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將軍

(中國古代武官職位)

鎖定
左將軍,古代官職,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衞、或屯兵邊境。
中文名
左將軍
職    業
軍人
類    別
高級武將官職
級    別
名號將軍
著名的左將軍
劉備、呂布、馬超、于禁、諸葛瑾等
成形時間
戰國時期

目錄

左將軍名詞解釋

左將軍源起

左將軍,武將官職。
古有三軍,上軍、中軍、下軍。行兵打仗之時,任命將領,讓他們將上軍、將下軍,意即統率上軍、統率下軍而已,並無上將軍之類的特定官職。因此,放眼《左傳》,多見此類言辭。不足為奇。
然而禮樂崩壞,春秋以後,戰國之時,征伐自諸侯出。不但諸侯僭越,時而三軍並置,甚至諸侯的家臣——晉國的韓、趙、魏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都做了六軍。因此,左軍自然也有。隨之,將左軍者自然有。《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記載:”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 [1]  即為一例。

左將軍成形

戰國時期,逐漸形成左軍,乃至於後來漸漸有了左將軍的官職。
秦滅六國,一統江山之後,也就沿襲下來。
楚漢之爭,漢得天下,左將軍也就固定為一個武將官職,只是不常置。

左將軍泯滅

及至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甚至於都督之類的稱謂都出現之後,向來樸素的左將軍、右將軍之類的官職漸漸不合時勢,乃至於消亡。

左將軍著名人物

左將軍劉備

劉備像 劉備像
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 

左將軍呂布

呂布像 呂布像
呂布(公元161年-199年2月7日),字奉先,幷州五原郡九原(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九原區)人,東漢末年著名武將。其為丁原效力時擔任主簿官職(即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大致相當於現代的秘書或主任秘書一職)、為董卓效力時擔任騎都尉官職,後因誅殺董卓,受朝廷賞賜,任命其為奮威奮武將軍,假節(中央授權其持天子符節,允許其代行天子軍政職權),儀比三司(享受相當於東漢朝廷中最尊顯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個官職的各種待遇),加爵為温縣縣侯(縣候尊貴於鄉侯,鄉侯尊貴於亭侯,諸葛亮爵位為縣侯(武鄉縣),關羽爵位為亭侯)。在董卓死後曾短暫為袁紹袁術效力,但始終不受二袁信任。後在劉備與袁術交戰時佔領徐州,因其曾在獻帝東歸時因糧食不夠無法勤王而上書請罪,有功,朝廷冊封呂布為徐州牧,任左將軍官職。建安三年(公元198年12月,陽曆為199年2月7日),在下邳城為曹操所擊敗,並死於白門樓。

左將軍馬超

昭化馬超像 昭化馬超像
馬超(公元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末年羣雄之一,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起初在其父馬騰帳下為將,先後參與破蘇氏塢、與韓遂相攻擊、破郭援等戰役。馬騰進京,馬超統率其部眾割據於三輔。後與韓遂等聯合,一同進軍潼關與曹操相據,敗於渭南。此後馬超率眾聯合羌氐兼併隴右,殺涼州刺史韋康,自稱徵西將軍幷州牧、督涼州軍事。又被韋康故吏楊阜等擊敗,投奔張魯復攻涼州無利。又降劉備,迫降成都,參與下辯之戰。劉備稱王,獲封左將軍,劉備稱帝,拜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tái)鄉侯。次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

左將軍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遭遇了“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船進攻,于禁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遣還於禁回魏,同年去世,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于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左將軍張郃

張郃像 張郃像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河間市)人。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漢中,屢建戰功。因夏侯淵戰死,張郃代理漢中的主帥,率部安全撤退。曹丕稱帝后,張郃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抵禦諸葛亮,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累遷徵西、車騎將軍。太和五年(231年),受司馬懿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

左將軍王凝之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獻之的兄弟,善草書、隸書。作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是謝安的兄長謝奕之女謝道韞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孫恩攻打會稽時,不聽手下進言,不設防備,禱告後相信已請得“鬼兵”助陣,因而與諸子一同遇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