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湛之

(南朝宋大臣)

鎖定
徐湛之(410年-453年),字孝源,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宋時期大臣宋武帝劉裕外孫、 [27]  晉將徐逵之之子。 [28]  南朝宋大臣。 [27] 
徐湛之自幼喪父,為宋武帝所愛。永初三年(422年),封枝江縣侯。及長,頗涉文義。起家補太子洗馬,轉國子博士。累遷秘書監,侍中,加驍騎將軍。作為貴戚,又是高官,其生活十分豪華,門生達千餘人,皆三吳富人之子。尋遷冠軍將軍,丹陽尹,進號徵虜將軍。范曄謀反,徐湛之初參與其事,後又主動告發,故不被追究。元嘉二十四年(447年),轉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又出為前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在州甚有美名。 [27]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軍攻至瓜步(今江蘇六合),朝廷驚懼,徐湛之奉詔與皇太子分守石頭城(今江蘇南京市西)。轉尚書僕射,領護軍將軍,總攬朝政。時江湛為吏部尚書,與其並居權要,世人遂“江徐”並稱。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欲廢太子,又連日不決,常與徐湛之徹夜密談。既而太子劉劭發動政變,殺宋文帝,徐湛之同時遇害。 [27] 
別    名
何孝源
何仙童
孝源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
出生日期
410年
逝世日期
453年
主要成就
秘書監 丹陽尹 尚書僕射 護軍將軍
本    名
徐湛之
封    贈
司空 散騎常侍
諡    號
忠烈

徐湛之人物生平

徐湛之早年經歷

徐湛之出身東海徐氏,深得宋武帝劉裕喜愛,受封枝江縣侯。 [3]  [4]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起家著作佐郎 [5]  歷任南彭城太守、沛郡太守、黃門侍郎秘書監、散騎常侍、驍騎將軍 [6]  太子詹事 [7]  侍中、丹陽尹 [8]  捲入劉湛范曄謀反案,受到株連, [9]  憑藉母親會稽長公主劉興弟求情,得以保住性命。 [10]  [11]  [12]  此後,屢次升遷,遷中書令,轉尚書僕射護軍將軍 [13]  聯合尚書令何尚之共掌機要,深受信任。 [14] 
元嘉三十年,為太子劉劭 [15]  [16]  殺害,時年四十四。
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追贈司空、散騎常侍,諡號忠烈。 [17]  [18] 
徐湛之,字孝源,東海郡郯縣人。幼年時便成了孤兒,深得寵愛,常和江夏王劉義恭呆在宋武帝劉裕身邊,寢食不離。 [2] 
元嘉二年(425年),他被任命為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他未接受。 [5] 
元嘉六年(429年),開始修建東宮,他始任補太子洗馬,轉任國子博士,後任奮威將軍,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又調黃門侍郎。因祖母年老,辭去官職。又被授予二郡太守,加輔國將軍,調秘書監,領右軍將軍,轉任侍中,加驍騎將軍。又任秘書監,加散騎常侍,驍騎將軍職位不變。 [6]  調任中護軍未接受,又調任太子詹事,不久又加侍中。 [19] 

徐湛之屢次升遷

徐湛之任冠軍將軍丹陽尹,又封為徵虜將軍,加散騎常侍,因為服公主喪,未接受。葬禮過後,又被授予前面的官職,他上表堅決辭謝,又到廷尉那裏去請罪,劉義隆詔令獄官不得接受,這之後他接受了任命。他堅決辭謝常侍,劉義隆允許了。 [8]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曄等人謀反,徐湛之開始與他一夥,後來揭發了他們的事,但説的事都不徹底,被范曄等人牽連,他就到廷尉那裏認罪,皇上撫慰他並讓他回去了。 [9]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徐湛之服完公主喪後,轉任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出朝任前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徐湛之非常善於治理,恩威並用。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徐湛之又任丹陽尹,領太子詹事,將軍不變。 [7]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南侵至瓜步,徐湛之率軍保護京城,與皇太子劉劭一道守衞石頭城。 [12]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春,魯爽兄弟率部下歸順南朝宋,魯爽是魯軌的兒子。徐湛之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特加獎勵接納魯爽等人,沒有任性申明自己的私怨。他乞求退居鄉村,沒被批准。後轉任尚書僕射,領護軍將軍。 [13] 

