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毛櫸

(雙子葉植物綱山毛櫸目山毛櫸科植物)

鎖定
山毛櫸,別名麻櫟金剛、石灰木、白半樹、雜子樹、矮慄樹、長柄山毛櫸、水青岡,學名Fagus。山毛櫸為山毛櫸目山毛櫸科的一種植物,廣泛分佈在亞洲、歐洲與北美洲,也是温帶闊葉落葉林的主要構成樹種之一。其果實也是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食物。山毛櫸科(Fagaceae)山毛櫸屬(Fagus)約有10種落葉觀賞植物和材用樹,產於北半球温帶和亞熱帶地區
拉丁學名
Fagus longipetiolata
別    名
麻櫟金剛
石灰木
白半樹
雜子樹
矮慄樹 展開
別名
麻櫟金剛
石灰木
白半樹
雜子樹
矮慄樹
長柄山毛櫸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也稱木蘭綱
亞    綱
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殼鬥目(Fagales) 也稱山毛櫸目
山毛櫸科(Fagaceae)
山毛櫸屬(Fagus)
山毛櫸
分佈區域
廣泛分佈在亞洲、歐洲與北美洲。
外文名
beech
中文學名
水青岡
二名法
Fagus

山毛櫸形態特徵

歐洲山毛櫸(Fagus sylvatica)
歐洲山毛櫸(Fagus sylvatica)(6張)
山毛櫸是幾個不同類型樹種的通稱,尤指山毛櫸科山毛櫸屬約10種落葉觀賞植物和材用樹,主要產於北半球温帶和亞熱帶地區
約40個外形相似的樹種稱為假山毛櫸(假山毛櫸屬〔Nothofagus〕,產於南半球氣候較涼爽的地區。澳大利亞山毛櫸指穆爾氏假山毛櫸(Nothofagus moorei)和桃金娘科(Myrtaceae)的紅匣樹;藍山毛櫸和水山毛櫸是美國鵝耳櫪(hornbeam)的別名;馬來叢林山毛櫸是馬鞭草科(Verbenaceae)的喬木種;紅山毛櫸是褐色假山毛櫸(N. fusca)和大葉山毛櫸(F. grandifolia),也是楝科(Meliaceae)的澳大利亞的俗稱。
山毛櫸
山毛櫸(5張)
澳大利亞山毛櫸(即穆爾氏假山毛櫸)見於新南威爾士,高達46米,葉長7釐米;桃金娘山毛櫸亦稱塔斯馬尼亞桃金娘、澳大利亞桃金娘、紅桃金娘(N. cunninghamii, 即坎寧安氏假山毛櫸)。紅山毛櫸(N. fusca, 即褐色假山毛櫸)產於新西蘭,樹幹細長,圓柱形,約30米高;銀山毛櫸或稱南國山毛櫸(N. menziesii, 即孟席斯氏假山毛櫸)產於新西蘭,高30米,葉具鈍圓的重齒,葉背面生有細小的具毛的孔。

山毛櫸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
全球分佈:美洲山毛櫸(大葉山毛櫸)原產於北美東部,歐洲山毛櫸(F. sylvatica,即林山毛櫸)分佈於整個英國和歐亞大陸。兩者均為重要的材用樹種,在歐洲和北美常栽為觀賞植物;可高達30米(100英尺)。
美洲山毛櫸的葉狹窄,有粗鋸齒,藍綠色,多葉脈,長13釐米(5英寸),秋天變黃;歐洲山毛櫸的葉稍短,卵形,深綠色,秋天變紅褐色,但在氣候適宜的地區經冬不凋。
在亞洲種中,中國山毛櫸(F. engleriana,即米心樹、米心水青岡)高約20米;日本山毛櫸(F. japonica)高達24米,在基部即分為幾條基幹。中國山毛櫸和日本山毛櫸或西博爾德氏山毛櫸(F. sieboldii)在西半球栽為觀賞植物。
墨西哥山毛櫸(F. mexicana)為材用樹,通常高40米,葉楔形。東方山毛櫸(F. orientalis)是高約30米的金字塔形歐洲樹種,樹幹灰白色,葉楔形,長達15釐米,有波狀邊緣。

