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鐵生

(中國天然氣工業專家)

鎖定
張鐵生,原名張之英。天然氣工業專家。主持了新中國第一個炭黑廠的籌建工作,研製生產出國產天然氣槽法炭黑,奠定了我國炭黑工業的基礎。組織研究用天然氣提取高純度氦氣項目獲得成功,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年產2萬~2.5萬方氦氣的專業工廠。組織創建我國第一個天然氣研究所。有五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主持研發的“天然氣淨化及其配套技術”獲1978年科學大會獎。
中文名
張鐵生
別    名
張之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省南川縣大觀鄉

張鐵生人物生平

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
1915年出生於四川省南川縣大觀鄉。其父張仁璞是開明紳士,捐資興辦“張氏小學”,訂閲多種報刊,力求傳播新知識。張鐵生從小不願過不勞而獲的生活,立志刻苦讀書,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張鐵生7歲始進私塾,因聰穎好學,博聞強記,僅兩年便學完了四書五經,打下了堅實的文言文功底。9歲入鄉校讀小學,只讀了三年,之乎者也早已滿足不了他對新學的渴求。1928年,年僅13歲的張鐵生離別故土,隻身到重慶求學,順利考取了重慶求精中學。他潛心苦讀,圓滿完成了三年初中學業,升入求精中學高中一年後,又遠離家鄉四川到南京投考,進入私立三民中學高中三年級就讀。在這裏他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立志用一年時間完成三年課程,並投考大學。誰知到了畢業之際,南京教育當局突然發現轉學證有問題,不準畢業,學校深感惋惜,示意可以改個名字,他把原名“之英”換成了“鐵生”,在張鐵生的名字下才畢了業。畢業後張鐵生同時考取了兩所大學,一是清華大學物理系,一是中央大學機械系。這時他面對的是內憂外患、貧窮落後、民不聊生的舊中國,他認為國家之所以落後,皆因工業不興;工業不興,又因缺乏技術人才。因此,他決心走“工業救國”的道路,選擇了中央大學機械系。1937年,淞滬抗戰失利,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他隨校西遷,1939年,畢業於重慶。經校方介紹,他進入重慶民生機器造船廠當了一名技術員。1940年,張鐵生應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工業試驗所顧毓瑔所長之邀,前往該所從事機械研究,直至1945年,先後任助理工程師、副工程師、工程師、副主任、主任等職務。
伊利諾斯大學 伊利諾斯大學
1945年,張鐵生考取公費留學前往美國,入伊利諾斯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在芝加哥、克利夫蘭工廠和美國國家阿克米自動螺旋牀公司及電氣阿多來公司壓鑄部實習。他潛心研究大量生產方法及工具,特別是對鍛壓技術頗有收穫。1946年進入伊利諾大學研究生院,偏重於金屬材料的理論和實用方面的學習研究。1947年獲碩士學位。留美期間,他學習成績優異,畢業論文《高速切割時轉速走刀速度及進刀速度和車牀間温度關係的研究》在美國《機械工程師》雜誌發表;“壓鑄鋼模設計要點”被美國電氣阿多來公司壓鑄部複製後分發該廠設計人員採用。1947年,張鐵生謝絕美國阿多來公司的挽留,毅然歸國,到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工業試驗所擔任技正兼機械設計室主任。他目睹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只顧內戰,不惜將大量美元變成炸彈投向解放區,科研試驗形同虛設的現實,深感國民黨政府的科研機構不過是塊招牌而已,便於1949年3月憤然離開了該所。為此,張鐵生付出了失業的代價。這時,他祖母孃家的一個兄弟正擔任國民黨經濟部次長,拉他到其開辦的重慶纜車公司任經理,張鐵生堅決回絕。同年9月,經人介紹,他進入重慶大學執教,任機械系副教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中央輕工業部重慶試驗所彭光欽所長的邀請,張鐵生回到他心愛的研究崗位,擔任材料研究室主任,兼任重慶大學副教授。1950年春,他借調西南化工局籌建隆昌炭黑廠,任籌備主任、副廠長、總工程師,僅一年時間就研製生產出了我國第一代炭黑。1953年,他調石油工業部任科研處副主任工程師。1958年,張鐵生根據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的需要,主動要求回到四川,擔任籌建石油工業部四川天然氣研究室主任。在他的領導下,科研領域不斷拓寬,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多項重大課題,從創建時僅有的一個研究室,發展為石油工業部石油煉製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氣研究所,直到天然氣研究院,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專業性的天然氣科研機構。他長期擔任副所長兼總工程師職務。

張鐵生晚年生活

1986年張鐵生退休。退休時他對組織唯一的要求是給他保留一間辦公室。他説:“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希望利用自己的專長,多做一些拾遺補缺的工作。”他一直心繫着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十二年如一日堅持上下班制度,默默奉獻着自己的餘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1998年4月14日,張鐵生不幸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