祖李淵退位後的居所。高祖崩與此殿。
永樂大典》載《大安宮圖》,其圖南面三門:中曰應天門,左曰左掖門,右曰掖門。北面一門,無名。西面無門。
中文名
應天門
時    代
唐代

應天門地理位置

《永樂大典》載《大安宮圖》,其圖南面三門:中曰應天門,左曰左掖門,右曰掖門。北面一門,無名。西面無門。

應天門歷史沿革

太安宮,初名弘義宮。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玄武門事變之後,唐高祖李淵傳位其子李世民,稱太上皇。貞觀三年(629),太上皇李淵自太極宮徙居弘義宮,改名太安宮。此宮始建於武德五年(622),由李淵為秦王李世民別建,“武德五年七月五日,營宏義宮,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宏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至貞觀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為大安宮。六年二月三日,太宗正位於太極殿。”
《新唐書·地理志》京兆府長安縣條:“有大安宮,本弘義宮,後更名。”或記太安宮,或記大安宮,無從分辨。其位置據唐人馬周在奏文中提及:“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宮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可知李世民、李淵曾經居住過的太安宮位於宮城之西,起初制度卑陋,後來李世民接受馬周的建議增修門樓,營築雉堞,其形制大變。

應天門重要事件

太安宮是一處特殊性質的宮殿區,在秦王李世民居此宮時,李淵曾到來,等李淵移居此宮時,太宗李世民也多次前來,如“太宗後與公卿謁太上皇於戢武殿,置酒為歡,乙夜方散,賜帛各有差”。貞觀四年,“校獵於魚龍川,自射鹿,獻於大安宮”。貞觀五年,太宗“親獻禽於大安宮”。貞觀六年,太宗“侍上皇宴於大安宮,帝與皇后更獻飲膳及服御之物,夜久乃罷。帝親為上皇捧輿至殿門,上皇不許,命太子代之”。即使太宗自己不來,每日也派尚宮來探望,“高祖在大安宮,太宗晨夕使尚宮起居送珍饌”。太安宮作為唐初兩代皇帝居處之所,成為當時特殊時期政治演變的產物。 [1] 
參考資料
  • 1.    《西安通史-卷三》作者:賈志剛、李延寧、潘冰,第三節 唐朝對長安城的增修和經營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