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黎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鎖定
張黎,藝術學理論博士,工業設計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3]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2]  ,協助院長抓科研工作,負責學術交流、科產教合作、國際交流與合作、科研平台建設、廣東國際先進設計中心建設方案及推進等工作。分管科研工作 [1]  。兼任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鳳凰文庫·設計理論研究”、“設計與時代” 系列聯合主編、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專家委員會藝術學期刊設計學分委會委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生活樣式設計專業委員會理事、《工業工程設計》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委員。 [2] 
中文名
張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學位/學歷
藝術學理論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工業設計設計學藝術學理論 [3] 
職    務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1] 
職    稱
教授 [2] 

張黎人物經歷

張黎,博士,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工業設計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2] 
廣東省社會科學基地“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設計倫理研究所 所長
以建構中國設計學理論體系為願景,致力於東西方設計“史”“論”聯通。已主持科研項目12項,其中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國際設計史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各1項;出版著譯15部;在《裝飾》《文藝理論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藝術百家》《藝術設計研究》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2篇,其中1篇為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口頭髮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2次,其中5次為設計史論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包括2018年英國設計史協會(DHS)年會、設計史與研究國際委員會(ICDHS)年會(2014年葡萄牙、2016年中國台灣、2018年西班牙、2020年克羅地亞)

張黎學歷學位

2001.9-2005.7 江漢大學機電與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系 工學學士
2005.9-2008.7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文學碩士
2008.9-2012.7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聯合培養藝術學理論博士
2010.1-2010.6 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研究所與宗教與哲學系,博士訪問學者

張黎工作經歷

2012.7-202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3.9 至今 兼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外聘副教授
2016.2 至今 兼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外聘副教授
2017.9-2017.12 愛爾蘭科克大學訪問學者
2020.1 至今 廣東工業大學“青年百人A類”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黎研究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設計倫理、設計哲學 [3] 

張黎主要著譯

1. 《日常生活與民族主義:民國設計文化小史》,張黎 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
2. 《性別化的設計批評:空間、物與時尚》,張黎 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
3. 《產品設計初步》,張黎 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4. 《王家樹文集·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思想叢書》,張黎 編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年
5. 《設計及其歷史的質疑》,張黎 等譯(2/2),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0年
6. 《批判性設計及其語境:歷史、理論與方法》,張黎 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19年
7. 《設計與價值創造》,張黎 等譯(2/2),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9年
8. 《設計的觀念》,張黎 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
9. 《思辨一切:設計、虛構與社會夢想》,張黎 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年
10. 《宜家的設計:一部文化史》,張黎 等譯(1/2),,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年
11. 《現代室內設計》,張黎 等譯(2/3),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年
12. 《對抗性設計》,張黎 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
13. 《設計史:理解理論與方法》,張黎 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
14. 《設計經典:最新國際設計》,張黎 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

張黎主要論文

1. 張黎,以物為媒:從技術哲學的“物轉向”看思辨與批判性設計的倫理潛能,《藝術設計研究》,2020年第1期,第59-65頁。(中文核心,CSSCI)
2. 張黎,虛構的價值:思辨設計的美學政治與未來詩學,《文藝理論研究》,2019年第6期,第152-160頁。(中文核心,CSSCI)
3. 張黎,從計算到賦權:對抗性設計如何從知識構建行動,《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全文轉載,2019年第4期,第100-107頁。
4. 張黎,從計算到賦權:對抗性設計如何從知識構建行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9年第 2 期,第82-88 頁。(中文核心,CSSCI)
5. 張黎,從激進到思辨:設計如何催化社會夢想,《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7年第4期,第14-20頁。(中文核心,CSSCI)
6. 張黎,個人想象與集體認同-手作設計的當代意涵,《裝飾》,2016年第2期,第86-88頁。(中文核心,CSSCI)
7. 張黎,設計史的寫法探析:物質文化與新文化史——以晚晴民國為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6年第3期,第12-17頁。(中文核心,CSSCI)
8. 張黎,功能追隨性別:兒童玩具設計的性別映射,《裝飾》,2015年第6期,第14-20頁。(中文核心,CSSCI)
9. 張黎,設計學的想象力:敍事、直覺與講故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5年第6期,第59-65頁。(中文核心,CSSCI)
10. 張黎,從設計概念到設計初步:設計初步課程教學研究,《裝飾》, 2014年第9期,第100-102頁。(中文核心,CSSCI)
11. 李硯祖,張黎,設計批評的性別身份及其歷史分期,《文藝百家》,2014年第2期,第34-40頁。(中文核心,CSSCI)
12. 張黎,現代主義設計的身份偏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第2期,第8-15頁。(中文核心,CSSCI)
13. 張黎,雙性的隱形記憶:家用縫紉機的性別化設計史(1850-1950),《裝飾》, 2014年第1期,總260期,第20-27頁。(中文核心,CSSCI )
14. 李硯祖,張黎,設計史的身份之爭 —— 性別話語的修補與重塑,《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第3期,第1-6頁。(中文核心,CSSCI)
15. 張黎,從清潔到愉悦:浴缸設計史的女性身份,《裝飾》,2013年11月,總247期,第20-25頁。 (中文核心)
16. 李硯祖,張黎,實用與民主的技術崇拜:20世紀美國設計的風格化國家身份,《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第6期,第6-12頁。(中文核心,CSSCI)
17. 李硯祖,張黎,設計與國家的雙贏:英國設計史的身份意識,《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第5期,第7-13頁。(中文核心,CSSCI)
18. 李硯祖,張黎,多維身份視域中的設計——以戰後德國的設計發展為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第3期,第5-11頁。(中文核心,CSSCI)
19. 張黎,現代辦公空間的設計百年:效率、等級與身份,《裝飾》,2012年11月,總235期,第14-21頁。(中文核心)
20. 張黎,日常生活的設計與消費,《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0年第2期,第87-90頁。 (中文核心)
21. 張黎,消費與設計價值論,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9年第3期,第29-35頁。(中文核心)
22. 張黎,從民族性到民族化:設計中傳統民族文化符號運用的分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第2期,第133-135頁。(中文核心)

張黎社會任職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鳳凰文庫·設計理論研究系列 執行主編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設計與時代叢書 主編
美國帕森斯設計學校“設計與時代”叢書顧問委員會委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