徐湛之江徐共事

當時尚書令何尚之認為徐湛之是國戚,深得皇上恩寵,就想把朝政都推給他,一切上書上訴全不處理,徐湛之也根據《職官記》以及有關法令認為:尚書令掌管朝廷內外事務,總攬全局,如果尚書令空缺,政事才歸僕射負責。因而他也將政務推給何尚之,兩相互相推諉。御史中丞袁淑上奏要求將二人一起免去官職。劉義隆下詔:“尚書令、僕射是具體處理朝政的,兩人不共同努力各司其職卻相互推諉,應該糾正。但是因為前朝的朝政比較混亂錯謬才導致如今的問題,破例不予追究,應詳加匡正。”於是就讓徐湛之和何尚之共同受理下面的上書。何尚之雖然是尚書令,但朝政仍全歸徐湛之處理。
先前,劉湛被誅殺,殷景仁死去,劉義隆委任沈演之庾炳之、范曄等人,後來又有江湛、何禹之,范曄被殺後,炳之免官,演之、禹之皆去世。到這時江湛任吏部尚書和徐湛之共處權要之位,世稱“江徐”。 [14] 

徐湛之牽連被殺

劉義隆有病,徐湛之就入宮侍候醫藥。二兇巫蠱的事情暴露後,皇上想廢棄劉劭,賜劉浚死。而劉駿不為皇上寵愛,所以屢次出使外藩,不能住在京城。 [15]  南平王劉鑠、建平王劉宏同被皇上寵愛,劉鑠的妃子就是江湛的妹妹,就勸皇上立劉鑠為太子。 [20] 
元嘉末年,劉義隆將劉鑠從壽陽召回京城,來了後又改變主意,想立劉宏為太子,但又嫌宏不夠次序,所以議論許久卻難以定下來。劉義隆和徐湛之除去旁人共同議事,有時通宵達旦。劉義隆常在夜裏讓徐湛之拿着蠟燭,繞着房外牆壁的護衞,擔心有人竊聽。 [16] 
劉劭入宮殺君之日,劉義隆和徐湛之兩人頭天晚上就在房內單獨談話,直到早上還未熄燈。徐湛之聽到響聲驚起走到北門,還沒有來得及開門就被殺害,時年四十四歲。 [21] 
宋孝武帝劉駿即皇位後追贈他為司空,加封散騎常侍,原官職不變,諡號為忠烈公。又下詔:“徐湛之、江湛王僧綽三家遭禍害荼炭,遺孤流落在外,思念他們的過去,心情異常沉痛。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回到他們原先的住處,厚加撫卹。”從此這三家長期接受國家的供給。 [17]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有記載。

徐湛之軼事典故

徐湛之先救弟弟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下詔:“永興公主是我的嫡親長女,早年遭遇不幸。外孫徐湛之,尤為我寵愛,可封他為枝江縣侯,食邑五百户。”幾年後,一次他和弟弟徐淳之一起坐車,牛受驚,車遇險,下人飛奔前來救他們,徐湛之讓人們先救弟弟下車,眾人都驚歎他年紀雖小卻有識見。徐湛之長大後,十分喜歡鑽研文義。侍奉祖母、母親以孝敬聞名。 [3] 

徐湛之因母免禍

會稽公主劉興第是劉裕的嫡長女兒,被宋文帝劉義隆敬重禮遇,家事無論大小,一定先徵求她的意見再實行。劉義隆西征謝晦時,讓公主留守京城,統管六宮之事。公主稍有不如意就號哭,劉義隆十分懼怕她。當初劉裕沒有富貴時非常貧窮,曾親自在新洲砍荻草,有打補丁的衣裳都是敬皇后親手縫製的。 [4] 
劉裕顯貴後將一件補丁衣裳交給公主説:“後代子孫如果驕縱奢侈而無節制,可將它拿給他們看。” [1] 
徐湛之被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寵幸,並和劉湛等人十分投合。到劉湛犯罪時,事情牽連到徐湛之,劉義隆大怒,要處之以極刑。徐湛之既擔憂又害怕沒有法子,只有去求母親。 [10] 
公主當日就進宮,見了劉義隆後,也不對劉義隆行禮,只大聲哭鬧。她用一錦袋裝着劉裕的補丁衣裳,將衣裳擲在地上給劉義隆看,並説:“你們家本來貧窮低賤,這是我母親為你父親縫的衣裳。如今有一頓飽飯就要殺我的兒子啊!”劉義隆也哭起來,徐湛之因之得以保全性命。

