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孤竹文化公園

鎖定
孤竹文化公園是河北省盧龍縣一座綜合性公園,位於縣城新城區中心,與縣政府廣場相對,於2008年4月開工建設,始建於2009年,投資4500萬元,佔地12.21公頃。 [2] 
孤竹文化公園依託城區中心天然河流——教場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勢,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並融入歷史文化元素,可觀光,可遊覽,可運動,可休閒,是一座開放的、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2011年被河北省住建廳評為4星級公園。 [1] 
中文名
孤竹文化公園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
景點級別
4星級公園 [1] 
佔地面積
12.21 公頃
著名景點
盧龍八景 [1] 
總投資
4500萬元

孤竹文化公園歷史沿革

2008年4月,盧龍縣孤竹公園開工建設。
2010年國慶前,公園完工,正式向羣眾開放。 [2] 
2011年,被河北省省住建廳評為4星級公園。 [1] 

孤竹文化公園地理環境

孤竹文化公園位置境域

孤竹文化公園依託城區中心天然河流——教場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勢,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並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是一座開放的、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1] 

孤竹文化公園佔地面積

孤竹文化公園佔地面積12.21公頃,綠地面積9.9萬平米,綠地率85.28%,園內植物達101種。 [1] 

孤竹文化公園自然資源

孤竹文化公園的建設,強調了自然性,並堅持節約型園林的原則。在綠化建設過程中,以鄉土樹種為主,其中本地樹種為93種,大量種植易於生長、便於管護的油松、華山松、欒樹、楊樹、柳樹、棗樹、合歡等喬木4000餘株,珍珠梅、太平花、榆葉梅等花木1萬餘株,繡線菊、景天等宿根花卉3500平米。同時,注重景觀營造與生物多樣性共生原則,種植大量彩葉樹種,形成了多層次複合型園林景觀。 [1] 

孤竹文化公園主要景點

孤竹文化公園在設計之初,就本着山水相間,將藝術、文化、美景相結合,將大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複製了陽山列屏、虎頭喚渡、雪島聞鍾、釣台月白、孤竹風清、千松疊翠、萬柳含煙、漆流帶玉等盧龍古代八景,供市民和遊客觀賞。人工湖水引教場河水,建設水面2.5公頃,利用生物互惠互利的原則,發展多種生物共生,在湖中養魚、種藕,淨化水體,增加湖面的生機和活力。 [1] 
  • “中國孤竹文化之鄉”雕塑
“中國孤竹文化之鄉”雕塑主體採用古代竹簡造型,按5層設計,總高為9.8米,5層9.8米代表盧龍縣始建於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基座為正方體,護台為八面梯形體,象徵着開放的盧龍笑迎四方客、廣招八面商,寓意四平八穩,體現當今盧龍之和諧穩定;底座面積96.1平方米,代表盧龍縣總面積961平方公里,是中國國土面積的萬分之一。 [2-3] 
雕塑主體高6.3米,正面上寬3.9米,下寬3.6米,側面上寬2.028米,下寬1.90米;主體和基座連接部高0.8米;基座為正方體,邊長3.5米,高1.05米;護台為八面梯形體,高1.05米,上寬5米,底寬5.8米;底座為圓形,高0.6米。雕塑主體採用斷銅雕刻傳統工藝表現手法,竹簡正面賦《史記•伯夷列傳》,背面文字為“仁義之鄉——東方德源”釋文。 [3] 
雕塑基座採用理石線雕工藝,基座為四方體,正反兩面刻 “中國孤竹文化之鄉”陰刻大字,左右兩側為夷齊清風系列插圖,“讓國相去”“扣馬諫伐”“首陽采薇”“絕食成仁”的浮雕。 [3] 
護台為八面體,鐵線描陰刻,繪盧龍八景,即盧龍古城昔日的八處人文和自然景觀——釣台月白、孤竹風清、雪島聞鍾、陽山列屏、千松疊翠、萬柳含煙、虎頭喚渡、漆流玉帶。 [3] 
公園文化

孤竹文化公園公益屬性

孤竹文化公園建成以來,十分注重公園的公益屬性,注重公園的休閒娛樂功能,公園裏合理的功能分區,讓人們除了可以欣賞美景,還能夠滿足休息健身的需求,健身廣場總面積1000平米,共有健身器材36種,豐富了羣眾體育文化生活。公園內南區和北區建有高標準水衝式公廁,由專人進行日常管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