山毛櫸栽培技術

山毛櫸採種

自9月初開始, 每隔 1 0天在預先踏查採種的區 域觀察種子成熟程度,當種子表皮顏色由青色變成 黃褐色,就達到成熟期,採摘時要等到整株樹種子 95%的達到黃褐色時才能採種。通過野外觀察我們 這個地區的山毛櫸種子成熟最佳時間約在每年的 10月 1 0日 一25日。在這段 時間 內組 織人員從 野外 把種子採摘回去後,注意不能把採摘回來的種子放 在太陽下曝曬, 均勻的放置於陰涼通風的地方, 要讓 種子自然陰乾。
把採回的種子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在地上均 】勻撒開, 等種子自然從殼鬥中脱落, 最後用風車清除 種子中的雜質, 不能把種子堆在一起, 防止種子發生黴變, 影響種子出苗率。

山毛櫸育苗

1、冬季育苗
(1)整地 選擇了半陰半陽、地勢平坦、開闊, 排水良好的 一 塊苗圃地,面積約0.5畝作為育苗地。首先拔除地中雜草,用15kg硫酸亞鐵均勻撒在地裏,再翻耕土壤,土壤翻耕完後,在地裏均勻撒施7.5公斤磷肥,7.5公斤碳氨,用釘齒耙進行平整,清除土壤中的雜草根和部分石塊,使土壤達到平、松、勻、細。
(2)種子處理 將本次所採種子的 5o%即15.5kg, 先用 2.5 kg高 錳酸鉀和 50kg冷水混合後浸種, 5天后 ,把種子撈 出, 用清水再把種子表面的硫酸亞鐵溶液沖洗一下,撈出, 將種子放置於陰涼的地方 , 使種子表皮的水分 稍微蒸發掉幹一些,以便於播種時, 能均勻的撒播種 子, 避免撒播的種子在地裏成堆。
(3)播種 冬季育苗播種時間選擇在 11月初為宜。一般採 用條播的方式 , 按行距40釐米進行育苗, 把種子均勻 撒在播種帶上 , 再覆蓋一層約10釐米的覆土,種子播種結束後,在播種帶上用噴務器均勻噴灑驅蟲的農 藥, 預防越冬害蟲和野生動物踏踩苗牀。
2、春季育苗
(1)整地 選擇半陰半陽、地勢平坦、開闊, 排水良好的一 塊苗圃地 , 面積約 340米作為春季育苗地。首先翻耕 土壤, 用釘齒耙進行平整, 清除土壤中的雜草根和部 分石塊, 使土壤達到平、 松、 勻、 細。土壤翻耕完後, 在 地裏均勻撒施7. 5 k g磷肥, 7 . 5 k g碳氨, 按同冬季育苗 程序操作要求整出同樣大小一塊地。
(2)種子處理
採用沙藏法 , 在通風陰涼的地方 , 先在地上鋪一 層約 2 cm厚的沙子, 再均勻的放一層種子, 將冬季育 苗後剩餘 15. 5kg種子全部用沙藏法貯藏 ,每隔 7天 在沙子上均勻地撒一次水就可以。採用沙藏法是防 止慄食象蛀食種子。
(3)育苗 第二年 4月 20日前後 ,將冬季沙藏的種子起 出, 用篩子把種子從沙子中分離出來 , 結果可以發現 有些種子的表面有黴變 ,還有的種子大部分已經露 出胚芽。選擇沒有黴變的種子, 均勻的撒開放置在陰 涼的地方 1 -3天, 使種子稍微乾燥一些 , 有利於播種 時均勻撒播種子。春季育苗也採用冬季育苗的播種 方式。
(4)播後管理
a.澆水 種子播種後 , 在種子 出土前 , 如遇土壤乾燥 , 用 噴霧器澆水, 保持苗牀表面濕潤,出苗後要保證幼苗 對水分的需求, 到了後期 , 為了加速苗木的木質化程 度,要控制澆水。
b.防鳥害 通過觀察山毛櫸種子出土後,種子的殼也破土 而出, 更要防止鳥類去啄食種子殼而帶出幼苗, 一般採取辦法是在苗圃地的幾個地方用稻草做成假人驅 趕 , 減少鳥類對幼苗的損害。
c.施肥 在幼苗生長子葉有 3-4片, 結合下雨天, 對幼苗 進行第 1次施肥, 每畝施要素 20kg, 在幼苗木質化後,結合下雨天,對幼苗進行第 2次施肥,每畝施碳氨 30kg, 對苗木健壯生長, 抵禦病蟲害很有好處。 [1] 

