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夷齊讀書處遺址

鎖定
夷齊讀書處遺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石門鎮六音山,距石門鎮中心東北約3公里處,山腳往南不遠即為205國道與京山鐵路,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自古就是戰略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傳説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曾讀書於此,1989年定為秦皇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夷齊讀書處遺址
地    點
秦皇島市盧龍縣石門鎮六音山
景    點
雲居寺
建築面積
達1080平方米以上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夷齊讀書處遺址遺址簡介

六音山中原有云居寺一座,東為城子山,西為牛耳山,南望團山,夏季欲雨,常有云生其間,故有“雲居”之意,此寺因此得名。
雲居寺曾輝煌一時,建築面積達1080平方米以上,以山門正殿為縱軸線,有山門一間,其左邊有配房一間,右邊有配房三間,沿石階進山門,左碑右鍾,碑為乾隆二十年立,名為乾隆二十年重修雲居寺功德碑,高約3米;鍾高約1.7米。正殿五間,歇山頂,灰瓦,五脊六獸有半拱,前為格扇木門窗,上欞下板。殿中正像是如來,侍童左右,東西兩廂為十八羅漢,均為泥塑坐像。正像如來後有龕牆、轉龕牆,為正殿後門。與正殿平行兩側為配房各三間,進深略小於正殿,左配房供伯夷、叔齊塑像,高約70釐米,右配房為禪堂,寺僧居住。
院北有井一眼,井口方形90×95釐米,井深約7.3米,水深約2.2米,井口條石燕榫,井筒上部為石砌,下部山石鑿穿。井北即“覆石如夏”的石屏,“顛石屏”的小井已傾塌,不見原狀,但至今小泉潺潺,終年不竭,據傳小井為洗硯池,為夷齊讀書洗筆硯之處,井西39米處的石壁上鐫刻“夷齊讀書處”五個字,字約50×40釐米,下面有款,多已模糊剝蝕,只存“已載……石門……”幾字,可見年代亦已久遠,據字體分析,源於殷商無據,先於明清可信,始建年代無載,據傳此手跡乃出自唐朝韓愈之手。 [2] 

夷齊讀書處遺址遺址傳説

傳説孤竹的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就在這裏讀書,設有書院,故這一帶的山,又稱書院山,又因為此山寺廟雲集,鐘聲相應,又名六音山。
夷齊佳話見於《史記·伯夷列傳》:“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逃而亡。”由於歷史上的夷齊讓國故事,夷齊讀書處也就流傳至今。
夷齊故里和夷齊井:《永平府志》記有“夷齊裏在府城(今盧龍)內倉坡下,今棉花市地”。棉花市街西口原有鐫刻着“夷齊裏”大字的石牌坊。南方外有清代知府遊智開題鐫的“夷齊故里”石碑一座,現已無存。夷齊井在盧龍“北門之西”。明崇禎年間立有石銘:“夷齊飲此,當不變心。”
雲居寺現狀只存有石碑一通,清乾隆二十年立。井一眼及刻石“夷齊讀書處”,地面建築均已毀。但此處山巒葱鬱,風景優美,環境幽靜,是讀書旅遊的好地方。 [2] 
參考資料
  • 1.    王忠林主編;秦皇島市地名辦公室編.秦皇島市地名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09:600
  • 2.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編.秦皇島文物古蹟.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