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海徐氏

鎖定
東海徐氏(Xu family in the East China Sea)為中古時期士族。該族籍貫在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
中文名
東海徐氏
外文名
Xu family in the East China Sea
籍    貫
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

東海徐氏家族簡介

在東海徐氏家族的崛起道路上,遍佈着家族成員們奮鬥的足跡。伴隨着玄學消退,儒學回歸,家族的一代代人幾乎都靠個人努力,來立功立名,即便官途多有磨難,甚至幾度遭遇毀滅性的打擊,但積極入世的傳統,保證了這個家族不斷興旺。
東海徐氏“儒以經世”,但“經世”需有所憑藉,魏晉六朝的家族或憑“冢中枯骨”,或借軍功蓋世,而東海徐陵走的是典型的“文以傳家”繼而入世顯達的路線,家族中徐勉徐摛徐陵等都是。東海徐氏之“文”主要有:“明經術以綰青紫,出閭閻而取卿相。” [1] 

東海徐氏世系表

根據《元和姓纂》和《新唐書·宰相世系》等資料反覆論證,終於搞清了東海徐氏徐勉(81世)和徐陵(82世)的世系。
徐勉(466—535年),字修仁,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南朝梁大臣,文學家。其祖父徐長宗,任宋武帝劉裕霸府行參軍;父徐融,為南昌相。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南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戎昭將軍、太子左衞率徐摛之子。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撰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後,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入陳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
元和姓纂》記載:顓頊之後,嬴姓伯益之子,夏時受封于徐,至偃王為楚所亡,以國為氏。漢有河南太守徐守、徐明,又有徐儉;儉孫充,充次子機,生韜,韜生逸、監。逸元孫超之,生摛,梁左衞將軍。生陵孝、克陵,陳尚書僕射。監元孫融,南昌令。生勉,梁尚書僕射,居相位二十年。
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五(徐氏)》記載:北祖上房徐氏。豐字仲都,司空掾。生明,明字玄通,侍中。生遷,字少卿,侍中。生宣,宣字休璥。二子琳、瑞。瑞字元珪,下邳太守。二子:謨、師儉。師儉字世節,京兆尹。二子: 述、超。超字彥孫,魏散騎常侍。二子:崇、統。統字耀卿,晉江陽太守。三子:瑰、璣、台。台字叔衡,丹楊令。三子:禕、祑、褚。褚字萬秋,太子洗馬。二子:寧、恭。寧字安期, 吏部侍郎。五子:豐之、實之、仁之、祚之、育之。 [2-3] 
東海徐氏世系表(66—83世)公佈如下:
東海徐氏世系表(一)
66世
67世
68世
69世
70世
71世
72世
73世
74世
75世
76世
字仲都
司空掾
生明
字玄通
侍中
生遷
字少卿
侍中
生宣
字休璥
二子
琳 瑞
字元珪
下邳太守
二子
師儉
師儉字世節
京兆尹
二子
述 超
字彥孫
魏散騎常侍
二子
崇 統
生次
子璣
生韜
二子
逸 監
逸 生曾孫 馮道
監 生曾孫 長宗
統字耀卿
晉江
陽太
生珆
珆字叔衡
丹楊令
三子
禕 祑
褚字萬秋
太子
洗馬
二子
寧恭
字安期
吏部侍郎
五子
豐之實之仁之祚之
育之
東海徐氏世系表(二)
77世
78世
79世
80世
81世
82世
馮道 宋海
陵太守
生超之
超之 梁員外散騎侍郎
生摛
摛 梁太子左衞率
生陵 孝克
陵 字孝穆 左光祿大夫
四子 儉 份
儀 僔
長宗 宋武帝行參軍
生融
融 南昌相
生勉
勉字修仁 梁僕射右光祿大夫
五子 崧 悱
矩 權 嶽
崧 生子祥
矩 生子敬
權 生子瑜
嶽 生子凱
祚之
字興民
秘書監
生 尚之 羨之欽之
欽之
字真宇 宋丞相 東莞公
生 逵之佩之 邁之
逵之
字幼道
中書侍郎
生 淳之
湛之
湛之
字孝源 丞相 枝江忠烈侯
生 恆之
聿之
恆之
字景方
工部郎中
生 孝規
孝嗣
孝嗣
字始昌 齊太尉 文忠公
六子
況 戭 碏 會 嘉 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