徐湛之生活奢華

徐湛之擅長寫公文,文辭順達,音節流暢。作為皇親國戚富豪之家,其家業非常龐大厚實。樓台園林,貴族中無人趕得上他。他府裏歌伎美妙,冠絕當時。有門生一千多人,都是三吳富家子弟,個個氣質端莊美麗,服飾華美。每當他出行,門生隨從擠滿了道路。碰到雨天,道路泥濘,則全乘車子。劉義隆嫌他太奢侈放縱,常常勸説他。 [11] 
當時何無忌的兒子安成公何勖孟昶的兒子臨汝公孟靈休,兩個都奢侈豪華,與徐湛之一同以餚膳、器服、車馬的享樂著名。京城百姓稱:“安成的飲食,臨汝的服飾。”徐湛之則兼有何孟兩家的豪奢,何勖官至侍中,死後諡荒公,孟靈休擅長彈琴下棋,官至秘書監。 [22] 

徐湛之遠眺鐘山

廣陵城後有一高樓,徐湛之將之修繕一新,向南遠眺鐘山,城北有河流,物產豐富,風光迷人,徐湛之又在河畔修起風亭、月觀、吹台、琴室,其間果竹繁茂,花草成行。他在那兒招集文士,極盡遊賞之樂,成為當時的盛事。當時有一和尚叫作惠休,很會寫文章,辭采綺豔,徐湛之和他交情深厚。世祖命惠休還俗,他本姓湯,官揚州從事史。 [18] 