山毛櫸生長習性

通常用種子繁殖。廣展的淺根系常常生出可長成植叢的根出條。波狀葉的南極山毛櫸(Nothofagus antarctica, 即南極假山毛櫸)以及橡山毛櫸(N. obliqua, 即斜葉假山毛櫸)均原產於智利和阿根廷,喬木,高30米,落葉(這點與假山毛櫸屬的其他種類不同),在雲南該樹種是海拔1500-1800米天然闊葉樹林中的主要樹種。在湖北海拔1000-2100米地帶常與麻櫟屬樹種混生或成純林。
山毛櫸科的山毛櫸樹形高大,枝條開展,樹冠圓頭狀,樹皮平滑而堅硬,灰色。葉互生,亮綠色,具鋸齒及平行脈。雄花黃綠色,懸垂於線狀的花枝;雌花通常成對地着生在同株的具毛短枝上。堅果具三稜,味甜,包在具刺的殼鬥中。

山毛櫸木材特點

山毛櫸
山毛櫸(5張)
材性 心材邊材區別不明顯。木材淺紅褐至紅褐色,有光澤,無特殊氣味和滋味。木材紋理直或斜,結構中且均勻,材質重且硬。木材氣幹密度平均值0.792克/立方厘米,徑向、弦向、體積幹縮係數平均值分別為0.187%、0.417%、0.627%,徑面、弦面、端面、硬度平均值分別為68.5MPa、66.7MPa、72.8MPa。
樹葉卵形,邊緣呈疏鋸齒狀。
乾燥 木材幹燥緩慢,幹縮大,乾燥時易發生開裂、劈裂及翹曲。
強度 木材強度屬中等,順紋壓力極限強度平均值48.9MPa。耐久性 木材耐腐性弱或中等。
工藝特性 木材切削較容易,徑面有銀白色花紋,油漆後光亮性良好,膠粘容易。握釘力強,但有時劈裂。

山毛櫸用途

山毛櫸
山毛櫸(2張)
供樂器、儀器箱盒、高級傢俱、貼面單板、膠合板、地板、牆板、走廊扶手、運動器械、船舶、車輛、文具、工農具柄、農具、木桶、玩具、日雜器皿、木柱、枕木、坑木、電杆、造紙、燒炭用材,也是良好的薪材原料。山毛櫸地板具有均勻的白裏帶紅色,通過蒸汽處理可變成紅棕色,其結構細緻而均勻,重量中等,密度為0.72克/立方厘米;為散孔材,孔細、年輪標記清晰,有醒目的木射線;彈性較小,硬度大,耐磨性強,容易劈開,有韌性,承載力大,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加工機器,便於加工。山毛櫸材幹燥簡易。通過水蒸汽預處理,能很好地彎曲。此處,它能很好地浸漬,容易進行表面處理,從而可以得到各種希望的色調。山毛櫸容易遭受黴菌侵襲,因此未經處理的不可於外部放置。
其水日蒸發量可達10~25加侖(1加侖=3.79升)。山毛櫸常栽作觀賞樹或林蔭樹。 [2] 

山毛櫸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山毛櫸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576 千卡
蛋白質 6.2 g
脂肪 50 g
飽和脂肪酸 5.7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21.9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20.1 g
碳水化合物 33.5 g
葉酸 113 μg
38 mg
1017 mg
1 mg
2.5 mg
0.36 mg
維生素B1(硫胺素) 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37 mg
煙酸(煙酰胺) 0.88 mg
維生素B6 0.68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5.5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