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活絡丹

鎖定
小活絡丹,中醫方劑名。為治風劑,具有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證。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遊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脈沉弦或澀;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急性軟組織挫傷骨質增生症以及中風後遺症等屬風濕痰瘀交阻於經絡者。
中文名
小活絡丹
功    用
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主    治
風寒濕痹證、中風
分    類
治風劑-疏散外風
出    處
《太平惠民合劑局方》

小活絡丹歌訣

小活絡丹天南星,二烏乳沒加地龍,中風手足皆麻木,風痰瘀血閉在經。

小活絡丹組成

天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制)、沒藥(制)。

小活絡丹用量

天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各180g,乳香(制)65g,沒藥(制)65g。

小活絡丹用法

研細末,加煉蜜製成大蜜丸,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曰2次,空腹時用黃酒温酒或温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川烏、草烏先煎30分鐘。

小活絡丹功效

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小活絡丹主治

①風寒濕痹證。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遊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脈沉弦或澀。
②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小活絡丹方義

本方證乃風寒濕邪與瘀血痰濁阻滯經絡所致。風寒濕邪侵入經絡,日久不愈,氣血不得宣通,營衞不暢,津凝為痰,血停為瘀,經絡痹阻,故見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遊走不定,為風邪偏盛之徵;舌淡紫,苔白,脈沉弦或澀,為風寒濕邪與痰瘀交阻之佐證。能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者,蓋因其亦為濕痰死血阻滯經絡也。方中制川烏、制草烏辛熱峻烈,善祛風散寒,除濕通痹,止痛力宏,故用以為君。天南星辛温燥烈,祛風散寒,燥濕化痰,能除經絡之風濕頑痰而通絡,為臣藥。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止痛,以化經絡中之瘀血;地龍善行走竄,功專通經活絡,共為佐藥。諸藥合用,相輔相成,使經絡之風寒濕得除,痰瘀得去,則經絡通暢而諸症自解,故以“活絡”名之。
本方制丸為用,取“丸者,緩也”,亦即“治之以峻,行之以緩”之理。因風濕痰瘀阻於經絡,非短時所為,雖需峻利之品搜剔,但亦不可過猛,否則非但有形之邪難除,反易耗傷正氣。以酒送服者,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藥勢,並引諸藥直達病所。

小活絡丹配伍特點

綜觀全方,有藥峻力宏,功專止痛的配伍特點。

小活絡丹運用

本方為治療風寒濕痰瘀血,留滯經絡而致痹證或中風的常用方。臨牀應用以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為辨證要點。

小活絡丹加減化裁

若見疼痛遊走不定者,加防風、秦艽以祛風止痛;腰腿沉重而痛者,加蒼朮、防己以去濕通經肢節冷痛為主者,可加肉桂,並重用川烏、草烏以逐寒濕

小活絡丹禁忌

陰虛有熱者、孕婦禁用。

小活絡丹注意事項

方中川烏、草烏毒性較大,不宜過量;若作湯劑,宜久煎。

小活絡丹附註

小活絡丹附方

小活絡丹組成

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草烏、天麻、全蠍、首烏、龜版麻黃貫眾、炙草、羌活、官桂、藿香、烏藥、黃連、熟地、大黃、木香、沉香、細辛、赤芍、沒藥、丁香、乳香、殭蠶、天南星、青皮、骨碎補、白蔻、安息香、黑附子、黃芩、茯苓、香附、玄蔘、白朮、防風、葛根、豹骨、當歸、血竭、地龍、犀角、麝香、松脂、牛黃片腦人蔘

小活絡丹功用

祛風除濕,益氣養血,活絡止痛。

小活絡丹主治

風濕痰瘀阻於經絡,正氣不足之中風癱瘓、痿痹痰厥、拘攣疼痛,跌打損傷後期筋肉攣痛等。

小活絡丹出處

《太平惠民合劑局方》 [1] 

小活絡丹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小活絡丹均有祛風散寒,活絡止痛之功。但本方以温裏除濕,祛風活血藥配伍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扶正之品組方,適用於邪實正虛之證,屬標本兼顧之劑;而小活絡丹以祛風散寒除濕藥配伍化痰、活血、通絡之品組成,適用於邪實而正氣不虛者,屬純為祛邪之方。

小活絡丹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1:“治丈夫元髒虛氣,婦人脾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滯經絡,流注腳手,筋脈攣拳,或發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吊痛,及上衝腹脅膨脹,胸膈痞悶,不思飲食,衝心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渾身疼痛。” [1] 
2.方論選錄《成方便讀》卷2:“夫風之中於經也,留而不去,則與絡中之津液 氣血,渾合不分,由是衞氣失其常道,絡中之血,亦凝而不行,絡中之津液,即結而為痰。經絡中一有濕痰死血,即不仁且不用,腿臂間痛,所由來也。然治絡一法,較治腑治髒為難,非湯劑可以盪滌,必須用峻利之品,為丸以搜逐之。故以川烏、草烏直達病所,通行經絡,散風邪,逐寒濕;而膽星即隨其所到之處,建祛風豁痰之功;乳、沒之芳香通絡,活血行瘀蚯蚓之蠕動善穿,用為引導。用酒丸酒下,雖欲其緩,而仍欲其行也。” [2] 
[3-4] 
參考資料
  • 1.    太平惠民合劑局.《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人民衞生出版社,2007年7月
  • 2.    張秉成.《成方便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03月
  • 3.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 4.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