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馬山

(福建省廈門市天馬山)

鎖定
廈門市天馬山,位於廈門市集美區後溪,此山因為上面有一火葬場而聞名。
中文名
天馬山
地理位置
廈門市集美區後溪

目錄

天馬山簡介

天馬山山旁有廈門理工學院集美校區、華廈學院、廈門市工商旅遊學校等。廈門市新建的火車站廈門北站離此山也不遠。
作為連接島外各區的海翔大道[又稱島外快速路],也將穿山而過。天馬山隧道已於2008年5月9日貫通。

天馬山詳情

天馬山,與集美人民相擁海天、命運相連。資料記載,上世紀20年代初,陳嘉庚先生規劃在天馬山、美人山麓興建集美農校時已評價:“集美背山面海,後有三山(天馬山、大帽山、美人山)前有三島(金門島廈門島鼓浪嶼島)……上世紀70年代之前,天馬山為集美千家萬户生計默默供給燃料;80年代中後期,廈門火葬場遷徙天馬山、修建中華永久墓園,花了很大氣力才做好羣眾工作。改革開放後,集美第一個1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就設在天馬山南部,福澤6個村居;新世紀人們重視鍛鍊,一個個健壯身影頻閃於天馬山山頂。天馬山,資源因此而珍貴,歷史由此更厚重。
雖如此,但説實話——這20多年來,天馬山給人的印象,最深的只有火葬場和墓園了。“火葬場”、“中華永久墓園”變成天馬山的標誌和代詞。為何選這山修建體育公園?記者的天職,是報道客觀事件,在事實中尋求答案。幾番調查採寫下來,我的疑團解開——從山頂眺望,廈門對金門,同安連翔安,海天一色,美不勝收。廈門、海滄、集美、杏林,四座大橋飛架彼岸,廈門島天塹多通途。還有全新內容的集美學村、水陸各半的園博苑、蓬勃發展的北部工業區,真是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天造地設吧,海拔僅394公尺的天馬山,漸漸有了廈門中心點的模樣。此時的火葬場和墓園,在這幅自然壯麗的新集美畫卷中,僅為滄海一粟。如此山色風光令人窒息!因腰疼少有爬山的我,不禁動起一週爬一次天馬山的念頭。
這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火葬場和墓園亦在其中。假設火葬場至今仍在市區“大生理”那個旮旯裏,公墓將更遙不可及。生死,人類世代繁衍規律也。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如果親人仙逝即為“鬼魂”,那麼自己最終也是“鬼魂”,何懼之有?天馬山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她以母親般的博大胸襟,懾服頑固陋習,接納火葬場,開建墓園,讓先人們在此走完神聖特殊的人生最後一站,安息在靜謐秀麗的風水寶地上。“天馬山的發展,嘉庚先生若九泉有知,會滿意嗎?”我反覆咀嚼着。想必會滿意的。這不,嘉庚先生安息的集美鰲園,已然成為遐邇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上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瞻旅遊。
人民最大,民意難違。公益性的天馬山體育公園,拉開了建設序幕。寬敞的水泥路,沿天馬山東麓蜿蜒而上、直抵山頂。6000畝規劃山地,停車場、步遊道、防火道等配套設施設計齊全。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登高望遠,天馬山的“牛年”光彩奪目。細聽——“天馬山體育公園”的新品牌代詞離我們已很近了。