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牆羣

鎖定
巖牆羣是一種厚度比較穩定的近直立的板狀侵入體的集合體。作為超大陸初始裂解的標誌,巖牆羣在全球超級大陸恢復重建研究中越來越得到高度重視。尤其,陸緣放射狀(或扇狀)分佈的巖牆羣及其在超大陸裂解中的大地構造作用成為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前沿熱點課題。在古大陸對比和超大陸再造研究中陸緣的放射狀巖牆羣比陸內平行分佈的巖牆羣更具有對比意義。
中文名
巖牆羣
研究者
Henry Halls教授和Ernst教授
數十米至數百米
數十公里至數百公里
巖牆羣定義:
在全球各大克拉通內廣泛發育前寒武紀巖牆羣,主要以晚前寒武紀基性巖牆羣為主。與超大陸裂解事件相關的基性巖牆羣一般寬數十米至數百米,長數十公里至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絕大多數晚前寒武紀巖牆羣未變形變質。世界上最大的放射狀(扇形分佈)基性巖牆羣是加拿大地盾1.27 Ga的Mackenzie巖牆羣,長度達2000公里以上,扇形夾角100°,巖牆羣焦點在加拿大北部的同時代的Coppermine River溢流玄武岩區,兩者構成世界著名的與地幔柱相關的大岩漿省(Ernst et al., 1992, 1995, 2005)。
主要研究者:
世界上巖牆羣著名學者有加拿大的Henry Halls教授和Ernst教授等,中國巖牆羣的主要研究者有北京大學的侯貴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的彭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