徐湛之家庭成員

祖父:徐欽之,秘書監 [23] 
外祖父:宋武帝劉裕(詳見“劉裕”詞條)
叔祖徐羨之,南朝宋開國功臣(詳見“徐羨之”詞條) [24] 
叔叔:徐佩之吳郡太守 [24] 
父親:徐逵之,娶劉裕長女永興公主,任振武將軍、彭城、沛兩郡太守。劉裕因為與徐逵之姻親關係,要重用他,就想讓他先立功。劉裕討伐司馬休之時,讓他統領軍隊作前鋒,配備強兵利器;司馬休之派魯宗之之子魯軌打敗並殺死徐逵之。劉裕即位後,追贈中書侍郎 [25] 
母親:會稽宣長公主劉興弟(詳見“劉興弟”詞條 [25] 
長子:徐聿之(被劉劭殺害) [26] 
次子:徐謙之(被劉劭殺害) [26] 
第三子:徐恆之(繼承徐湛之的封侯。娶太祖第十五女南陽公主,早亡,無子。徐聿之的兒子徐孝嗣繼承封號) [26] 
參考資料
  • 1.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高祖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
  • 2.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徐湛之,字孝源,東海郯人。湛之幼孤,為高祖所愛,常與江夏王義恭寢食不離於側。
  • 3.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永初三年,詔曰:“永興公主一門嫡長,早罹辛苦。外孫湛之,特所鍾愛。且致節之胤,情實兼常。可封枝江縣侯,食邑五百户。”年數歲,與弟淳之共車行,牛奔車壞,左右馳來赴之。湛之先令取弟,眾鹹嘆其幼而有識。及長,頗涉大義,善自位待。事祖母及母,並以孝謹聞。
  • 4.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會稽公主身居長嫡,為太祖所禮,家事大小,必諮而後行。西征謝晦,使公主留止台內,總攝六宮。忽有不得意,輒號哭,上甚憚之。初,高祖微時,貧陋過甚,嘗自往新洲伐荻,有納布衫襖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
  • 5.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
  • 6.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六年,東宮始建,起家補太子洗馬,轉國子博士,遷奮威將軍、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黃門侍郎。祖母年老,辭以朝直,不拜。復授二郡,加輔國將軍,遷秘書監,領右軍將軍,轉侍中,加驍騎將軍。復為秘書監,加散騎常侍,驍騎如故。
  • 7.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二十六年,復入為丹陽尹,領太子詹事,將軍如故。
  • 8.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湛之遷冠軍將軍、丹陽尹,進號徵虜將軍,加散騎常侍,以公主憂不拜。過葬,復授前職,湛之表啓固辭,又詣廷尉受罪;上詔獄官勿得受,然後就命。固辭常侍,許之。
  • 9.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二十二年,范曄等謀逆,湛之始與之同,後發其事,所陳多不盡,為曄等款辭所連,乃詣廷尉歸罪,上慰遣令還郡。
  • 10.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湛之為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所愛,與劉湛等頗相附協。及劉湛得罪,事連湛之,太祖大怒,將致大辟。湛之憂懼無計,以告公主。
  • 11.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湛之善於尺牘,音辭流暢。貴戚豪家,產業甚厚。室宇園池,貴遊莫及。伎樂之妙,冠絕一時。門生千餘人,皆三吳富人之子,姿質端妍,衣服鮮麗。每出入行遊,途巷盈滿,泥雨日,悉以後車載之。太祖嫌其侈縱,每以為言。
  • 12.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二十七年,索虜至瓜步,湛之領兵置佐,與皇太子分守石頭。
  • 13.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二十八年春,魯爽兄弟率部曲歸順,爽等,魯軌子也。湛之以為廟算遠圖,特所獎納,不敢苟申私怨。乞屏居田裏,不許。轉尚書僕射,領護軍將軍。
  • 14.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時尚書令何尚之以湛之國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諸辭訴,一不料省。湛之亦以《職官記》及令文,尚書令敷奏出內,事無不總,令缺則僕射總任。又以事歸尚之,互相推委。御史中丞袁淑並奏免官,詔曰:“令僕治務所寄,不共求體當,而互相推委,糾之是也。然故事殘舛,所以致茲疑執,特無所問,時詳正之。”乃使湛之與尚之並受辭訴。尚之雖為令,而朝事悉歸湛之。初,劉湛伏誅,殷景仁卒,太祖委任沈演之、庾炳之、范曄等,後又有江湛、何瑀之。曄誅,炳之免,演之、瑀之並卒,至是江湛為吏部尚書,與湛之並居權要,世謂之江、徐焉。
  • 15.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上每有疾,湛之輒入侍醫藥。二兇巫蠱事發,上欲廢劭,賜浚死。而世祖不見寵,故累出外蕃,不得停京輦。
  • 16.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元嘉末,徵鑠自壽陽入朝,既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議久不決。與湛之屏人共言論,或連日累夕。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燭,繞壁檢行,慮有竊聽者。
  • 17.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世祖即位,追贈司空,加散騎常侍,本官如故,諡曰忠烈公。又詔曰:“徐湛之、江湛、王僧綽門户荼酷,遺孤流寓,言念既往,感痛兼深。可令歸居本宅,厚加恤賜。”於是三家長給廩。
  • 18.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二十四年,服闋,轉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出為前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善於為政,威惠並行。廣陵城舊有高樓,湛之更加修整,南望鐘山。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葯成行,招集文士,盡遊玩之適,一時之盛也。時有沙門釋惠休,善屬文,辭采綺豔,湛之與之甚厚。世祖命使還俗。本姓湯,位至揚州從事史。
  • 19.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公主即日入宮,既見太祖,因號哭下牀,不復施臣妾之禮。以錦囊盛高祖納衣,擲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貧賤,此是我母為汝父作此納衣。今日有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上亦號哭,湛之由此得全也。遷中護軍,未拜,又遷太子詹事,尋加侍中。
  • 20.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南平王鑠、建平王宏併為上所愛,而鑠妃即湛妹,勸上立之。
  • 21.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劭入弒之旦,其夕,上與湛之屏人語,至曉猶未滅燭。湛之驚起趣北户,未及開,見害。時年四十四。
  • 22.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時安成公何勖,無忌之子也,臨汝公孟靈休,昶之子也,並各奢豪,與湛之共以餚膳、器服、車馬相尚。京邑為之語曰:“安成食,臨汝飾。”湛之二事之美,兼於何、孟。勖官至侍中,追諡荒公。靈休善彈棋,官至秘書監。
  • 23.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祖欽之,秘書監
  • 24.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司徒羨之兄孫,吳郡太守佩之弟子也。
  • 25.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父逵之,尚高祖長女會稽公主,為振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高祖諸子並幼,以逵之姻戚,將大任之,欲先令立功。及討司馬休之,使統軍為前鋒,配以精兵利器,事克,當即授荊州。休之遣魯宗之子軌擊破之,於陣見害。追贈中書侍郎。
  • 26.    《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一》:三子:聿之、謙之,為元兇所殺。恆之嗣侯,尚太祖第十五女南陽公主,蚤卒,無子。聿之子孝嗣紹封,齊受禪,國除。
  • 27.    門巋主編;王岫,王連升,孫香蘭等副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 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1067頁
  • 28.    徐湛之  .郯城縣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3-07-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